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緒論)
第三章 施洗約翰與主耶穌(路三1~四13)

施洗約翰在曠野傳道(路三120

此段簡短地記載施洗約翰傳道的背景(12節)、任務(36節)、主題(714節),為眾人解彌賽亞之疑(1518節)以及他的下監(1920節)。

施洗約翰的生平,也出現於約瑟弗斯的「猶太古蹟」卷十八。約翰的教訓:棄罪悔改,並要實行愛人如己(1014節)。他施行悔改的洗禮(徒十九45),而不是赦罪重生的洗禮(多三5;約三5;徒二38)。

  施洗約翰的傳道任務有三:

 a.      傳悔改的道理,預備主的道路(3);

 b.      為彌賽亞的權能審判作見證(616);

 c.      盡神所需求的「諸般義」為無罪的耶穌施洗(21),

使主耶穌立下以後洗禮的榜樣(太廿八1920;路廿四4649)。

第一節 

提庇留(TibeliuS公元1437年),是奧古士督的繼子,早在公元12年實質上成為襄理皇帝。公元14年登基為羅馬第二位皇帝。提庇留15年,也是施洗約翰的傳道期間,約為公元2829年(或公元2728年)。希律大王的兩個兒子,希律安提帕與希律腓力繼續為分封的王。公元6年,猶大地直屬羅馬帝國。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us)於公元26年至35年作猶大巡撫。安提帕從公元前4年開始管轄加利利、約但河東比利亞等地區,一直到公元41年被黜時。他的管轄地與希律亞基帕(Herod Agrippa 徒十二1)領土遂合併。

腓力領有該撒利亞腓立比以南、加利利海、約但河東、比利亞以北的管轄地(公元前4年一直到公元3334年去世的一年)。

亞比利尼分封王呂撒聶(Lysanias)所轄的地在敘利亞境內,公元後37年割給希律亞基帕,故成為聖地之一部份。呂撒聶的同名字,一個是公元前4O年到公元前36年的王,另一個是施洗約翰時代的統治者。其統治年代應是公元後25年至3O年期間。

第二節 

亞那(公元615)被羅馬皇帝於公元14年罷黜,該亞法(亞那的女婿)繼其為大祭司職(公元1836年)。此處岳父與女婿並提,可能他們在人民心目中都還是大祭司。可能亞那為幕後操實權者(約十八13;徒四6)。

神的話臨到約翰:正如古時先知領受神的話(耶一4;何一1;珥一1),約翰得聖靈的啟示。

第三節 

約但河一帶即約但平原(創十三10)。約翰施洗的歷史背景及與舊約潔淨禮相關之處有:

 a.      如以賽亞一章16節的「洗濯自潔」是棄惡從善的象徵;

 b.      如利未記十四章8節用水洗滌以合禮儀上的潔淨禮;

 c.      死海昆蘭公社的洗濯禮儀──藉外表的洗,表示接受神的律法與絕惡向善。此點接近施洗約翰傳悔改的道理;

 d.      外邦入信猶太教三個步驟(洗禮、割禮、獻祭)之一。

使罪得赦:在主耶穌未釘十字架受死,復活、升天、降下聖靈以前,施洗約翰「悔改的洗」有赦罪的功能。但主耶穌一興旺,施洗約翰即衰微(約三30)後,人們必須接受耶穌(約三36,六6368)。五旬節神賜聖靈,人必須相信,接受得救的福音──藉主的寶血稱義與聖靈成聖(林前六11,一714;帖後二13)。

第四~六節 

引自以賽亞書四十章35節(太三3;可一3;約一23)。路加引七十士譯本的希臘文舊約聖經以「在曠野」、「有人聲喊著」為施洗約翰的動作。(希伯來文舊約以賽亞書則分開「有人喊」與「在曠野預備神的道路」)。以賽亞四十章5節的「神的榮耀必然顯現」省略於此,可能因路加二章814節已出現。「大小山岡」這句在四福音中,僅出現路加的引句中。主耶穌的救恩,要將高低不平的一切障礙──猶太人與外邦人、貧富貴賤等等削平。4節「他的路」代替了以賽亞的「我們神的道」,一如馬太、馬可,路加認為主耶穌就是我們的神(參閱約十30;約廿28)。

第七節 

馬太的「眾人」是法利賽人及撒都該人(太三7),路加則包括全國(七2930,三10)。「毒蛇的種類」參閱「太十二34,廿三33」。

「神的忿怒」:對不義、邪惡、不悔改而抵擋神旨意的人,公義的神施以威烈的審判(羅二25)。

第八節 

「果子」指植物的生產品(三9,六43,八8,十三9;可四32),也指或善或惡的行為表現(詩一3;耶十七8;徒廿六20)。此處強調悔改與行為要相稱一致。

第九節 

不結果的樹及朽木都要砍斫焚燒(十三79;太七19;瑪四1;耶四4)。

 因以色列人以亞伯拉罕為祖先而自恃為神的選民,充份表現出頑梗與不信(羅九3132;約八313753)。施洗約翰運用了亞蘭語同音異義的雙關語──神能叫石頭(abnayya)興起比頑梗、不信、自義的以色列人民更配得成為神恩典的子孫(benayya)。這種「雙關語」的用法,參考耶利米書一章11節、12節:耶利米異象中看到的「杏杖」(希伯來文 Shaqed)神卻回答為「我留意」(shoqed)實現祂的旨意。另外,阿摩司書八章12節:先知看到的「成熟的夏天果子」(qais夏天),神卻說:「結局」(qes)臨近了。也符合主說:夏天近了,人子在門口的話(太廿四3233)。

第九~十四節 

施洗約翰的教誨,僅出現於路加福音。

第十一節 

「衣裳」是男女所穿著的貼身內衣或外衣(古時並無現在的汗衫)。兩件衣裳對約翰或赤貧的人說來,是過份的需要。這段教訓:不要專顧自己,要體恤別人的缺乏。「分享」是基督徒的美德與生活實踐(徒二4446;羅一11,十二8;弗四28;帖前二8)。

施洗約翰的教訓與古時猶太人提倡善行的精神相符合(利十九18;伯卅一1620;賽五十八7;結十八7)。

第十二~十三節 

「稅吏」(五2729,七2934,十五1,十八10)在羅馬帝國直屬下的猶大地區,及兩位希律王分封的領土,都設有此種由帝國授權的稅捐官員。收稅項目包括:財產與收入的一般稅、貨物出入關口、路權的特別稅。猶太律法師及百姓將稅吏與罪人同列,因為他們貪婪、詐欺及有官僚作風(五29,十九8)。

第十四節 

「兵丁」指希律安提帕管下,駐於比利亞地區的服役人員,部份駐于猶太地區或聖殿執行憲警責任的兵士(廿三11,廿二52)。他們也協助稅使徵稅。約翰叫他們有軍餉就當守本份知足,不可以強暴待人、敲詐、壓迫別人。這是公義不偏待人的主張。

施洗約翰介紹主、施法約翰被囚(路三1520;太三1112;四12;可一114

第十五節 

「百姓」(laos)於路加福音書一貫用作指望彌賽亞,同情、擁護主耶穌的群眾(有別於一章21節的「百姓」prosdokao 普通人與其他的「眾人」)。

「猜疑」與「在他們心裏」(五22),是東方的中國或猶太措詞法(三8)。指著經過一段思考、審斷而發出質疑(一29)。

  人們對施洗約翰是否彌賽亞的疑問,參考「約一2025;徒十三25」。約翰當時的門徒不一定都成為基督的門徒(五33,七18,十一1;可六29;約三25;然而,徒十八2428與十九17或指已信了耶穌,只受過約翰的悔改之洗禮的門徒),施洗約翰雖有暫時被誤認為要來的彌賽亞,約翰本身有關耶穌基督的宣告,澄清了這一點問題。

第十六節  

施洗約翰嚴肅地、正式地向以色列人宣告。他自己用水施洗,他期待的「有一位」(原文定冠詞指這位更大能力者)名叫耶穌。

「鞋」有鞋帶的拖鞋、涼鞋之類。但是整個鞋皮、鞋面是用皮做的。通常僕人得屈身替主人繫解鞋帶。所以,約翰以耶穌的僕人自喻渺小(約一1923,三2730)。

「用聖靈與火」施洗。「聖靈」原文是「聖風」、「神的活氣」。施洗約翰的用水施洗,指潔淨人心、引民悔改、來認識救世主,而耶穌除了要用水施洗赦罪外,還要用「聖靈」與「火」施洗。

施洗約翰的預言,一方面實現於五旬節聖靈降下的異象:大風與火焰的臨在,聖徒大受聖靈的充滿(徒二14;珥二2728;參閱詩一○四4)。同時,聖靈本身是焚燒的靈(賽四4)淨化人心,使人成聖(帖後二13)。再者,基督徒為主的福音,信心要如火煉精金(彼前一7,四12),如赴湯蹈火地受患難困苦(雅一1214;彼前一6;啟十三1416)。

第十七節 

約翰進一步提出耶穌要揚淨麥場,用火焚燒麥糠,指主末日的威嚴審判。在曬穀場上人們用簸箕或帶尖叉的長鎬,將穀物揚高,讓風吹淨糠秕,然後用簸箕或長鎬將穀物帶進倉庫去(十二1824;太三12,十三30),同時,將糠燒掉(太十三3040;林前三15)。這種揚淨穀糠(耶五十一33)類似分別出麥子與稗子、糠秕等有關主末日審判的比喻(太十三3742,十二4750

  關于揚淨麥場與末日審判相關的經節,參考「箴廿2628;耶十五7;賽四十一15;詩一4;啟十四1420;伯廿26;賽卅四10,六十六24;可九4348;太五22」等。「不滅的火」(耶四4;七20)表示神對邪惡的震怒與地獄永火(詩一4;來十2627;可九48)。

第十九~廿節

希羅底(Herodias)是希律大王的孫女,希律大王兒子亞里斯多布魯斯(Aristobulus)的女兒。她的女兒莎樂美(Salome)是分封王腓力的妻子(三1)。希羅底的前夫是希律安提帕的兄弟(但可六17錯把這位兄弟當成腓力本身)。

  希律安提帕先娶了阿拉伯王亞里特斯(Aretas)的女兒,不久便離婚(為此曾引起戰爭)。後再娶希羅底(他的姪女與他兄弟的前妻)。為這一件不合法、不體面的醜事,加上希律的貪婪淫侈,施洗約翰大大指責希律王──正如以利亞指責不義的亞哈王與耶洗別惡后(王上廿一2126)。

耶穌受洗(路三2122

當眾百姓(三712;七29)接受施洗約翰悔改歸向神的呼召,而受洗,耶穌也受洗了。耶穌無原罪,也無本罪,是完全聖潔的(徒三14;林後五21;彼前一19;來七26;約八46),為何要受約翰的洗?

1.        約翰要將主耶穌的傳道生平及使命顯給眾人看(約一31)。

2.        主耶穌以「人子」身份,尤其當眾百姓正接受悔改而回歸真神時,為了要救贖律法以下的人(加四45),祂得如別人一樣接受洗禮,以盡「諸般的義」(太三15),即符合真神、聖經的要求(太五1720),來歸順於神的旨意(約六30;來九10)。

3.        主耶穌受洗,為門徒進入神國作了榜樣。聖經記載與得救有直接密切關係的聖禮(Sacraments)必須是:耶穌基督本身實行過,祂吩咐門徒照主榜樣去行;遵行這些聖禮的人有福而且享有與神契交的屬靈奧秘。

符合以上所說的條件的聖禮,除了洗禮(太三16;路三21;太廿八1920;可十六16;徒二38,廿二16;加三2729;約三5;多三5等)以外,還有洗腳禮(約十三117),聖餐典禮(路廿二1420;約六5356;林前十一2329)。在這些不可不行的典禮上,主耶穌都為我們作了榜樣。

第廿一節 

「禱告」是路加福音所強調的一種基督徒感謝頌讚、順服、祈求於神的「靈性呼吸」。人往往在禱告中得神的應允,顯出大神蹟,如迦密山上的以利亞先知(王上十八3646;雅五1718)、主在變貌山上(九2836)。

「天門開了」:神自天上施顯威嚴、啟示、恩典。以西結先知領受神的話語(結一1),使徒約翰在拔摩海島上見神的施恩寶座出現後末世歷史事件演變與屬靈戰爭的異象(啟四1;十九11)。

司提反殉道時,見天門打開,主耶穌在神的右邊(徒七56);彼得中午禱告見天門打開有裝不潔淨之物的大布塊自天降下的異象(徒十11),都說明神的悅納、啟示等。

耶穌受洗、禱告時,天門打開(太三16;可一19「天裂開」類似「賽六十四1」「神裂天而降」的形象),一則表示神悅納同證,二則對眾百姓肯定耶穌是彌賽亞。

第廿二節 

聖靈如「鴿子」降在主身上。這是不可視的聖靈,顯現如鴿子形狀的一種異象(參閱出三2;賽六1)。

我們不可主張鴿子就是神在現象界的顯現theophany(如記於創十八2,十九1),也不必將此處的「鴿子」如猶太律法師,解釋為太初神的靈如鴿子展翅覆蓋在雛鴿上地運行在水面上(創一2)。

創世記八章812節所記挪亞自方舟三次放出鴿子可以預表神在三個不同時期賜「應許的聖靈」:第一次鴿子因遍地是水而返方舟(創八89)──豫表舊約救主耶穌未降生受死,尚未復活升天,聖靈故不賜下內居於人的心內;第二次鴿子被放出方舟,到了晚上(預表使徒時代的光明輝煌時期的結束),叨回橄欖葉(創八11)預表使徒時代的工作果效;第三次等了另七天,即「神的預定時期」,放出的鴿子不再回方舟(創八12)──預表末世聖靈大降,恩典門敞開,神所賜的聖靈,不需再收回,一直到耶穌再來的日子。如以挪亞的鴿子象徵為聖靈。則耶穌受洗後,禱告時所受的聖靈,好像鴿子的樣子,是有其特定意義的。當然,鴿子可以象徵聖靈,因為聖靈帶予人和平、安寧,柔靜與順服的心(加五2223;太十16;賽六十五25)。

神自天上出聲的經節:耶穌對眾人談論人子要得榮耀時,天父出聲說:「我已經榮耀我的名(即耶穌,約十二28),還要再榮耀」,有人以為打雷,有人以為是天使對耶穌說話(約十二29);另外,在變貌山上,天父出聲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揀選的,你們要聽他」(路九35)或「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太十七5),都說明了真神對耶穌的悅納,神與人的交通(參閱創三8)。

有其他版本以「我今日生你」代替「我喜悅你」,重申詩篇二章7節──正如舊約君王受膏加冕,耶穌這未來屬靈國度的王,在這時刻受神肯定承認了。

「我的愛子」:指耶穌是「神的兒子」或「神的獨生子」(約三16)。舊約時代,「神的兒子」應用到以色列(出四22;何十一1),以色列的王(詩二7;撒下七14),以及神的忠僕(旁經所羅門的智慧二18),新約則專指耶穌基督。

「神所愛的」兒子的意思是「獨一」、「特別」或「所揀選的」、「特別恩寵的」,應用到舊約的選民(賽五1;詩六十5;賽六十二4;撒下廿二20;詩四十四2)。今日凡是因信主而稱義,遵行天父旨意的人,都要蒙神悅納認可。因此,被主寶血贖出來(受洗)的人,正如人子耶穌一樣,都要得著「兒子的名分」(加四5;羅八1415;弗一5)。

耶穌基督的家譜(路三2338;太一117

第廿三節 

「卅歲」近似中國人「三十而立」的觀念。「開頭」指大約公元25年耶穌傳道生涯的開始,從希臘文文意看,耶穌傳道已進行一年光景。「開始」是路加慣用的一個主體,強調神救恩經綸的過程(參考:徒一22,十37)。

「卅歲」隱約與舊約一些信仰偉人開始從事大任的年齡相呼應:大衛登基為以色列王               (撒下五4)、約瑟作埃及丞相(創四十一46)、擔任聖職的利未族哥轄子孫(民四3)、以西結開始傳神旨(結一1)。

「耶穌的家譜」家譜即是宗姓家史,一向是以色列民族所重視的(如民數記一、二章,歷代志上一至三章)。約瑟弗斯在其作品 Against Apion 卷一指出猶太人如何用心記錄、保存這種家譜。例如:當局要求祭司將他的未婚妻的母親系統追溯四代,查看有否任何情事構成不配當祭司妻子的資格。

耶穌基督的家譜,出現於馬太福音一章與路加福音三章,其特點如下:

 a.      馬太自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算起,為一部選民的家國史。路加則根源於始祖亞當,為一部人類的演變史(羅五1519)。畢竟,耶穌是人類的救主。

 b.      自亞伯拉罕至大衛的年代人名,路加與馬太兩福音書一致。自大衛至約瑟名譜中,所羅巴伯與撒拉鐵兩個名字相同外,兩福音出現的名字有很大的差異。自亞伯拉罕以下到耶穌基督,路加有56個名氏,馬太有42個名氏;大衛到耶穌的祖先名譜,馬太與路加截然不同;路加的希里(三23)即馬太書的雅各(太一1516)是耶穌的祖父;「路三27」撒拉鐵的父親是尼利,「太一12」則是耶哥尼雅;路加以大衛的兒子拿單(31節),而馬太以所羅門          (太一6)為家譜的名字。

 c.      馬太取自約瑟,追溯到大衛、亞伯拉罕的先祖系統,而路加以馬利亞的先祖系統。路加以「依人看來」(或作「照一般的假定」)作他家譜的起頭語,暗示他所列的人名年代的編纂不盡完善;也意味(如從英文聖經的括弧「依人看來」放在「耶穌」與「約瑟的兒子」的中間,三23)約瑟事實上不是耶穌的肉身生父,但卻是大衛的後裔。

 d.      馬太所記的家譜,把重點放在耶穌的君尊地位,尤其有學者主張的,自亞伯拉罕、大衛、巴比倫俘虜重回,至耶穌,各有14代,都強調「大衛」的王位與苗裔(希伯來文的大衛是DWDD為為伯來文的第四字母,W為第六字母;如此,DWD14)。「大衛的子孫」耶穌(撒下七1216;何三5;耶卅9;太一1,廿二4245),馬太強調自大衛所出的彌賽亞與祂的國。路加所記的家譜,以任祭司職的祖先數位來突出耶穌的祭司地位:耶穌以「人子」,以完美無瑕的「大祭司」身分為病弱困苦無依的人們代求,帶領他們走向神國(來二1418,三1,四1415,六20,七2628,八13,九11)。

從今世的人來看,路加所記的家譜,必須了解路加所採用的原始材料、各種不同的希伯來、希臘文版本與當時歷史的「傳統」。

 e.      路加三章的結尾以閃、挪亞、以諾、塞特的遠祖,強調這些求告神的名、與敬畏事奉神,與神同行的人類,燦爛的屬靈文明(創四26,五2224,六5822,十21)。

「亞當是神的兒子」:這是人類始祖犯罪以前的尊貴位份。證明神人的原本父子關係。        耶穌──末後的亞當(林前十五4549),以祂的十字架救恩,要將我們帶回到神人和好的伊甸樂園的境地、及天父的面前(來十1922;約十四6;加四47)。

主在曠野受應有的試探(路四113;太四111

文章結構上而言,1節至2節上半句是引句,2節下半句至13節為敘述的細節。耶穌從受洗以後即受聖靈的充滿,引導與加添能力,要開始宣揚天國福音。祂的受試探有如下的涵義:

1.        魔鬼一開始就擬把「神的兒子」誘惑成為惡者的同伴,以阻擋真神救人的大工。

2.        魔鬼對得救的選民,有形與無形、間接直接的試探技倆纖巧細膩,威迫利誘。不外乎: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與今生的驕傲(約壹二1516)。

3.        試探是每一信徒信仰、聖工、長進過程中必要的一環。主耶穌勝過試探,且以「大祭司」的身分為軟弱的信徒代求(來四1416,五710)。

4.        耶穌得勝惡者,我們信徒也要勝過試探,在真道上站立得穩。得勝之要訣:應用神的話(詩一一九1161105110;西三1517)。

5.        耶穌勝過了敵擋神國工作的魔鬼以後,回到加利利,聖靈更為充滿,開始醫病趕鬼,傳揚福音的工作(四18,十三16)。

神的工人與信徒,在靠主得勝事上,也要如此力上加力,恩上加恩。

以為太福音的曠野──聖殿──曠野為耶穌受試探的地點而言,路加移置第二、三個試探次序,將高潮的結尾放在耶路撒冷,預告主以後在聖城十字架的救恩事功的最後勝利。

第一~二節 

自受洗以後,耶穌不斷地受聖靈充滿(參閱徒六35,七55,十一24)。

「可一12」記聖靈「催」耶穌上曠野,受聖靈的引導在曠野禁食祈禱四十天。這是一段苦煉、  試驗的日子,很明顯地與選民在曠野四十年前後呼應。選民領受嗎哪卻懷疑、悖逆神(出十七2,十六4,廿20;申十三2),如今耶穌順服神旨,擊敗惡者對抗神的惡計(徒七3639;來三8;參閱申八2)。

「四十日」預表執行神所交託使命前的預備;摩西在西乃山上(出廿四18,卅四28)、羅騰樹下的以利亞先知領受餅與水後,奔往西乃山(王上十九58)。另外,主耶穌升天前顯現四十天(徒一3)。

「魔鬼」指撒但(可一13)。路加並用「魔鬼」與「撒但」(八12,十18,十一18,十三16,廿二331;徒五3,廿六18)。魔鬼在聖經上有以下不同的稱呼:鬼魔的靈(啟十六14;太七22,十8),惡者(約壹五19;太五37)、世界的王(約十二31)、「世界的神」(林後四4)、別西卜(太十25),或以「古蛇」(啟十二915,廿2)與「大龍」(啟十二9)的動物形象表示其惡毒奸險。

撒但是一切眾善的仇敵,神選民與聖工的控訴者、敵擋者。是一切兇惡、污穢、罪的創始引發者。它掌管幽暗世界(弗六12;林後四4)、死亡(來二14)。它的結局是地獄、永死的火湖(啟廿10,廿一8)。

「試探」出自惡者(創三119;伯一、二章)或出自私慾(雅一14;提前六9)。有別於神的試煉、試驗(雅一13;詩十一5)。試探常以最吸引人的目標與對象,微妙動人地來誘惑人。

第三~四節 

第一個試探:肉體飢餓、石頭變餅。「如果你是神的兒子」意謂:

 a.      撒但承認耶穌是彌賽亞;

 b.      魔鬼挑逗激將法,擬引起耶穌的意氣;

 c.      魔鬼的模稜兩可法,冀望引起耶穌的疑惑與搖動。

「神的兒子」明顯指出「亞當──基督」的預表(三2238)。耶穌是「第二個亞當」──屬天、屬靈。予人恩典、真理,生命的得勝君王(參閱林前十五4547)。

主耶穌以「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申八3)。擊破魔鬼詭計。信徒曾堅持神的話,勝過肉體情慾的試探。

第五~八節 

第二個試探:世上一切榮華與今世的享受、驕傲。

魔鬼在高山上顯給耶穌看到包括羅馬與大夏帝國的世界榮華的幻象。重點在激發耶穌對財富、名聲、地位、權勢、享受等的雄心與慾望。

 「上高山觀看」:申命記卅二章48節至49節神叫摩西看迦南應許地、啟示錄廿一章10節天使帶使徒約翰上高山看天上的耶路撒冷。同樣的觀看,魔鬼卻很精巧地引人看那不定的錢財名位、而不是永生真神與屬靈福氣。

魔鬼的掌管這敗壞世界的權柄(4),是基督統管萬有(詩二8;但七14;約十18)的一種模擬。惡者的要求看起來很簡單和很惡毒:只要向牠下拜(7)。

第八節 

耶穌的回答,肯定地重申申命記六章13節,而且點出了選民對神應盡的契約與本份:至誠專一「敬拜」與「事奉」真神(申六4)。

第九~十二節 

第三個試探:自聖殿高處跳下,神的使者會保護,此「英雄跳」也會得人的讚譽擁護。

耶穌站的地方是聖殿所在地的任何高處一角。可能是汲淪溪谷上150公尺高的聖殿外院東南希律官殿的角落。

以上二個試探,主耶穌用聖經──神的話抵擋、勝過魔鬼,現在,牠自己引用聖經試說服耶穌。牠引用詩篇第九十一篇1112節,卻省略了「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指聖徒所行的一切善行義路(詩廿三3;箴二8,二20)。此時,魔鬼的身份是偽善的、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14),取用聖經迎合牠的意思(參閱創三4)。

主耶穌堅決以申命記六章16節擊敗魔鬼。因為神是不可被輕慢的(加六7)。聖徒不可順從魔鬼或情慾的驅使,去試探神。

第十三節  魔鬼各樣的試探(利用人體軟弱、私慾、外在威迫利誘)不得逞,暫時離開,「直等到另一適當時間」(原文與英文聖經都有此句)。即:()魔鬼從未中斷對主、信徒的試探。()自此以後,牠藉文士、法利賽人、祭司等連續試探、攻擊主,直到主最後被賣、釘十字架。但主耶穌都勝過了。基督徒一定要靠主得勝。

 


作者: 蔡梅曦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