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教會 陳英照
事隔四十餘年,在太麻里信主蒙主憐憫拯救,脫離難治的病痛和種種患難,感受主恩浩大,茲將主的慈愛恩典見證如下:
1926年生於新竹郡新埔庄五分埔鄉下的貧寒家庭,14歲於新埔公學校畢業,在家待了兩個月,剛好一位同學辭去在台北日人的工作,並告知其地址,我隨即北上,尋得松島履物商店向老闆求職,很順利地被採用為小店員,經過兩個月,接到父親危篤的電報趕回家鄉,但父親已離世了。
辦完父親的後事遂趕回台北上班,不久堂叔建議要換有技術性的工作比較有前途,所以介紹我進入一家日人所開的汽車修理廠,15歲成為學徒。因好奇愛玩,有一次收工關門後,獨自一人把客人的汽車發動,取悅內心的慾望,隨即熄滅引擎離開現場。
隔日上班,師傅來發動引擎時,發現引擎的零件燒掉了,我很害怕受老闆的責備,當天收工後便逃回家鄉,然後找了別家工廠當工友。17歲那年,鄰居一位哥哥的同學介紹我去基隆仙洞附近一家日人所開的雜貨兼米商的店當店員。
為謀生,身染氣喘病
米店的工作常常要送米給日人的顧客,配達的交通工具是人力車,都是前面一人拉、後面用人推地載滿了米包的車出門。基隆是細雨綿綿的地方,員工沒有雨具可隨身,經常被雨水淋濕,偶爾陽光出現曬乾衣服,這樣無形中傷了身子,不多久呼吸困難,染上氣喘,因此辭去這份工作返鄉。
雖欲治療此症,但這種病沒有根治的療法,縱然民間有進補療法,但依個人體質有不同的效果。回家後暫時待在家裡,愛玩水的我,時常和鄰居去河裡游泳,結果氣喘又發作。
因著氣喘發作次數增多,不敢往他鄉找工作,只能在本地打零工過活。19歲被政府徵召在島內當警備兵,一個月後,日本戰敗投降,我們得以自由返鄉。
壯年時,氣喘次數減少
日本投降、全部撤出本島以後,許多青年人到都市謀職求發展,聽說必須以紅包開路才能求得一職,我不贊同這種文化,寧可深入山林當苦工與樹林為伍。
22歲進入林班當苦工做各種工作,如開路、伐木、集運木材等,走遍海拔一千多公尺以上、檜木叢生的高山,如巒大山、關刀山、阿里山、太平山等,這時期身體比較健壯,氣喘次數減少,一年中發作三-五次是難免,更不能根除這種病症。我格外小心防寒的動作,避免風寒上身引發氣喘。
婚後,氣喘日趨嚴重
32歲結婚,隨即帶著妻子來到知本農場工作,經過一段時間,便接母親和姪女秀美來知本租房共住。待這批工事結束,全家遷至太麻里租屋定居,夫妻倆轉往玉里大禹的檜木山工作。不足一年,妻子產期臨近就辭去工作,帶妻子返竹東家鄉待產,之後又回到太麻里農場工作。
自從住進太麻里以來,母親認識了熱心信主的蔡火鹿夫婦,並受邀參加教會的聚會。母親有胃下垂的困擾,但慕道期間此病漸趨好轉,便帶姪女一同受洗歸主名下。既成了教會的同靈,母親便接受火鹿夫婦的建議住進他們的房屋,蒙受照顧。所以太麻里的工事結束後,我便帶妻子並幾個月大的女嬰秋惠與姪女在台東寶桑路租房子寄住,另謀生計。
但住進台東以後,氣喘發作次數增加,雖求醫打針服藥,卻抑制不了,呼吸困難。當時服用過根治氣喘的新藥プレドニゾロソ,是一種副腎皮質荷爾蒙劑,但反而加增痛苦。
生死如薄膜之隔
這時候,任何藥物都無濟於事,病況惡化,變成日以繼夜地喘不停歇,尤其夜間更甚。一般人日間勤勞工作盼夜間安眠,我則怕夜晚被病折磨。病痛中,熱心的火鹿父女來探訪並傳福音勸我信主,我沒有心意接受。
後來黃丁甲傳道(故黃恩霖長老)與高木根傳道(高恩峰長老)來訪,傳福音勸我相信救主耶穌,並見證祂是大權能的神能救人脫離病痛。我隨口答道:「那麼當醫生的都要賣妻子了。」當時真是愚頑至極,不認識神。
我的身子日益虛弱,病情加劇,有時呼吸急促如同狗在快跑後的喘息,若要減輕痛苦,得用雙手按著床舖像狗半坐立的姿勢任其喘著,頓時耗盡不少體力,又飢又渴,然而飲食不能自理,常靠內人把食物裝在湯匙內、端在我口前,待我吸氣時順勢放進口內,再順應急喘的呼吸細嚼食物吞肚,相當費時又痛苦。
有時伏在內人的肩膀減輕急喘的痛苦,有時病情惡化,呼吸稍微緩慢,便喘不過氣來,似乎要斷氣的感覺。我的生命如同風前的油燈將被吹熄,生死如薄膜之隔。
日夜喘至疲憊欲睡也不能躺臥床上,只能背部靠牆壁坐、縮彎雙腳至胸前、雙手按放膝頂、臉伏其上,難以成眠。其痛苦實在難以形容,整個月湊合起來只有六、七天氣喘消失,能躺臥而睡,那些天是我最幸福的日子。
求告主的第一步
有一天,母親特來台東勸我一同去華源教會的靈恩佈道會,當時我正在床上喘個不停,想起過去幾個月來受盡病魔的苦害便捏把冷汗,心有餘悸,因此有意跟母親前往,探個究竟也好。
只是現在痛苦得難以前進,我不懂得禱告,只雙手合掌默禱,霎時就離開家門向車站一面走一面停,到達台東車站費時一個半鐘頭,是平常人走路的四倍慢。接著上車的動作,使我上氣不接下氣,在車上喘個不停,到了華源下車,往華源教會是斜坡路,高十度左右,更難步行。
我沿路坐在石頭上面,遲遲不願起身前往,黃傳道牽著一部腳踏車和林靈石執事娘前來接我們,叫我坐上車椅坐好,黃傳道操作把手,執事娘從後面合力推上斜坡的路段,我雖然不必走路,急促的呼吸卻遠比用力推我上路的人還喘。
踏入恩典門初見神蹟
來到教會,受兄姊們的愛心接待,深受感動。此時也聽一些蒙恩見證,使我得著安慰,加添了信心,好比已見曙光。
當天是靈恩佈道會的前一天,當晚我被安排於一間小房間作息,我擔憂今夜如何熬過病魔的苦害呢?仍然背靠牆壁縮腳而坐,臉伏在膝頂,任其喘著不能成眠,但奇妙的事發生,等早晨的陽光從窗戶射進床舖時,我剛剛睡醒,竟然氣喘消失,好端端的躺臥在床上,睡得舒暢。好久沒有躺在床上睡了,感謝主施恩幫助,憐憫無知、愚頑的人脫離氣喘的痛苦。
靈恩會結束,教會的負責人建議我遷回太麻里住,可就近教會聽道敬拜神。我將這事告訴內人,她答道:「信耶穌有飯吃嗎?要信你自己信吧!」
寄住火鹿弟兄家蒙照顧
我們又搬回太麻里,蒙火鹿夫婦的愛心,全家五人共宿一棟房屋。三餐飲食全靠火鹿兄的開支,我們變成大家族的生活。因為我還沒有脫離病魔的擾害,沒有謀生的能力,因此將姪女秀美送去太麻里街一家商店幫忙帶邱先生的孩子,可兼上學。
四個月後受洗歸入主的名下
這段期間,三不五時氣喘發作,但已改善很多,氣喘的時間漸漸縮短,後來減為一個月發作一次。發作時,痛苦的時間為一星期,然後小喘至消失又一星期,後半個月完全恢復健康,因此可以打零工貼補生活費用,這是主耶穌美好的安排,使我受苦中學習主的律例(詩一一九7)。
慕道約四個月,內人的產期臨近,因怕頭胎難產失去男孩的慘劇重演,也相信《聖經》中信主守道的女人在生產上得救的話(提前二15),按照黃傳道的安排在美和教會,夫妻倆與第二胎的大女兒秋惠接受洗禮歸主名下。
自立門戶新建茅屋
感謝主賜給我每個月有一半的時間有謀生的體力,教會的負責人與火鹿弟兄便商議可以自立門戶,各自謀生,火鹿弟兄並讓出他屋前一棵大榕樹下的一塊空地給我蓋房子。待我夫妻上山採取建材足數後,招集同靈前來,一天的工夫蓋好簡陋的茅屋,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姪女秀美已國小畢業,同時結束了幫人帶孩子的差事,回到我們身邊共住。
不久內人順利生下第三胎的女兒秋華,當時生活貧苦,母女均缺乏營養,影響嬰兒的發育,養成皮包骨的可憐狀。
迫切禱告救活小女兒
女兒已週歲,身軀軟軟不能挺直,不會哭鬧不會笑,俗稱「著猴症」,大女兒稱她為「老太婆、老皺皮」,為人父母的我們甚憂傷。有一次我氣喘發作待在家裡,內人去山上工作,小女兒有發燒的現象,母親告訴我這孩子不成了,眼睛反白奄奄一息,我們母子只能憑著信心禱告求主救回這孩子,經過好多次的禱告,忽然聽見小女兒的哭泣聲,母親就趕快煮稀粥餵她,感謝主憐憫救回她一命。
恐怖的颱風夜
有一年來了時速60公里的颱風,住的地點是迎風的位置,颱風一來,房屋隨風搖晃,近似將被吹倒。空中的旋風發出一陣陣咻咻的聲音,全家人非常害怕。
雖不住地禱告,但暴風愈來愈猛,恐怕房子快要倒下,全家人便準備去火鹿弟兄的新住處避難,靠著一盞油燈,一出門外卻被強風吹熄,不得前進,摸黑退回屋內,將生命交託給主,繼續禱告,約在深夜時刻似有物體掉落在屋背的沉重聲,爾後,風速漸漸減弱。
早晨起床一看,原來我所擔心的那根橫伸在廚房上的大榕樹枝條,被暴風扭斷掉落在廚房側旁,如果不偏不倚地掉落在廚房,可能房子將倒塌壓扁全家人,感謝主大能的手推開樹枝,使其落在側旁,保護全家人的性命。
再尋地建房屋
在這裡住了幾年後,姪女也出嫁了,因我怕颱風來襲,欲尋找避風的地點居住,火鹿兄又給我一塊六、七坪種蓖麻的斜坡地,在溪溝邊,我便動工請一位同靈幫忙挖土平地,挖成L形,並將石頭移到溪邊堆成石堤,以防萬一有大水也不至直沖房屋而來,石堤的高度下流約為九尺,上流約五尺高,也有一塊大岩石,可擋大水直接沖過來。
夢見洪水衝過門前之後氣喘發作
有一年出現怪天氣,細雨綿綿有時放晴,連續下了半個月的雨。安息日聚會結束後,糴了兩斗米挑回家裡,內心暗喜可享用一段時日。回家後,雨水漸漸增強沒有隔斷,那時我覺得疲倦欲睡,就上床就寢。
醒來時,想起剛才的夢:房屋側旁的大岩石背後濺出泥漿,淹過側旁的木板牆約五公尺高,暗思不解夢中的異象,因為這道溪溝沒有水,只偶爾下了幾天的大雨後才有水流,我難以理解,也未告知家人。
這時,我的氣喘發作,只好坐在正門喘著,突然間,我家的小豬從溪尾的豬欄跳出來,慌慌張張跑來鑽進屋背的一個小洞藏身,即大岩石側旁,我勸內人不要理牠,內人卻趕牠回欄,後來枉死在洪水中……。
洪水臨前氣喘消失
雨下得越來越大,傾盆大雨不停歇。漸入黃昏時分,感謝主,我沒有服藥,氣喘竟突然消失恢復健康,這時候,聽見從溪頭傳來不尋常的大水聲,好像土石流排山倒海逼近而來的恐怖聲音,地面震動,聽了毛骨悚然。
土石流的泥漿混合大小石頭一齊滾下來,狹窄的溪底,疏通不了,混合泥石的洪水,霎時如水庫洩洪般一齊奔騰,水花四濺,發出殺殺的水聲。這一波沖過後,稍微平靜,待不到幾分鐘又一波兇猛的洪水,迅速地直沖大岩石而來,我聽見這聲音就站在廚房門口探視,忽然從岩石背噴出泥漿約五公尺高,淹蓋了木板橋。
啊!跟剛才夢中的異象完全一模一樣!全家人看這場面,心慌意亂,端出來的晚餐不敢吃,隨即準備一塊化學紙板、一塊六尺長塑膠布、一支手電筒、一盒火柴,逃到屋背空地的一塊大石頭,坐在上面頂著紙板、膠布,防雨避難。
這時洪水沖往房屋,我的房間被水沖掉一個大洞。母親說很冷想要回房換衣服,便趁著這陣水沖過後,帶母親到 房間換衣服,再趕快逃回空地。
第二次來的洪水沖歪房屋
逃回空地後,又一陣強大的洪水沖往房屋,趨前探望情況,此時房屋已傾斜約五、六度。時刻已晚,大家又飢又寒,小女兒說很冷,內人把她抱在胸前跟我擠在一堆,靠體溫保暖,母親跟大女兒抱在一起。我們禱告求神施恩憐憫,能夠平安脫離險境。
半夜遷往半山腰的工寮避難
溪中的水勢仍然很大,時有聽見超大的洪水沖過來,嘩啦嘩啦的水聲,在夜裡特別響亮。約在半夜聽見水流聲從園地傳來,我馬上往前探看,原來是另外一個山壁的水溝所流下來的水,雖然無關緊要,雨水也停止了,但若再下大雨恐怕就麻煩了。為預防萬一,我帶著全家往半山腰一座原住民的工寮。
大家赤腳要走過菅草茂生六公尺以上的路,只靠一支手電筒,因菅草葉有小小的鋸齒,不敢碰到怕被割傷流血,用著手腳抑倒菅草分開小路,小心翼翼怕腳底被刺傷,慢慢前進,終於爬上工寮,大家又飢又寒,既然肚子餓了,不得已挖了原住民的五年芋想充飢,卻找不到乾燥的燃燒物,無法生火烤芋頭,大家忍著飢寒待到天亮,天剛亮我們就起身回到原先的荒地。
背起全家人渡過支流
我們的目標是溪頭的上游,有一戶主內的弟兄住在那裡,可以向他求援。途中必須經過這片園地,再沿上山的小路走,但來到園地一看,一片大水如海洋,狹窄的溪谷疏散不了超量的土石流洪水,向較低窪的園地沖溢闢成一道河流,水流稍急,寬度約三米以上。
因不知深淺,我隨便拾起一支樹枝當測深器,將家人一個個背在肩上涉水渡過。到了對岸,再走幾十步又遇上一道水溝,寬度約有二米以上,水深湍急。
老原住民愛心施援手
水溝邊有一座小草寮,老原住民坐在門前,看見我們來到水溝邊,一位矮個子的原住民,即時步出,跳入水中,伸出手來叫我們握住他的手,並照他的指示踩踏較淺的位置過去。
我背著兩個女兒,一個個渡過去,這位老同胞見難助人的熱誠,使我非常感動,我們沿水溝的細路接通上山的交通小路,一路直走,就能到達許弟兄的住所。
求熱水浴被拒
來到中途,有許多人居住在那,他們驚訝的問起下面的災情,我告訴他們脫離浩劫來到此地,並向一位主人要借用浴室洗洗熱水浴;他們雖然聽見了,卻沒有反應,而且以冷眼瞄了我們,佯作沒聽見,無奈,我們便離開那裡繼續向上走。
彼此相見歡讚美主
我們來到許弟兄的住處,他們一見我們便以非常驚喜的眼神迎接。得知我們蒙主保守脫離險境,齊聲讚美主。許弟兄即時命其大女兒燒熱水給我們全家洗個早晨浴,使我們身心靈都得了溫暖。
感謝主,若非主的安排,數年前感動許弟兄信主成為熱心有愛心的基督徒,不然我們要往何處去投靠能接納我們的人家呢?如此的愛心,令我深深感恩、念念不忘。
稍後主內的青年林溪林來到許弟兄住處,碰面之前他從太麻里沿路往上游巡視災情,發現我的房屋被土石流填滿,只見屋頂突出三台尺高卻不見人影,他關懷同靈的安危,攜帶一些食物爬山越嶺、冒險尋找我們,終於在許弟兄住處見面,他的愛心熱誠非常可嘉,使我感動於懷,永誌難忘。
我們在許弟兄家住了三天,待大水稍退,有人在下游較狹窄處臨時擱起木料通行。
拜別許弟兄家人下太麻里
我們獲此消息便告別許弟兄,來到我住的地方。以前堆積的石堤不見了,較深底的溪溝被大量的土石填平擴成兩倍的小河床,緩緩的流著半濁的水,卡在石頭下的棉被刷洗著污泥,並順水的流動微動著。
瞧見這景象,無言地告知了水災的無情與無奈,我們便離開現場下到太麻里教會,暫時借用傳道房住宿(這房子是火鹿兄蓋的木造房,後來給傳道住宿),並蒙各地教會愛心的同靈供給一些衣服與慰問金,包含另一受災戶張慶文弟兄,使我們暫度難關。
洪水的浩劫沖走我的舊疾
氣喘患者最怕身體受寒,當水災那天晚上,衣服被雨水溼透貼緊全身至天亮,照理隨時都可能引發更嚴重的氣喘,但感謝主的恩典,那天晚上一整夜穿著溼透的衣服卻不感覺寒冷,反而有微暖的感受,事後氣喘也沒有發作,好像那一次的水災把我的喘症沖掉一樣。
下來太麻里後,得些衣服、慰問金,從新得力,夫妻倆幫人打零工維持生活,並利用空暇之餘,尋找適當的地點,買下來,上山取木料,重建家園。搬居新屋住一段時間後,舊友來訪,邀我同往林班幫忙集運木材的工作。
有一次,不知何故在現場氣喘發作,不得已轉頭回家,在家修養、禱告,幾天後,不藥而癒,氣喘完全消失,恢復健康,從此以後,在太麻里的期間,未曾有發作過的記憶。
經過漫長的歲月,雖有試煉臨身的日子,卻在靈性上有所造就,順服主的旨意、留心學習主的真理(詩一一九71),專心事奉主,終於蒙主憐憫治癒我的氣喘症。神的慈愛無窮盡,茲將這莫大的恩典見證出來,願一切頌讚榮耀歸給救主耶穌基督,直到永遠,阿們。
|
|
|
|
作者: 太平教會 陳英照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07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