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洗約翰的出生與將來所擔任的角色(路一5~25)
第五節
猶大王希律(公元前40年至公元前4年)所統轄的領土,除了南部的猶大地,還包括中部撒馬利亞與北部的加利利地。希律王號是羅馬帝國賜予的(參閱三1,廿三7)。
祭司撒迦利亞的職份、供奉聖殿分班的次序,依據歷代志上廿四章1節至19節大祭司亞倫後裔的廿四個班次;「要照神藉他們祖宗亞倫所吩咐的條例,進入耶和華的殿,辦理事務」(代上廿四19)。每一班供奉的期間是一週。
第六節
撒迦利亞(原意是「神紀念」)、以利沙伯(原意是「神是我的誓約;神是絕對可靠者」)夫婦遵守神誡命律例(參閱:申廿八1~14,廿九9、10、15~20),行為無可指摘,得神稱義(創十七1~2;伯一1;路十八9~14)。
第七節
社會視不能生育為家庭及當事人的羞恥。他們認為不育的原因,出於神的不悅(耶廿二30)。參閱「創十八12,廿一5~6;士十三2;撒上一2」有關撒拉、瑪挪亞的妻子、與哈拿不能生育而愁苦之事。然而,「神使不能生育的婦人安居家中,為多子的樂母」(詩一一三9)。
第八~九節
以抽籤方式進行聖殿的供奉:祭司輪值其中之一的職責便是在至聖所幔子前頭的聖所香壇上早晚兩次燒香(出卅7~8;代下十三11)。
半年一輪,聖所香壇燒香供奉神的職份,並不是所有的一萬八千名祭司都能得。有的祭司一生沒有輪到班次,其他的每一個祭司一生只能輪到一次。當被獻祭的牲品在殿外燔燒後,供奉的祭司就將香倒在聖所香壇上的燃炭上頭。當香煙上冒,他就為以色列的平安與救贖作如下的祈禱:
請將平安、良善,福氣、
恩典、仁愛、慈悲、
賜予我們及你所有的以色列百姓,
我所祝福的您、耶和華啊!
您用平安祝福您的百姓。(註)
註:A.
Edersheim, The Temple, London 1960(1900), pp 168~169.
祭司從聖所走出,就以民數記六章24至26節的經文祝福聚集祈禱中的百姓,結束崇拜聚會。
燒香的時間即是祈禱的時間。燒香也因此象徵了禱告(詩一四一2;啟八3)。
第十節
「主的使者」乃受差遣傳神旨、替神行事的天上使者,周旋於與神有契約關係的以色列當中(二9,四10,廿二43,廿四23;太一20、24,二13、19;徒五19,八26,十二7、23;創卅二1;出三2;士十三3)。「站在......右邊」有恩惠與保護的涵意。
第十一節
撒迦利亞見到大有能力有亮光的天使而驚怕(參考士六22,十三20;但十5~9;路一29,二9;徒十4;賽六1~5)。
第十二節
撒迦利亞的祈禱(deesis)有別於會眾的崇拜祈禱(proseuche)。正如哈拿及撒迦利亞夫婦也向神祈求免去絕育的羞恥。猶太人孩子的起名,通常指示了;
i
出生的情況,如「以撒」意謂使撒拉及親人等歡笑(創廿一4~6);
ii
將來的遭遇及角色(太一21)。
「約翰」的希伯來文原意是「神的恩賜、神是恩慈的」。舊約聖經無出現約翰的名字,但出現于旁經的瑪可比書一書二章1節。
第十三~十八節
有希伯來詩歌的結構與形式。改訂版本故作詩的排版。約翰的出世,要使人喜樂。他將使人們從黑暗轉向光明,來認識救主;有人要高呼「約翰是先知」(七26;太廿一26、32) 。
第十四節
約翰的存在、位分出於神的揀選。在神的面前(神的眼光、判斷中),他將擔任重要的角色。他一如歸神為聖的拿細耳人清規(民六3)不喝清酒濃酒。聖經中尚有士師撒母耳(撒上一11)、參孫(士十三4~14),及利甲族的子孫(耶卅五1~11)。禁戒濃酒清酒,專心事奉主。
施洗約翰是否拿細耳人?若與民數記六章3~4節拿細耳人離俗期間:
i
不喝酒,
ii
不剃髮比較,
聖經未記約翰不剃髮。然而約翰一生不喝酒、被聖靈充滿,卻遠超過離俗片斷時間的拿細耳人。
「被聖靈充滿」是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所強調屬神的人應有的形態。受了聖靈的充滿,方能成為神言與神旨的器皿。舊約時代聖靈只一時降在人身上,來完成某特定的工作。施洗約翰屬於先知的行列,未如其他主的門徒五旬節以後領受內住聖靈。但卻因有聖靈的同在,他為主耶穌舖路、作先鋒:
i
預告、介紹彌賽亞的來臨(一76,七27;太十一10;可一2;約三28);
ii
盡諸般的義,為無罪的主耶穌施洗;
iii
震醒死沈的猶太教形式主義,傳悔改的道理,為耶穌的神國福音、聖靈工作作準惴。
第十五~十六節
施洗約翰的出現應驗了瑪拉基先知書四章5節的預言。
但是,約翰不是像部份人所想像的,以利亞的再生。
約翰自己宣稱他不是以利亞(約一21)。然而,耶穌將他比喻為以利亞(太十一13~14,十七12;可九12~13)。
「以利亞的心志(精神)與能力」表現於:
i
持正為惡的大無畏的精神(王上十八18;太十四4,三7;路三7、19),
ii
為神大發熱心(王上十九10),從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的教訓中奪回百姓的心,使他們轉向彌賽亞。
「父親的心轉向兒女」(17節)的「父親」原文為複敷,所以不能解為「天父的心」。約翰要使人倫關係恢復了和諧。「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與上句平行對稱,原文因介詞的用法可以解為「悖逆人因義人的智慧轉向真神」。如此,上一句指社會人間關係橫的敦睦,下一句就指因約翰的警告,人們遂有順服真神縱的向心。
第十七節
撒迦利亞要憑著一些徵兆來證實神的應許。亞伯拉罕(創十五8)、摩西(出四1)、基甸(士六36~40)、希西家(王下廿8~11),都是舊約的一些例子。撒迦利亞的懷疑,表明了對神信實的話未能盡信(創三6;王下二16~18;路廿四37~38;約廿24~25;徒十二12~15;彼後三4)。
第十八節
「加百列」(Gabriel)原意是「神人」、「神的大能者」,或「神是大能的」。聖經上天使中的兩位是有名字的:加百列(但八16,九21)。「死海書卷」中昆蘭修士公社的「戰爭條規」(War Rule)記載加百列及其他天使參與光明之子對邪惡的戰事(註)。另外一位有名的天使是米迦勒(Michael),原意是「類似神的人」(但十13、21,十二1;猶9;啟十二7)。
註:G.
Vermes, The Dead Sea Scrolls in English,
Baltimore, Penguin
Books, 1968, p. 136.
天使是神的差役,帶著超人的力量受命去引導、保護神的百姓(創卅二1、2;出廿三20;王上十三18,十九5),有時帶來毀滅(創十九13;撒下廿四16;伯卅三23)。他們是天上的萬軍,在神的周圍侍立頌讚神(創廿八12;詩一○三20)。
第十九節
正如以西結(結三26),撒迦利亞必須鬆開結住的舌頭來證明神應許的應驗(一64)。撒迦利亞變成啞巴是他不信神的一種處罰;天使堅定了神話的真實性。「到了時候」──神所命定的時期(創十八14)。
第廿節
根據猶太教經典他爾穆得(Talmud),人們焦急地在外等待入至聖所的大祭司,惟恐他在約櫃前因「見了神」或誤觸犯了神而死亡於內(利十六13,廿二3;撒下六6~7)。人們因燒香的時間過久,以為撒迦利亞可能在聖所內遭意外,所以在殿外焦慮。
第廿一節
「異象」(參閱路廿四23;徒廿六19;林後十二1)是先知領受神言的一種形式(但十1)。啞了的撒迦利亞不能以「民數記六24~26」的祝禱詞祝福百姓。
第廿二節
撒迦利亞居留耶路撒冷,一直到供職時期完畢,他必須履行祭司的潔淨禮之後,才回到猶大一個不知名的山村(參閱一39)。
第廿三~廿五節
以利沙伯懷孕期間的隱居,可能為了慎重照料身體,或者為了等待臨產期,才向鄰人顯示神眷顧她的大恩典(一25)。
當猶太人相信神是永遠的主,等待神國的來臨時,路加福音以聖殿──猶太人民族信仰的象徵為序景,這是相當有意義的。聖殿一方面表明神的臨在,一方面是正如先知書所說的,他們所期待的主會有一日忽然臨到錫安及其聖殿(亞九9)。在主大而可畏的日子來到以前,神差以利亞來復興信仰,使民悔改,轉向真神(瑪三1,四5~6)。從這聖殿背景,路加福音展現了神救贖人類的歷史戲劇。
耶穌降生的預告(路一26~38)
第廿六節
與第二章、第三章的開頭一樣,作者用心標出準確的時間與地點。
拿撒勒小城在他泊山的山坡上,位於東經35度北緯33度,東邊離加利利海南端平行線約15英哩,離西邊的地中海約22英哩。
路加福音二章3節記載約瑟與馬利亞早已定居拿撒勒(太二23)。約瑟、馬利亞與耶穌因逃避希律王到埃及一段時期回猶太後,才定居拿撒勒。馬太福音沒有指出約瑟家的最初居地,卻強調主耶穌的出生地伯利恆。
第廿七節
「童女」(徒廿一9;太一23)指童貞女。猶太人童女訂婚年齡最早在十二歲,訂婚後有法定的妻子權利(但仍不過門)。
「大衛家」指大衛的後裔,猶大支派(參閱太一6、16)。
第廿八~卅節
「蒙大恩」指神特別的恩眷。除了馬利亞(一30、48)外,但以理(但九23,十19)被稱為蒙神大恩眷愛的人。
新約聖經中名字叫馬利亞(亦即「米利暗」的別名,「被高舉」的意思)的一共有六位:主耶穌的生母(太十三55;可六3)、伯大尼的馬利亞(十38)、馬可之母(徒十二12)、曾犯七鬼的抹大拉馬利亞、雅各和約西的母親(太廿七56、61,廿八1)與羅馬的一位女信徒(羅十六6)。
拿撤勒的馬利亞不僅因天使加百列的顯現,而且因天使的話而大為驚奇。她得到的信息是「主已經與你同在了」(一28)、「在神面前已經蒙恩了」(一30):她要從聖靈懷有人類救主。
第卅一~卅三節
神要與人同在的具體化。馬利亞懷孕生子應驗舊約以賽亞書七章14節。以賽亞七章的「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在這裏與「耶穌」同義(主是我們的拯救、救主,太一21、23)。童女懷孕生子是真神大作為,是科學邏輯、人的想像力所不能參透明白的(林前二10~14;羅十一33)。
主耶穌的降生、受死、復活、升天、賜聖靈、再臨是真神救贖經綸的大奧秘(提前三16)。
耶穌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也概括了以賽亞九章6節:「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由此,成為肉身的人子、神的兒子的耶穌,也是全能的神、永在的父本身。
「大衛的位」(撒下七12~13)從屬肉體的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盼望而言,一位大能者將從大衛的苗裔中興起,振興猶太民族的國運、繁榮、尊貴,並且制勝外族的侵略者。他將坐在大衛的王座上,成全神對屬肉以色列長久以來的契約與應許。但是,耶穌的是「神的國」與「神的義」。大衛的王位指屬靈的君尊位份。聖靈在信徒,屬靈的國度中做王(約十八36;太六33;林前三16,六19;彼前二9)。因此,耶穌的聖靈要作神家的王直到永遠。
第卅五節
「聖靈」即真神的靈(約四24;太三16;賽十一2)、「父的靈」、「主的靈」(太十20;路四18),「基督的靈」、「耶穌的靈」(羅八9;徒十六7
R.S.V.),「子的靈」(加四6)、「真理的聖靈」、「訓誨師」、「保惠師」(約十六13,十四26)。原來,父與子乃為一(約十30)。這裡的聖靈,亦即是至高真神的靈與其能力。
「蔭庇」(overshadow)一如舊約時代神的榮光,臨在於約櫃施恩座上(出廿五22,四十34~38)或聖殿(王上八10);神的恩光照耀於人身上(賽六十2;路二9;太十七5;參閱羅九4)。神的光輝、恩典、能力臨到馬利亞身上。
第卅七節
「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指神的萬權能:如「神說要有光,就有光」(創一3)。神(主耶穌)能夠實現一切祂的意願(創十八14;詩一一五3;耶卅二17;但四35;太十九26;可十27;弗一19,三20;羅四17)。
第卅八節
馬利亞自稱是主的使女或婢女(參閱撒上一11),完全順服與接納神的旨意(參閱撒上九6)。她寧願忍受人間的誤解,譏諷與恥笑,而讓真神大作為成全她身上。這種毫無怨尤,不爭論、不堅持己見,是值得效法的美德。
「使女」或「婢女」的謙卑順服精神,與舊約以賽亞先知書中神的「僕人」,經節前後相呼應(賽四十二1~9,四十九1~7,五十4~11,五十二13,五十三4~12)。
馬利亞往訪以利沙伯(路七39~56)
此段包括了最膾炙人口的馬利亞之歌(The Magnificat)。此歌表達了馬利亞對神施恩祝福的歡樂與感謝(46~48節),神對敬畏祂的人施恩慈(49~50節),神對卑微人特別恩眷(51~53節)以及神對以色列──也指新約的選民施恩典與履約(54~55節)。此首歌可與哈拿之歌(撒上二1~10)相比擬,是舊約詩篇的形式,可稱為「新約的彌賽亞詩章」。
第卅九~四十節
馬利亞因為加百列宣告了有關她自己(28~35)及以利沙伯(36~37)的事,加上她以救生要降世,為萬民贖罪立國的事大發熱心,要與她的同靈同道交通、分享、共同讚美稱謝主,所以她急忙地趕往猶大族居住的山地(希伯崙為其城市)。約瑟與馬利亞先前可能分別居住於此地,所以與以利沙伯熟諳。猶大山地這一帶是主降生後暫居的地方(二3;太二13、16、21) 。
「問安」不僅是寒喧問候,而是靈內的交通(參閱腓二1~2及保羅書信的結尾)。
第四十二節
靈內的認同與共鳴,使腹胎跳動。
第四十三~四十五節
42~45節是以利沙伯受聖靈充滿,對神發出讚歌。希伯來及亞蘭語古典詩歌,有平行結構特徵(......有福的......有福的)。此段「以利沙伯之歌」希臘文最能表達此段詩章的韻律。
第四十六節
馬利亞以頌讚神為對答的起頭──敬虔人每每以感動頌讚為生活的中心。「尊主為大」,亦即頌讚至尊、至大的神(徒五13,十46)。
第四十七節
「神我的救主」常見於七十士譯本。也就是「救我的神」(詩廿四5,廿五5;彌七7;哈三18)。馬利亞的讚語,類似於哈巴谷三章18節;詩篇卅五篇9節;撒母耳記上二章1節。
第四十八節
頌讚神,以救主為樂的原因。作者、讀者心中自然聯想起舊約的利亞(創卅13)與哈拿(撒上一11)。因為救主耶穌要出自馬利亞的腹中,萬世都要稱這卑微的村姑馬利亞有福。
第四十九節
萬權能的神成就宇宙間的一大事。這句與「一37~38」呼應著。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卻能(十八27;詩廿四8;番三17;申十21;詩七十一19,一二六2)。
神的名以及其特性是「聖」(十一2;詩九十九3,一○三1,一一一9;賽五十七15),在公義與憐憫中施展大能,他以聖潔與權能勝過諸仇敵(詩九十九1~3)。
第五十節
「敬畏神」是自古以來虔誠人的特徵(詩一○三17)。信實的神向愛祂守祂誠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申七9;尼一5;詩廿五10,一○三17~18;賽五十五3,五十七15;太五1~12;約十11、15、28,十一25~26)。
第五十一~五十二節
真神用膀臂施展大能,即使行了大能的事(詩一一八15)。膀臂或右手,指神的大權能。「心裏妄想」與驕傲同義。驕傲的人忽視神的旨意與要求,要受神的打擊(詩十八27;雅四6)。
第五十三節
參閱「詩卅四10,一○七9」;「飢餓」指靈性的亟求神:「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得「飽」(參閱約六12;徒十四17)。「富足」指「自滿自足的人」(啟三17)。他們認識主,在神面前自卑在善事上多結果子,以便為自己的永生,積成美好的根基(提前六17~19)。
第五十四~五十五節
以色列常被描寫成為神的僕人(賽四十一8),神是守約施慈愛的神。「後裔」指主耶穌(加三16),也可以意指著由相信、受洗歸入基督的選民(加三27~29)。
第五十六節
三個月即以利沙伯要生約翰的時期。正如「路一24、38下半句、80」,此節是一敘述事件的結筆。
撒迦利亞的預言(路一57~80)
正如約翰福音一章6節所說的:「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神將施洗約翰,正如他的名字代表看「神的恩賜」,賜給人間。
這段經節包括了
1.
事件的敘述(一57~66),
2.
祝福性的預言(The Benedictus 一67~79)兩大段。正如路加福音一、二章中的其他預言,撒迦利亞的祝福預言,是本書主耶穌救恩光照臨的序言。「一80」結束了施洗約翰出生的中心歷史事件。
第五十七~五十八節
主大施憐憫(詩五十七10),眾鄰里、親戚一同歡樂(路十五6、9;林前十二26;腓二17),含有慶賀之意(創廿一6)。
第五十九節
第八日行割禮(創十七10,廿一4;利十二3)為以色列與神立約的記號。因此,以色列人有時被稱為「受割禮的人」(弗二11;腓三3)。割禮一般由家長執行,也有由孩子的母親行割(參閱瑪可比一書一60),鄰居都來觀禮(參閱得四17)。
猶太嬰孩通常在生出之日取名──大多以祖父的名為名,但也有以父親之名為名的。此處不尋常的是施洗約翰出生八日後才取名,可能受當時希臘化文化的影響。
第六十三節
撒迦利亞用筆條在打蠟的木板上證實嬰孩的名字,同時他神奇地恢復了說話的官能。眾人大為「懼怕」──敬畏拜服於神的大能。
第六十六節
「放在心上」將這奇事如珍寶地放在心上(撒上廿一12;路二19、51)。「這事」指這小孩的將來,有主同在支配的生涯(參閱耶一5;徒九15~16)。 撒迦利亞祭司的整篇祝福性預言的詩章第一段宣揚大衛後裔、彌賽亞的來臨。針對著當時猶太政治、社會、宗教暗淡的背景,救主的拯救對有內憂、外患的百姓,至為亟需(一71~74)。以色列民在真神救恩下,願一生坦然事奉主(75)。
第二段(76~79)主題思想與語言形象,更為豐富。
a.
述施洗約翰為先知,彌賽亞的先驅者。
b.
神國如清晨日光照臨這人間。
第六十七節
既是祭司亦是先知的撒迦利亞,受聖靈的啟示,傳達神旨與預言將來。舊約先知的預言,時式通常用過去式,但卻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統攝於一,且以永恆的角度來觀看真神作為與歷史事件。
第六十八節
「拯救的角」(參閱「撒上二10」哈拿之歌:「高舉受膏者的角」)。舊約的牛角普遍代表力量(詩一三二17,十八2;撒上二1、10;但七7;啟五6,十二3)。 「興起」以迎對危機(參閱士三9)。 「大衛家」參閱一章27節。此處施洗約翰與大衛家無關。撒迦利亞明顯地預言主耶穌的拯救。
第六十九節
參閱「詩一○六10,十八17」。未指出如羅馬帝國特定的敵人。脫離靈性上、道德上仇敵轄制,才符合耶穌基督救靈贖罪的主旨。
第七十節
神的契約建立在祂對以色列的「愛」、「揀選」與「信實」根基上。對信守契約的以色列神必拯救(詩一○五8)。歷代一連串神人的契約與應許包括了亞當(創二16~17,三15)、挪亞(創八章~九章)、亞伯拉罕(創十二1~3,十三14~17;十五章,十七1~14)、大衛(撒下七4~17;耶卅三5,卅三15),其中最重要的是選民出埃及時神所頒佈的誡命、律例、典章(申六1~3)。和應許祂要保護、拯救那些順命的以色列民。
第七十一~七十七節
施洗約翰要成為至高真神的先知,要為主舖路(賽四十3;可一2;太三3;路七27),俾使百姓接受主耶穌的赦罪救恩(徒四10~12,十43;弗一7;約三5;多三5;徒廿二16;路廿四44~49),明白救恩(提前二4;林後六2),這也是自古以來以色列家所盼望、期待的神恩典(耶廿一33~34)。
第七十八節
「由於我們神慈懷憐憫」應為77節的先行子句。78節下半句「當清晨日光從高處照到我們」的原文「白晝」(the
day),一作「苗根」(the branch 參考耶廿三5),意謂大衛的苗裔將出現建立屬靈的王國(一69)。
第七十九節
「死蔭」(詩一○七10,廿三4;賽九2)指受罪、身心病痛、死亡的威脅轄制權勢。
「平安的路上」(賽五十九8;羅三17)與救恩是相關連的(二14;林後五18~19;弗六15;約十四27,十六33),與主全然密契安恬的靈交。
第八十節
正如在神恩人愛中長大的主耶穌(二52)或撒母耳先知(撒上二21),施洗約翰經過「成長」過程(二40;創廿一8、20;士十三24;撒上二26),他的心智、情操、靈性都很強壯健康(二40;參閱林前十六13;弗三16;詩廿七14) 。
「住在曠野」,是作先知、傳道事奉主前一段靈修、祈禱與學習的隱伏生活。如摩西的四十年米甸礦野、耶穌的四十晝夜禁食祈禱、保羅的往亞拉伯(加一16~17)。施洗約翰未在以色列百姓面前顯明以前,也如以利亞先知(王上十九4;王下一8)一樣,住在曠野荒原,過著刻苦的日子,接受主的磨煉。
他所隱居的地方,傳統都認為在希伯崙附近的猶大曠野Ain el-Mimudiyyeh 地方(那兒靠著泉水邊有一個第六世紀所築的教堂)。素來學者將施洗約翰與修道哲士愛塞尼派(Essenism)連在一起,也有認為他與死海書卷所謂的昆蘭公社(Qumran Community)有關,因同樣相信末日主的威嚴審判,以賽亞四十章3節有關主的先驅者預言,及舊約潔淨禮等等。
救主的降生(路二1~7;太一18~25)
第二章1節至5節記主耶穌降生的歷史背景,6節以下記尊榮的主生於伯利恆的一個馬槽,野地牧羊人接到天使報訊,往訪主(二8~20)。聖經未指出主降生的時間。野地牧羊,顯然不是峭寒的冬天。一般所慶祝的「聖誕節」源於後起的羅馬帝國異教風俗。
主耶穌的降生有值得注意的兩件事:
1.
約瑟與馬利亞因戶口普查之詔令,回到伯利恆,應驗舊約有關主出生地的預言(彌五2)。主的降生,是羅馬帝國時期一普世大事(參閱路二32與使徒行傳福音普及天下的主題)。
2.
救主出身卑微,以馬槽為開始:放羊人代表卑微貧窮的平民(腓二6~8;林前一24~30)。來說明主出生卑微,而貧窮的、謙卑的人容易接受得救的福音(路六20~26,十21~24)。
第一~二節
「那些日子」指施洗約翰出生的前後。馬太福音一章18節至二章12即與路加福音一章5節至80節記載猶太的希律大王(公元前37年至公元前4年)統治期的最後一年應是主耶穌降生的年份。當時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亞古士督(Octavian Augustus Caesar,公元前31年至公元後14年)。路加記出羅馬帝國為歷史背景,表明他的歷史著眼處。
現有的史藉包括猶太名歷史家約瑟弗斯(Flavian Josephus A. D. 37~100?)細數以色列古今歷史的「猶太古蹟」(Jewish Antiquities)及羅馬歷史家塔西特斯(Tacitus)有關敘利亞、猶太的「年鑑」(Annals)卷三,並沒提到公元前9年到公元前4年的羅馬帝國天下戶口普查事。
羅馬軍事將領居里紐(Publius Sulpicus Quirinius)於公元前12年,成為敘利亞省(公元前為64年淪為羅馬之一省)巡撫。他成為羅馬皇帝在東方小亞細亞一帶的代理人。
為了安定內部、稽徵稅收,居里紐作了一次包括巴勒斯坦地區的敘利亞行省的戶口普查。
大部份學者認為路加將耶穌基督降生時的戶口普查誤為公元前6年居里紐所作的那一次普查。另外歷史上,
a. 希律大王死前的同一年(公元前4年)曾作了地區性的戶口調查;
b.
更可採信的,公元前9年至公元後6年這一段長時期人口調查過程中,路加所記的天下人民報名上冊之事,不過是其中片斷而已。
第四節
伯利恆是「大衛的城」(參閱撒上十六1,廿十6)。
馬利亞先前可能居住於此附近(參閱一39)。
第六節
馬槽表示主耶穌出身的卑微,正如他日後所云「人子沒有枕首之所」(九58)。傳統的基督教繪畫將耶穌出生的馬廄描成庭院;另外有的將耶穌出生地點放在洞穴內。
「頭胎的兒子」含兩義。
a. 耶穌是道成肉身,由聖靈藉童女所生的,成全了有關頭胎、初熟果子獻予神的律法(出十三2,卅四19)。
b. 肉身上,耶穌是約瑟與馬利亞家的長子,他還有雅各、約西、猶太、西門等四個弟弟及若干妹妹(可六3)。
「用布包起來」:初生嬰孩用如繃帶的布條(Sparagana)當時包裹起來,以保溫,使四肢挺直(參閱結十六4)。是初生嬰孩的記號。
天使報告佳音與牧人謁拜(路二8~20)
彌賽亞的救世福音,主要的是要傳給那些貧窮、卑賤的人(六20~26,十21~24)。第一章天使的信息是傳給當事者個人,現在神將極其榮耀的異象顯給單純、卑微的牧羊人。救主的降生,是神得榮耀、人得平安與生命的開始!
第八節
牧地上的牧羊人為人所輕視的下階層人物。但是他們代表一種受神恩待、先領悟神智慧的「嬰孩」(十21)──信心、本性淳樸、寬厚的普通人。
野地上的牧羊人在文學題材上,與舊約大衛王有關。後者也是一個蒙神揀選的牧人(撒上十六11)。自古以來的田園牧歌文學並以大衛王與牧羊人為主題。
第九節
神的榮光──神的光明、臨在(出十三21;結四十三2;徒七55;多二13;啟十五8,廿一23;路九26、31,廿一27)。「主的使者」可能是上一章的加百列(一19、26)。天使「站在」被啟示的人旁邊(參閱四39,六17,廿一36,廿四4;徒十二7;帖前二19)通常有榮光伴隨著(九34;徒十二7;結一章)。
第十~十一節
「不要懼柏」天使是在異象中的顯現安慰(一5~25,八37)。關乎「萬民」的大好信息──要把「神國」與「主名」(九60;徒八12),「天國」的(太四23)、「耶穌基督」、「神」的福音(可一1、4)給予天下萬民。
「救主」一詞的背景,舊約時代指真神本身或猶太教中的民族領袖。一章47節救主指真神,此節指耶穌基督(賽四十三11;何十三4;徒四12;猶24)。「主基督」即「主耶穌」。有學者改成「主(耶和華真神)的基督」,都說明耶穌基督與神原為一。以人子身份來看,耶穌是神的受膏者、神的獨生子,以神的兒子看,祂有豐盛的神性、權能。
第十三節
除了服役事奉神,天使的職責是讚美神(啟五章)。「天兵」是舊約的「萬軍」侍立在神的周圍(王上廿二19;詩廿四10)。同時,「萬軍」在舊約裏頭有時指著「萬象」──星(代下卅三3、5;耶八2,十九13;番一5)。約伯記卅八章7節記神立好地的根基時:
那時晨星一同歌唱,
神的眾子(即天使)也都歡呼......
當然,這是詩歌的擬人化。
從「萬軍」天使到「萬象」星辰,說明先民相信星宿為精靈存在物的跡象,也說明舊約時代為何悖逆神的君王與百姓敬拜萬象、巴力、亞舍錄等偶像。
榮耀歸於至高的神(路十九38),因祂賜平安──源自神與人的和好(弗二13~18;羅二10)與恩典予合祂旨意的人(參閱三22,十21)。
第十九節
正如「一29」馬利亞將所見、所聞主的權能與慈愛放在心上。
耶穌被獻於聖殿與西面的預言(路二21~35)
第廿一節
參閱「一59」注。耶穌八日行割禮,盡律法當行的職責(參閱加四4;太三15;羅八3;來二14~18)。
第廿二~廿四節
生產男孩後的母親,要居家卅三天,生女嬰的家居時間延長了一倍,為不可進聖所的不潔淨期間(利十二1~5)。滿了家居日子當到聖所獻一隻一歲羊羔為燔祭、一隻雛鴿或班鳩為贖罪祭(利十二6~7)。馬利亞與約瑟的家計不裕,故照律法規定,獻班鳩(或雛鴿)各一隻予燔祭與贖罪祭(利十二8)。
凡頭生的雄性人畜要歸耶和華為聖(出十三2)。雄畜當作燔祭獻上。頭生的男孩,除了利未人永遠歸神為祭司以外,可以用代價贖出來(出十三12、13;民八15~22,十八16)。
將孩子帶到耶路撒冷獻予神,律法無明文規定,但將孩子獻予主的事奉上是猶太人的一種習慣。
第廿五~卅五節
西面受聖靈啟示預知
a. 耶穌是主所立的基督(二26);
b. 耶穌是真神拯救萬民的中心(30~31節);
c. 耶穌是照亮黑暗的天上真光(32節)。
第廿五節
神是公義、聖潔的,所以屬靈的人必要有此種性格。
「虔誠」與新約「敬虔」同字(提前四8,六11)意義相同,但「虔誠」除以神為中心,尤指謹守舊約律法的人(徒二5,八2,廿二12)。西面是一個普通名字(創廿九33;路三30;徒十三1,十五14;啟七7)。
「以色列的安慰者」:神將差遣救主來拯救他的百姓醫好傷心的人、釋放被擄被壓迫的(賽四十九13,六十一1~3)。耶穌帶予人類的是恩典、真理、屬靈的自由與靈肉的福祉。
第廿七節
「聖靈的感動」指聖靈(亦即智慧與啟示的靈,弗一17)適時地帶領西門到聖殿,而且照神的旨意說出將應驗的預言(參考徒十章,彼得與哥尼流所見的異象,或「徒八26~39」腓利傳福音予衣索匹亞的太監)。
第廿八節
如西面是聖殿年長的一位教師,那他把耶穌接到手臂懷抱中,就反應了猶太古時父母將孩子抱到耶撒冷聖殿讓年長的律法師祝福的習俗。
第廿九節
正如舊約預言以詩歌形式寫出(賽四十5,四十四13,四十九6,五十二10),西面受聖靈感動所說出的預言,有詩歌的韻律與格式。正如一位奴僕向他的主人(despota)呼籲,西面很滿意地求主照應許(二26)、釋放他安然去世。
第卅一節
「萬民」是路加所強調的福音普世性(二10)。
第卅二節
關乎普天下的救恩,是外邦人的啟示與亮光(賽四十九6;徒一8;羅十五8~15),這是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的主題(徒十三47,廿六23)。外邦,或列邦萬國要與舊約的猶太人一樣,成為神的選民──屬靈的以色列(羅二28~29;加三27~29;啟五9~10)。外邦人得福音、同蒙應許,是基督福音的奧秘(弗三5~6),救主的顯現是以色列民的榮耀。以色列民也必須相信救主耶穌、悔改、接受主寶血重生的洗與聖靈的更新以進入天國(多三5;約三3~8;徒二38;弗二13~18)。
第卅四~卅五節
人們對耶穌的接納,在神人契約、神國恩典福份上,是一種「興起」或堅定;對耶穌的棄絕,正如法利賽人祭司文士們以後對待主一樣,是神國、神義的面前一種跌倒或虧欠。耶穌變成人毀謗的對象(約九16、24)。
主的話如雙刃利劍能顯露人的心意(來四12):如雅各井邊的撒瑪利亞婦人(約四13~19);在迦百農醫好一個癱子時,文士心中議論主赦罪的權柄(可二1~12),都被主識破。
「馬利亞的心也要被刺透」,指她要為耶穌受譏誚、敵對,甚至受十字架的苦刑而極盡傷心悲痛。
女先知亞拿稱謝神(路二36~40)
路加福音中的婦女地位不亞於男人。西面與亞拿同在聖殿接納主,是福音書中男女並行的許多例證之一(一46~49,七1~17,八40~56,十29~42,十五1~10,廿四1~35) 。
第卅六節
女先知亞拿(等於希伯來名氏哈拿)可能屬於聖殿內清心事奉主的一種特別職份(提前五3~16);她出自北方十支派中的亞設(意則好運)支派。
作先知的恩賜不僅限於男性(參閱王下廿二14)。第一章伊利沙伯與此處的亞拿均受聖靈感動預言神的大作為。「作先知」除了預言未來要實現的神的作為,在新約的特定意義是作「先知講道」的傳道人(林前十四1,十一4,十三2)。除了亞拿,新約還有腓利的四個作先知的女兒(徒廿一9)。根據一般猶太人的看法,舊約有七個女先知:撒拉、米利暗、底波拉、哈拿、亞比該、戶勒大與以斯帖。
第卅七節
結婚七年後就寡居的亞拿,一方面出自真神的恩眷,一方面由於她清心事奉主,而活到高齡84歲。聖經記長壽的應許:孝敬父母(弗六1~3)、專心愛主守神誡命的人(詩九十一14~16;申卅19~21)。
不離開聖殿是一切虔誠人的心願與實餞(詩廿三6,廿七4,廿六8) 。
「禁食」(徒十四23,廿七9;林後六5)通常與祈禱並行(五33)。
晝夜事奉神(參閱詩一一九62)的原文是「黑夜白日事奉神」,源於猶太人計算時間──一日的開始,起於一天傍晚落日時刻,通常在下午六點(十八7;徒九24,廿31,廿六7) 。
第卅八節
「正當那時」指聖靈及時的指引(二27)。正如本章的牧羊人,亞拿稱謝神。她對仰望救主的眾人宣告了耶穌即耶路撒冷(以色列的代稱)的救贖主(一68,二25)。亞拿的宣告語出於「以賽亞五十二章9節」。
第卅九~四十節
39節為約瑟、馬利亞、耶穌訪問聖殿的結束經節。為以下「二41~52」的故事作下伏筆。主生在律法之下(加四4),所以正如施洗約翰、耶穌出自一個信守律法的家庭。40節描寫在神預備、眷顧下孩子的質量與智慧正常、強健地成長(一80,二52)。
逾越節時耶穌上聖殿(路二41~52)
第四十一~五十二節
主耶穌孩童少年的奇特性格、眼光與自覺使命,是四福音中惟一的記載。主耶穌在十二歲──猶太人男孩在滿十二歲進入十三歲這年齡成為「律法之子」──肯定了他屬神的智慧與彌賽亞的使命感。同時,從別人眼光看(二47、49、52)主耶穌有不平凡的聖品與將來莊嚴的角色。
第四十一節
「逾越節」為猶太教七大主要節期之一,通常在陽曆四月慶祝紀念真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恩典(出十二2,廿三14~17;申十六1~8)摩西律法規定凡猶太男人每年必須到耶路撒冷聖殿守逾越節、五旬節及住棚節這三個期節(出廿三14~17,卅四23;申十六16)。到後來,遍地的猶太人一年一度在逾越節到聖殿來守節。有的律法師甚至規定婦女也得參加。
第四十二節
猶太男孩在十三歲開始正式成為「律法之子」,承擔起律法上的權利與義務。通常由為父親的負起訓練傳授的責任。
十二歲的耶穌是否第一次上聖殿此處不能確定。但這次耶路撒冷之行的意義深長:
a.
一方面是十二歲預備成為「律法之子」的首次上聖城;
b.
他以「父事為念」而展開行動。
第四十三~四十五節
同一村莊婦孺在他們丈夫父親前後頭隨著一大夥人群或駱駝、騾馬隊集結往返耶路撒冷城。他們一動身,除非約定會晤處,是很難在旅途上見面。在這情形下,約瑟與馬利亞很自然地以為耶穌在他們前面的親戚友人群中。在耶城守節的整個期間是七天。
一天的路程(創卅一23;民十一31)約20至25哩(即30或40公里)的距離。
第四十六節
返加利利路上找不到耶穌為第一天;折回耶路撒冷為第二天;第三天才在聖殿內找到為道熱切的耶穌──由於把握機會專心與律法師研究討論,也耿耿以天父的事為懷而忘記與父母同行。
「三天」是聖經的實指數目,也預表一個完全的、徹底的過程,如亞伯拉罕與以撒出摩利亞山,走上信心與順服的路上(創廿二2~9),摩西對法老堅持以色列民要走三天的路程,離開埃及罪惡地到神所指定的曠野地祭祀(出八25~27)。
在節期的日子及安息日,猶太人社會、宗教最高權力機關──「公會」不作聽證,也不裁斷案件。但在這些日子,「公會」的成員──文士、以法利賽人為主體的律法師,包括撒都該人的地方領袖等坐在聖殿院內周圍,非正式地接受質疑、並講解猶太教口傳、筆傳的律法注解詮譯傳統。律法師有時在聖所外周圍或是鄰近的猶太人會堂內傳授答詢。聽眾坐於地上,圍在坐在座椅上的教師腳前(參閱路十39;太廿六55;徒廿二3)。
此處的「教師」,指猶太教律法師。除此,「教師」也用於約翰(三12)與耶穌(七40,八49,九38,十25,十一45,十二13,十八18等)。猶太教律法師有三個不同希臘原文字眼;nomodidaskalos(五17)、grammateus(五21)及nomikos(七30)。教師與學生或聽眾討論問題的方式是:學生問、教師答、再討論。
第四十七節
凡聽見的不僅「希奇」耶穌的聰明智慧,而且對祂律法上的認識而感佩、驚嘆、讚賞不已。
耶穌的聰明和應對,具體表現在祂屬靈的智慧、能力與口才──傳道者須有的恩賜,祂三年傳道生涯中的不可勝數的言行如馬太廿二章祂對納稅、死人復活及最大誡命問題的回答,表現出不平常的聰明、機智與口才。
第四十九節
路加福音中主耶穌開腔的第一句話。針對馬利亞充滿愛意的溫和責備,耶穌提出「以天父的事為念」。
耶穌這句話有兩種不同譯本:
c.
「以天父的事為念」(欽定本),
d.
「應當在我父的家中」(改訂本)。
耶穌的回答重申了「一32、35」、確立祂是神的兒子。「以父事為念」值得注意的三點:
a. 深刻、正式地確立彌賽亞的使命方向;
b. 在聖殿崇拜與習道表示祂個人的歷史任務感;
c. 在祂靈魂內心深處與神的密契。
第五十節
耶穌的父母不能明白耶穌答話的涵意(參閱九45,十八34)。
第五十一節
耶穌不忽略人倫親恩。按著誡命(出廿12)與家庭孝道,在家中聽從父母(參考弗六1;西三20)。
這位好默想真神作為的馬利亞,將一切事(二19、51)放在心上。
第五十二節
耶穌在神恩人愛(撒上二26;箴三4)中長大成人。祂的智慧(二40)身量、身材(參閱十九3;弗四13,身量為靈性之喻)或作年紀(十二25;參閱太六27;約九21、23)都在增加成長中。路加強調靈性的長進(一80,二40;弗三16,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