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48期2006年9月)
信仰社會:節制的行為

銘涵

節制不是停滯。人的肉體有太多軟弱,在肉體軟弱這現實中,藉著「節制」,可防止人性的弱點在身上醱酵。此時,就算是一件壞事,也較容易得到安靜的空間來改正。節制實在是人生旅途中,很重大的學習。


一.一種內歛的情操

人非聖賢,在血肉之體中的人都有軟弱。因此,繁忙的生活中,總需有一個「靜」下來的空間,讓自己歇一歇,重新出發。在這個需要上,「節制」會成為很直接的影響。因為在節制裡面,會造就出「內歛」的情操。


哈巴谷先知看到社會許多敗壞,公理顯然顛倒。越兇暴的人似乎越順利,神的百姓任人欺侮。為了這樣,先知的心充滿不明白、不平。後來他上守望所觀看,得到神的默示。此時即以「流離歌」的心情來表示他的禱告,並用「絲弦」的樂器來詮釋。


流離歌代表著憂傷、高昂的心情,表明出此時的哈巴谷先知,心中有很多衝擊、困惑。但在這樣的情操中,他卻用「絲弦」的樂器來表達,而不是用「鼓」、用「蕭」。這是什麼意思呢?


絲弦樂器的音域很廣,幾乎各種曲調都能演奏,不管是高是低,或快或慢,音質都讓人有「靜」的感覺。哈巴谷先知用這樣來說明,他在這種情節中的心情──「靜」的表達。他不因心情憂急困惑而急躁,不因衝擊太大心情激昂而暴怒。這對自己的心情或行為須有相當的節制,是一種內歛的情操。


在節制的操練中,確實要有相當的冷靜,對自己的心情、行為,也要懂得忍耐。一件事情該怎麼作,必須有一個規矩、按次序而行。這樣的內涵,對一個人來看,有很正面、有意義的價值,促進當事人在人格上的穩定及提昇。這種「靈修」,在人生旅途中,是一定需要的。


有些人的節制,好像是勉強作出來的。受眼前的現實、利害得失影響,為了維護個人形象而壓抑自己。這樣的節制,不只禁不起時間的考驗,久了對自己也會變成傷害,造成在滿足自我一些必要的需求上,不能爽快自然,慢慢的在自己身上,產生了一種「病態」。

尤其在年紀大了,沒有足夠的精神、體力繼續支撐的時候,就開始暴發壓抑已久的意識,這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增加,對自己的傷害就更大了。


所以「節制」的行為,必須成為順服真理的生活。為什麼節制?不是物質化、血氣化,為了維護個人的形象;乃是謙卑順服真理而行出來的生活。這樣必能藉著節制,預防人性的弱點醱酵,促進人性的光明面,展現這內歛情操的價值。


二.節制中的矛盾情結


節制的問題,常看到的有什麼?如錢財的迷惑。有錢真好,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也能叫萬事應心。我們不能貪財,這個大家都知道。那麼人又為什麼掉在錢財的迷惑中,無法節制,而成了「追錢」的奴才?


又如男女問題。一定要保守聖潔,要男女有別,不要隨從今世風俗。這些大家更清楚了。但好像沒有用,有的人仍不知不覺掉在這罪惡中。有的人甚至是故意的。怎麼這樣子了?


我們可以看到人的軟弱、無能。在現實的壓力下,在私慾的操縱中,不再是道理知不知道的問題,而是像下坡的車子,失去剎車,明知道衝下去很危險,就是沒辦法停住。在不能節制而出問題的事上,都看得到這種「矛盾情節」。在這個矛盾的情節中,我們感受到二個問題:


1.個性的影響

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背地裡包含了自高、自大、驕傲、貪心、固執等。因為在心裡有這劣根性,而止不住犯罪。


神藉著何西阿先知向百姓宣告最後的拯救,盼百姓能提醒自己,自覺有罪,趕快悔改尋求神的救恩。在這件事上,神也一直地引導百姓,甚至叫先知娶淫婦,作為預表的方式來說明百姓和神之間的問題。

過程中可說神用了很多方法,但結論是:神在烈怒中拆毀原來賜給百姓的。百姓必須面對神烈怒的審判。「餘民」因願意歸回,才得神的救恩。


為什麼神用了那麼多方法,卻沒有用?這裡指出:態度問題的嚴重性。我們看到當時的百姓用什麼態度來回應神的引導?經上記載:倔強的母牛、獨行的野驢、沒有翻過的餅、翻背的弓……。這些都是「態度」的問題。百姓用這般的態度回應神,使自己在罪惡中與神之間又多了一道牆。所以更沒辦法止住犯罪。


信仰中的靈修,很容易造就出聖靈的更新,此時個性上的缺點,必會在聖靈的工作中、及道理的洗滌下去除。我們要清楚這個恩典。愛惜神的應許,追求聖靈的更新。使軟弱不會在我們心裡作王,而轉為何時軟弱,何時剛強。那麼節制之道,就不至於從自己的身上遺失了。


2.習慣的控制

在道理上不站穩,「奴僕」的軛,就轄制在自己的身上。


縱使今日以「基因」詮釋人的行為。你是什麼基因,就是怎樣的行為。說到後來。能不能節制,也是基因的問題囉!社會上好像不少例子,都佐證了這個觀念。有句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確實,「習慣」對人的影響太直接,人幾乎成了習慣下的奴隸。是故,道理要確實生活化,成為一個新的習慣。

若不願意在心靈上深耕,建立新的習慣,身上看不到節制的果子,那麼諸如錢財、男女……等問題,都止不住犯罪,只能任憑心中的浪潮侵襲。


豈不知在順服真理的生活中,要建立新的習慣時,必須有不少重新的適應。在重新的適應中,對自己會產生壓力和情緒。科學上也報導著:重新適應的壓力和情緒下,在身體的循環中會產生化學作用,而刺激基因的重組。

所以基因和行為的關係,也不是絕對的,為何臣服於下呢?再者,信仰中有許多從神來的幫助,件件是真。莫非也不知神的救贖,和人性發展的關係了!?


在屬靈的品德上,也是探討「節制」的重點,所羅門說:不要行義過分(傳七16),保羅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說話作人,事事有節,也包含屬靈的品德及事奉的問題。


人的肉體太軟弱,若不懂得節制,雖是好事,也成了敗壞。在教會的經驗中,有因為查經查得太過度而離開教會的,也有因為熱心過度反混亂了整個教會的秩序,或滿懷愛心卻少了見識而受累受騙的。有不少的例子都直接的提醒我們,關於屬靈的事,也必須節制。


既然弟兄姊妹在屬靈上是一體的,大家連於元首基督各盡其職,肢體都照著肢體的功用,彼此相助。手就作手的工作,腳就作腳的工作,不越分、不專權。這裡面,便是涵蓋著「節制」的行為,每個人樂主所樂,不搶著出頭,安分在主裡面。


以上所述,我們又看到一個很特別的事,如果是壞習慣,好像很難節制下來;如果是好習慣,就容易節制,這到底在表示什麼呢?如果是屬靈的工作,當事人若不願節制,等覺得不對勁的時候,幾乎無法節制下來;若當事人有節制的心,反巧妙地在其中昇華了個性,造就了生命。


由此看來,節制中那矛盾的情節,和「靈」的工作有關係了。一個人在生命中得坦然,才容易有節制的行為。


三.造就節制的指引

當今的世代,隨著主張開放、自由,不少道德觀念已被扭曲。甚至有不少罪惡,都已合理化。在這個局勢中,避不開一個大陷阱,阻礙著人學習節制的行為。我們真需要與潮流分別為聖,免得節制之道,流於呼口號罷了。


從節制的矛盾情節可知道,能不能節制和是不是懂道理,關係不大,個性和習慣的影響卻很大。雖然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在個性和習慣上是完美的,但只因神的救贖,得了生命聖靈的律釋放,我們必藉著生命的平坦,適時發出節制的行為。那麼如何造就節制呢?


1.祈禱文中的指引

我們在天上的父……,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祈禱文中的這幾句話,提醒我們尋求神的保守,因只有神才能保守人。能不能節制,實在是神的恩典,人的肉體太軟弱了。


祈禱文中第一句話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的名為聖。一開始就引導我們承認天上的父神、耶穌基督,願意尊主為大,順服在神的旨意(主權)中。這確實是得神保守能以節制的重點。


一位信徒在夫妻生活中受了極重的傷害,故而覺得沒有必要再保守自己了。他渴望得到一絲絲心中的安慰,也認定絕不可能從另一半得到,於是放鬆自己。因為自己的心,在夫妻的傷害中已死了。

所以對自己的放鬆,並不以為意。真的很快就有了一個「伴」。但每當想去表露心中那份情時,旁邊馬上有人出現,使之欲言又止。如此幾次之後,漸漸能用不同的心情來看待自己的心結,漸漸地再次歸回神的旨意中。事後慶幸神的保守,沒有暴發不可收拾的地步。為何能止住心中那份故意暴露的情?是神的恩典。


承認神的名,尊主為大,歸順在神的主權中,使自己得到節制的行為。聽到神的主權,或許我們覺得不舒服,難道人都沒有權利主張自己嗎?這種感覺是從知識(認識了幾個字)來的傷害。

聖經中論神的主權,是因信被稱義裡面的一種靈修,不是字面上給人感覺的意思。因信稱義是新約的根基,有了神的主權這種靈修的人,是應許中能顯明救贖奧祕的人。既如此,神的保守,得以節制的恩典,必在他身上。


2.救贖應許的指引

救贖從悔改認罪開始,然後是「重生」的洗,接著是「聖靈的更新」。在這個指引中,很需要加強的是聖靈的更新。

帶著罪性的人,處處暴露著肉體的軟弱。肉體的軟弱也到處醱酵,而使人無法有節制的行為。救贖的應許才有力量改變這件事情。

今天,我們一定要誠實的追求聖靈的更新,使自己以靈修的見證,將救贖的應許堅固在自己身上。藉著聖靈的更新,我們的心志得以改變,聖靈的權柄在我們身上,此際必能適時發揮節制的行為。


在教會的經驗中,靈裡面的自責、靈哭,是造就聖靈更新的過程。這個經驗告訴了我們:如何追求聖靈的更新?當盡情的尋找靈裡面的自責,放開胸懷盡情的哭。

在一般的經驗中,會自責的人,在他的心中也比較有「警覺性」,就不會任意被軟弱操縱。若有靈裡面的自責、靈哭,使心裡面的傷痕、污漬,都被洗掉了,則他的心將是清潔、坦然的。此時,罪不能在他心中作王。這時候,我們就不必擔心不能節制了。


身體力行!不要拖延,以致行動的意願都被惰性吃掉了。去體會祈禱文和救贖的指引,深入靈修,我們將看到:從信仰來的恩典,原來可以這麼輕鬆表達出節制的行為。


四.結語

安靜下來,重新察看「節制的行為」,會發現,這是身、心、靈得自由的見證。能不能節制,不是知識的問題。時代交替,錯綜複雜,人對靈修也漸漸膚淺、以逸代勞。但願藉著能不能節制,再次點燃單純、謙卑的心,敬畏神,體驗神的保守。



作者: 銘涵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0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