|
溪番鴨
本會自1917年起,接續了二十世紀初的靈恩活動。由於本會初期工人披星戴月,又加上聖靈親自動工以及神蹟奇事的顯明,因此造就本會在很短時間就有相當的規模。
但是真正讓本會脫離五旬節教會系統而自樹一格,成為我們現今的狀況,乃是因為「本會早期工人魏保羅遵照主耶穌的啟示,自1917年5月23日起,禁食禱告39天,領受有關得救教義的許多啟示」(謝順道,《五大教義》,頁2)。
這些啟示成為本會真理的基礎,但後來的先進也不是照單全收,乃是秉持慎思明辨的態度,慢慢將這些寶貝根據聖經加以系統化,而成為本會的共信之道。
雖然本會的系統神學直接取材於聖經,較少根據歷代千餘年眾神學家的智慧經驗,卻也少了傳統的包袱。這數十年來,本會本著忠於聖經的初衷,加上聖靈親自的帶領,使本會並沒有走到偏激、激進的桎梏中;反倒讓一般教會漸漸能接受本會,甚至有同工的機會。若不是主耶穌的保守,誰敢誇口是誰的功勞呢?(林前二4)
不過遺憾的是中華福音神學院師生,前陣子在《聖靈古今論》這本書上,特別用一章的篇幅針對本會謝順道長老所著的《聖靈論》,對本會的神觀提出蠻嚴厲的批判。但筆者認為這不失為一個良性的刺激,可使我們對本會所主張的神觀有再一次釐清的機會。
一. 三位一體神觀的內涵
有關「三位一體」的神觀,已成為基督教界的主流思想,也成為一般教會判斷異端的主要根據。至於「三位一體」的內涵,基本上包括兩個重要的關鍵:
1.位格(拉丁文persona)
該字直譯為「面具」,是特土良借用當時羅馬劇場的演員,用面具讓觀眾明白他們在劇中所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能特土良的觀念認為「在人類得救贖的大劇上,一位神扮演了三個不同,但相關的角色,在多重角色之後,其實是一位演員。」(《基督教神學手冊》,頁305)。而真正表現在位格上的,乃包括智慧、情感與意志等主要特質。
2.本質(拉丁文substantia)
特土良為了表達神內部基本上的一體,特引用該字來說明三個位格所共有的基本合一,因此他發明了「三位一體」(拉丁文Trinitas;英文Trinity)一字,這字也成為西方基督教神學術語與對神觀的標準用語。
綜合說來,三位一體的神觀談到,神只有一位,卻有三個位格。每一位格都擁有完全的神之本質,此三個位格在本體上並沒有等級之分,但就祂工作的性質上,已存在的次序上,父是首先,子是其次,聖靈居第三(柏路易,《基督教教義概要》,頁48)。
「三一神論」的理論架構曾發生激烈的論爭,然而在325 A.D.與381 A.D.尼西亞信經確立有關三一神論的信條如下:「我們相信一位神,就是全能的父,有形與無形之物的創造者。又相信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是出生而非被造,是與父似質(Homoiousios)。我們相信聖靈,是生命的賜予者,是從父而出,與聖父、聖子同得榮耀,並藉先知發言。」整體來說:
(1) 三一神論主張父、子、靈在本質上是合一,但父、子、聖靈之位格不相等。父是使之生出,是非生的(Non-generation),子是生出的(Generation),靈是發出的(Procession);三者間有互通、互往的關係。
(2)三者有依存之關係,即父不能沒子,子不能沒父,靈不能沒父、子。
(3)三位中的每一位皆擁有神性的全部本質,並且三者本質相同。
二.一般教會所認定的異端
有關被一般教會視作異端的主要兩個神觀觀念:
1.三神論(Tritheism)
這種觀念是建構在三位平等、獨立、自主的神組成的三位一體。這個觀念是以加帕多加教父為首,並有該撒利亞的巴西流、拿先斯的貴格利,和女撒的貴格利大力聲援。他們假想「有三個人,每一個都是獨特的,但卻同有人性。三位一體也是如此,是三個獨特的性格,但都有同樣的神性。」
他們不接受子或靈在父之下的說法,但他們卻認為,父乃是三位一體的源頭或本源,父將本質傳給子和靈,不過傳的方式不同,子是由父所「生」,靈是由父所「出」。
女撒的貴格利這樣說明:「彼得、雅各和約翰被稱為三個人,雖然他們共具同樣的人性,……同理,我們怎麼能說,父、子、聖靈為一位神,同時又拒絕說,我們是在談三個神?這豈非信仰的妥協嗎?」總之,他們主張的三位一體是三個不同的實體,卻有相同的神性(以上摘錄《基督教神學手冊》,頁311-313)。
2.形態論(modalism)
這種觀念主要有第二世紀的諾威都、帕克西亞,以及第三世紀的撒伯流所主張。基本上由於避免有多神的嫌疑,因此「他們認為父子聖靈原為一神而無區別,卻在歷史中以三種不同的形式(mode)將自己啟示出來。舊約時代以父的形式頒佈律法,新約時代以子的形式道成肉身,五旬節以後以聖靈的形式感動人。
神雖然擁有父子聖靈三張臉(prosopon),但其實都是祂自己。」(《古今聖靈論》,頁302)。他們不認為同一位神可以同時擁有不同的父、子、聖靈三個位格,因此他們強調神性的本質是獨一,但祂能有多種不同的顯現型態,父、子、聖靈就如同一個演員在演戲中裝扮的三個角色,並運用了幻影說(Docetiom)來試圖保住耶穌的神性。
(1)在舊約時期:神在創造、頒佈律法時以父的型態顯示。
(2)在新約時期:神道成肉身,以子的型態顯示。
(3) 在教會時期:神以聖靈的型態顯示,引導信徒重生與成聖。
這個理論一直被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方教會譏為「聖父受難說」(Patripassianism),就是神只一位,在舊約時祂就是聖父,祂自己卑下自己,降生為人,祂就成了聖子。聖父與聖子都是一位,基督自己就是聖父,基督的受苦就是聖父的受苦,基督的受難也就是聖父的受難釘死。
三.本會神觀之概說
以眾教會的邏輯思維中,很容易把我們教會的神觀認定為「型態神格唯一說」的異端,也就是「聖父受苦說」(Patripassianism),認為在歷史中為我們道成肉身、受苦、釘在十字架的耶穌就是父自己。
乍看之下這就是本會的主張,因為本會的基本信條第五條之基本信仰是:信耶穌基督係道成肉身,為拯救罪人代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復活、升天;祂是人類唯一之救主,天地的主宰,獨一之真神。」(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規章第一章總則,頁27)
我們認定耶穌基督就是獨一之真神,若沒有深入去探討,很容易會誤以為真耶穌教會神觀與耶和華見證人等教派所主張的獨一神觀如出一轍,因而幾乎被一般教會認定本會有傾向異端的嫌疑(《聖靈古今論》,頁306)。
平心而論,以人類歷史眼光來看,放眼眾家神觀之說,三位一體神觀兼顧了聖父、聖子、聖靈的互動性,又不致脫離獨一性,因此不諱言的可算是眾派當中十分成熟的神觀,也因而成為大多數基督教派所認同,不能否認有它的存在價值。
然而,本會的神觀絕不是站在與三位一體對立的立場,而是本會不只有以人的角度來觀察神。因為「三一神觀」就好像一條眼看快要到山頂卻無路可走的山路,雖然站得最高也對山頂看得最清楚,可是若沒有實際藉著聖靈的體驗飛到更高處,眼看與實際到山頂總是有一段差距。
本會得蒙神的眷愛,特別有得聖靈的屬靈經驗,因此藉由聖靈的體驗所感受認知的角度來看神,以及配合聖經的佐證,提供一個補足「三位一體說」所沒看到的一部分「山頂」。
1.就時間的角度來說,短暫的救恩時期似乎是三位;但就無限的時間軸來說卻是一位。
關於為何會有父、子、聖靈有自己的位格,在謝長老的《聖靈論》說得十分明確,他在論及神觀前,特別要讀者先站在救恩的立足點來看神,也就是要先了解聖經的主題就是「救恩」(《聖靈論》,頁7-8)。
神為了救恩的計畫,顧念人受到肉體的轄制,因此有基督為我們降生、捨命、復活、升天,為我們作中保代求;而聖靈乃是為了建設教會,使我們能按照祂的引導,明白真道與救恩的工作,使我們能在地面上被保守在屬靈國度中,向著最後真正的安息實現。
在救恩的期間,為了完成救恩的需要,神似乎分成三位,但站在永恆的時間來看,救恩實現的永恆與創世之前的永恆,祂就是獨一的神,自有永有、充滿萬有。「三一神觀」的桎梏就是看神的角度太過集中在這短暫的「救恩時期的神觀」,而對神永恆的本質──獨一的神,沒有等質等量的看待。
舊約時期,摩西特別要以色列百姓在遵守誡命之前,要確知神是獨一的主「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申六4)。而新約主耶穌在離別的禱告詞中,也特別用這樣永恆的心態來向神禱告,「認識祢──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祢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十七3)
2.就空間的角度來說,神的作為超越時空的限制,但絕不是幻影或本尊分身之狹隘錯謬觀念。
從初代教會就盛行的異端亞流派(即今天的耶和華見證人),之所以會被認為異端,最主要的原因是否認基督的神性。他們為了保住獨一真神的信念,只有犧牲基督的神性(摘錄《聖靈古今論》頁306)。
關於這點,筆者前面說過,本會深深認定耶穌道成肉身的事實,祂絕對不會只是被神的靈「附身」的先知而已,祂雖然是完全的人,也是實實在在完全的神,正如多馬最後對耶穌的尊崇「我的主,我的神」(約二十28)。
從本會聖餐禮之嚴謹的態度中可看出,我們絕對相信「耶穌基督是道成肉身,為拯救罪人代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復活、升天;祂是人類唯一之救主。」使徒約翰也說「凡靈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就是出於神的」(約壹四2)。
甚至只要是耶穌親自示範,並交代門徒去做,以及我們深信與得救有關的洗禮、洗腳禮、聖餐禮,我們都實實在在地以謹慎的態度與實在的信心去執行。假若我們否認基督的神性,我們又何必在乎耶穌基督所言所行呢?為何願走上加拉太教會的酵──回歸舊約律法,像其他主張一位一體的教派呢?
以物質的觀念來說,物質必須要受到空間的限制,同一件東西無法同時佔有兩個空間。但神是個靈,祂的能力浩大,祂不但在同一時間可以「超乎眾人之上」,掌控全宇宙的運行;也可以同時「貫乎眾人之中」,來主導一切生命現象的維持;更可以同時「住在眾人之內」,來展開與人生命及信仰的交流,著著實實地在人的心裡動工。
以生命來打個比方,現在的我既可在同一時間用腦構思本文章的佈局,又可在同一時間我的肺、肝、腎等器官自主地自行運作,又同樣在同一時間我的手將我所要寫的文章透過電腦打出字來,更何況是創造宇宙萬物大能,超越時空限制的神,祂豈不能是「從天降下,仍舊在天」嗎?(約三13),怎麼說「這只是祂道成肉身的真實人生,同時兼具無所不在的神性」,這樣曖昧保留地閃避有如「我從台北到台中,仍舊在台北」不合邏輯的經文呢?
假若神創造宇宙萬物這樣大的奧祕都相信了,為何遠比創造萬物還小的不合人理性邏輯之奧祕都信不過呢?
因此當我們看見耶穌受洗,神在天上說話,聖靈同時降下的畫面(太三16),祂絕對可以同時在地上接受施洗約翰的洗,同時祂的靈又在天上出聲說話,並且差遣聖靈降在耶穌身上,證明耶穌就是那自古預言要來的彌賽亞(約三33-34)。
以當時帶有物質的肉眼來說,的確有三個不同位格的神同一時間出現在世人的眼前。但在那同一時間,神讓百合花開,各星球運轉,又在銀河系外讓某星球誕生、毀滅,那豈不是千千萬萬位格的神出現嗎?
一位一體神觀者輕看神超越時空的概念,以幻影來解釋神、耶穌、聖靈共存的事實,三位一體論又太專注於神、耶穌、聖靈三者各別的獨立性,忘了救恩工作只是神所有工作的一小部分,只用與人救恩工作有關的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來替代其他數不盡、人所不知,與救恩無關之神的工作與位格,將完整的神支離破碎,反而又陷入另一種對神的輕視與狹隘。
3.靈就是神的本質,靈裡的一致就是將神、耶穌、聖靈的本質明白的表明出來。
「三位一體」論者主張是神只有一位,卻有三個位格,每一位格都擁有完全的神之本質。將看神的角度一直鎖定在「父、子、聖靈在地位上、能力上、權柄上、尊榮上,以及所知等程度上的區別。」因此他們主張父、子、聖靈互不相等,子由父而生(詩二7),靈由父與子所差來的(約十五26)。
父的工作是計畫救贖的工作、創造的工作和照管的工作;子的工作是作中保,在創造的工作中作中間人,在救贖的工作中也作中間人;而聖靈的工作就是使創造與救贖的工作完成。
「三一神觀」一直在神與人關係的部分著墨,是由下往上的觀點,因此他們認定將耶穌的尊名只侷限於「人子耶穌」的角色,代之以奉「父、子、聖靈」的空名施行聖禮,這種淡化耶穌的尊名,就是以人智為基礎,以歷史時空下所得知神顯現的多樣性來界定神的本質,為了表達神內部基本上的一體,特引用特土良所創造的本質(拉丁文substantia)這字來說明三個位格所共有的基本合一。
與其用特土良所發明的「本質」這個字,還不如直接用耶穌親口所說的「神是靈」(約四24)還更貼切,也就是說最能表達「神是什麼」的最佳用語。
我們先從靈在教會工作的角度來看,靈的工作不同,卻仍是一,有其完整性。例如,同一位聖靈,卻賞賜不同的人,有不同造就的恩賜(林前十二7-11);同一位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這也絕對是同步。
而且聖靈對每個人會針對每個人表達不同的情感、理智、意志。這就是一位聖靈,卻同時有不同的工作,但我們能坦蕩蕩地承認大家都是飲於同一位聖靈(林前十二13)。
「神是個靈這事實也牽涉到祂的位格,靈是有思想和道德性的,當我們說神有位格,意指祂是有理智的,可以決定祂的生命方式。」(《基督教教義》,頁27)。
但聖經最終不要我們以位格的角度來看神,而是用靈的角度來看神的本質,為何聖經有許多經文來呈現真神、耶穌、聖靈不能分別的,例如,耶穌就是獨一的主宰,永在的父(賽九6;約十30,十四7-9),是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羅九5)……,這些是跳脫人子耶穌的框架,而用永恆的角度與靈的角度來看神,這永恆的靈的名就是「耶穌」(約十七6、11、12、26;徒二38;亞十四9)。
因此約翰在異象所見的耶穌,是首先的、末後的,怎麼又是「曾死過,現在又活了」(啟一17-18),這就是用靈的一致來看待這個似乎矛盾的事實。
而聖靈也是真神的靈(結三十六27),也是耶穌的靈(徒八29、39,十六6-7),也就是神本身,聖靈住在心裡,也就是神住在心裡(約壹三24),因此保羅才會把真神、耶穌、聖靈同為一靈(羅八9)。所以當我們高舉「耶穌」的名,也就是高舉「神的名」,也就是高舉「天父」、「人子耶穌」、「聖靈」的名。
因此使徒教會看見這點奧祕,所以他們從頭至尾就是「奉主耶穌聖名」施洗、趕鬼、禱告……,以及做任何合神旨意的事(西三17)。
四.結語
筆者認為對神觀的探討,應避免用簡單的幾個字來概括神觀,反倒陷入為名詞解釋的桎梏中,那就好像想用十二星座來把每個獨特的人貼上標籤分類,諸如,處女座的人是完美主義者;雙子座是性格多元者……等方式,來凸顯誰是主流,誰是非主流,那是有失偏頗的。
眾人對神的共識只能是一個對神初步的認識,重要的是我們與耶穌的關係進展的如何,難道撒但對神的認識,會遜於歷年來神學家對神的認識嗎?但牠的結局又如何呢?
或許有人對這樣單純追求信仰生活的態度不以為然,然而對神只偏重理論的剖析,卻失去信仰真實的體驗,那只不過是用縝密的人工智慧包裹的金牛犢,那不是帶我們出埃及的神,只是滿足我們抽象意識之物化的曇花一現。
參考書目:
1.謝順道著,《聖靈論》,真耶穌教會台灣總會發行。 2.陳濟民、賴建國等著,《聖靈古今論》,中華福音神學院。 3.謝順道著,《五大教義》,真耶穌教會台灣神學院發行。 4.麥葛福著,《基督教神學手冊》,校園出版社。 5.柏路易著,《基督教教義概要》,天道出版社。 6.柏路易著,《基督教教義史》,基督教改革宗翻譯出版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