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 丁春芳撰稿
第八首 當向神歌頌 O Come and Sing Unto the Lord 第九首 向主歡呼 All People That on Earth Do Well
曲調名:THE OLD HUNDRED,8.8.8.8. 作詞者:William Kethe 作曲者:Louis Bourgeois
本會收錄的第八及第九首詩歌均出自「韻文詩篇」:第八首出自蘇格蘭韻文詩篇(Scottish Psalter。)、第九首出自「日內瓦韻文詩篇」。韻文詩篇的源起與形式,乃加爾文在推動宗教改革時,為簡化教會音樂儀式的主張,卻成為聖詩史上的一大貢獻。
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為法國宗教改革家,受過完整的古典文學與法律的教育,他的原文知識加上文學訓練背景,讓他在全力研讀聖經時得以將其研經心得整理成好幾本聖經釋義著作。大約在這段時間,他逐漸有宗教改革的思想。流亡日內瓦時,在當地開辦學校,冀求透過教育影響人的方式進行宗教改革。
他以聖經為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準繩,聖經在教會生活裡應為首要,因此會眾敬拜的焦點應該集中在神的話。故加爾文首先在禮拜中引進吟唱詩篇,以吟誦神的話取代彌撒的繁文縟節。
因為詩篇沒有格律與押韻,很難有好的詩頌效果,所以,加爾文為了要改進唱詩篇的困難,嘗試以押韻的方式將詩篇翻譯成法文,再加上格律,便於易學頌唱。
在整個翻譯過程中,加爾文得力於多位人士的幫忙,其中尤以法國著名詩人莫洛特(Clement Marot, 1497-1544)與俾紮(Theodor Bexa, 1519-1605) 二人的資助最大,於1562年正式出版了「日內瓦韻文詩篇」。此巨著前後共出版了一千多次,成為教會音樂史上最著名的聖詩集之一,影響歐洲各國聖詩發展極為深遠。
1542年他請巴黎傑出音樂家部爾追思(Louis Bourgeois, 1510-1561)依簡單、穩重、莊敬,適合教會誦唱的原則製譜。以單音齊唱、無和聲也無伴奏。其中最著名的曲調就是本會讚美詩第九首的 The Old Hundredth(老詩篇一百篇)。
1562-1565年間又得著古德梅(Claude Goudimel)的相助,將原有的單聲部,配上和聲,使「日內瓦韻文詩篇」發展成四部和聲,讓「日內瓦韻文詩篇」更加雄偉流行。
曾有二年時間前往加爾文所創辦的日內瓦學院就讀的英國牧師諾克斯(John Knox, 1514-1572)為加爾文最重要的學生之一,是蘇格蘭人。他對加爾文的宗教改革理念非常信服,回到蘇格蘭後,也進行宗教改革,成為新教進入英語世界的起源,也是長老會的創始者。諾克斯於 1559年回蘇格蘭時,帶回了「日內瓦韻文詩篇」,以此為基礎重新修訂為英文版本。
最初與日內瓦詩篇一樣只有一部齊唱,至1635年才由米勒(Edward Miller, 1732-1807)將韻文詩篇套上許多耳熟能詳的蘇格蘭民謠(如聖詩第八首曲調),讓目不識丁的蘇格蘭人民也能高興的吟唱。
註:聖詩第九首「向主歡呼」中,每句歌詞結尾的延長記號,是呼吸之意,讓會眾與詩班能一起整齊的結束,吸口氣後再唱下一句,並非延長記號,領詩時能說明,才不會讓整首聖詩因一再停頓而失去音樂流動應有的節奏感。
|
|
|
|
作者: 讚美詩源考小組策劃 丁春芳撰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2007
| |
列印本頁 |
|
分享好友 |
|
意見反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