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緒論)
第三章 主對門徒的教訓(路六12~49)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主揀選十二使徒(路六1216

十二門徒的選立為「十二使徒」(參閱林前十五5);

1.        代表或代替屬肉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為屬靈的以色列國──真教會立下規模根基與柱石(廿四4449;太廿八1920;弗二1920)。

2.        「十二」代表神的特定完全數。「十二使徒」預指神揀選祂合用器皿之普遍性與其特殊性。使徒教會以後將「使徒」用於巴拿巴、保羅(林前一9;徒十四144)。

3.        「使徒」即「使者」、「代表」或「傳言者」,是「被差遣的」。他們是聖靈充滿、有神的能力、智慧、公義、憐憫與有為道殉身犧牲精神的聖潔神人。

第十二節 

主處處重視禱告。此處的山地,即約但河附近的山地。這與舊約的摩西在西乃山,與神靈交的深密度相呼應(出十九20)。主的禱告是要與神交通、求屬靈的能力與引導(參閱耶四十二4

第十三~十五節 

徹夜的禱告後,主耶穌叫祂的眾門徒來,從中間選立了十二個使徒(九10,十一49,十七5,廿二14,廿四10)。「揀選」(參閱:九35,十42,十四7;徒一224,六5,十五72225),要差遣他們去傳福音、醫病趕鬼,並從主特別學習屬靈的知識智慧(八10;太十三16)與實地工作經驗。

 十二使徒的名字如下:西門(四38;五3)、安得烈(約一40,六8,十二52)、雅各與約翰(五10)、腓力(徒一13;約一4345,六57,十二2122,十四89)、巴多羅買(「多羅買之子」,有人認為他即拿但業,約一4551,廿一2)、馬太(太九9,十3;即馬可與路加福音中的稅吏利未)、多馬(又叫「低土馬」即雙生子,約廿24;他是一個多疑者,約十一15,廿2427)、亞勒腓的兒子雅各(與西庇太的兒子同名。亞勒腓又是馬太父親的同姓,可二14)、奮銳黨西門(未跟從主以前的西門屬於馬可比王朝中對律法熱切的一系統,參閱旁經瑪可比四書十八12。是抵抗羅馬勢力的愛國行動派系)、雅各的兒子猶大(參閱約十四22;馬太馬可中有一對應的名字叫達太;可三8;太十3;但這個猶大與達太的關係不詳,可能猶大亦叫達太,猶大的父親是誰不詳)與加略人猶大(約六71;加略為猶大的父姓)。有關猶大的生平,供參考的學說如下;加略在猶大南地。南地的猶大加入以北部加利利人為主體的門徒群體,他自己褊狹的地域觀念,成了他的孤僻性格;另外「加略」原意是「盜賊」、「殺手」,原屬愛國運動中的游擊份子(參閱:徒廿一38)。猶大賣主的另一遠因,可能因對耶穌不推政治革命而失望,以致受迷惑賣主。

第十七節 

主揀選使後以前,曾與門徒同心禱告,然後一同下了山──如摩西領受了神的莊嚴使命,站在平原上──人群的廣層面、與人心世界(結卅七12;林前三9;太十三18),主與祂的使徒,其他門徒與許多從巴勒斯坦全地、黎巴嫩海邊推羅與西頓地方來聽道、求醫治的百姓站在一起──主與工人深入百姓傳福音救治病痛的寫照。

第十八~十九節 

病人想摸主,以得從主出來的能力醫治(參閱:八4447;可六56;徒五15,十九11)。主都醫好了他們(五17)。

主論福禍與門徒屬靈品德(路六2049

路加六章主耶穌的講論,接自四章1819節;「傳福音給貧窮的人」(肉體與心靈空虛的人)。

此段與為太五至七章的登山寶訓,均起於論福,順著相同的結構與內容:背景(1719)、神國的應許與要求原則(20262738)、做主門徒的真諦(3945),最後以兩等根基的建構來比喻屬主與不屬主的門徒表現(4649)。本段還包括有馬太十二章的材料。

第廿~廿三節 

主舉目觀看(參閱:舉目的動作十六23,十八13)。

主以憐憫、關懷,尋找的眼睛(太九3536;詩五十三2)看著門徒(太五1;主看包括門徒在內的群眾),並聯想到做主門徒必經的艱辛困苦與來世的大賞賜。

「有福」即喜樂、滿足、安寧與光明等福趾的實質感受(詩一1等)。

「貧窮」(四18;參閱太五3),指物質上的缺乏,精神上的空虛。凡為耶穌丟棄一切而在世上一無所有,神國的真正財富是他們的(林前四8;太十九29)。

第廿一節 

「飢餓」指肚腹的饑餓(參閱一53;詩一○七59),更指飢渴慕義(太五6)。「飽足」指享受神的屬靈肥甘美食──屬靈生命與恩典的豐盛(賽廿五68,四十九910;五十五13;詩十七1415;耶卅一1225;結卅六29;約十10)。

「哀哭」(太五4)指忠心敬虔愛神的人的憂傷(參閱:詩卅5,五十一17;林後七1011),然而,因為神的安慰而喜笑(賽六十20,六十一3,六十六10;耶卅一13;詩一二六256;啟七17,廿一4)。

第廿二節 

世人「恨惡」神的百姓(賽六十六5;路一71,廿一17;太廿四9;可十三13;約十五1819,十七14;約壹三13),「拒絕」指排斥(賽六十六5)、「辱罵」或當面的侮辱(詩五十五12;彼前四14;約九2234;羅十五3;可十五32)、「棄掉你們以為惡的名」即毀謗(申廿二19)、詆毀基督徒的名聲(參閱雅二7;彼前四14),以上四種惡言酷待都是為了「人子」的緣故──人子在今生要受苦難(九22),因此門徒也要如此(彼前四1214)。

第廿三節 

更大更長存的賞賜(羅八18;林後四1718)。「那日」指神伸冤、賞善罰惡的日子(羅二511;啟六10),門徒要「歡喜跳躍」(參閱:詩一一四46;瑪四2),因為有天上的賞賜(參閱:賽四十10,六十二11)。主耶穌以前的眾先知,尤其是耶利米,都受過惡待(參閱:太廿三37)。

第廿四節 

與以上的四福正好相反的四禍:富足、飽足、喜笑與好聲譽。這種福禍對比參閱「賽三1011」;「傳十1617」;「申卅章」。

「富足」使人自高(提前六17)、或瞎眼(啟三1718)、甚至貪婪(一如拜偶像,西三5;太六24;提前六10),終久會有不認識神或離棄神的危險。

「有禍」即「哀哉、慘哉」一種處在神公義審判之下,所發出哀憐之情。舊約聖經多處有「禍哉」的表達(賽一49,五823,十14,卅三1;摩五18,六1;哈二6)。富人得到金錢方面的暫時快慰。他們常常忽略幫補缺乏的人(十六1931),也忽略積儹財寶在天上的重要性(參閱:十二21)。因此,他們失去了從上頭來的永遠安慰(帖後二1617)。

第廿五節 

「飽足」指塞滿了食物(一53)。不僅得飽,而且是很豐腴(賽五十六1112)。但他們卻無憐憫之心,因此將來要受靈性飢餓、枯竭的苦(參閱財主與拉撒路今生、來世的對比,十六1925)。  「喜笑」指嘲諷輕謔惡意的笑,是一種自滿自足狂傲之笑,尤其對別人漠不關心,幸災樂禍的笑。他們的終局將是哀慟哭泣(耶十二14)。

第廿六節

 受人稱讚諛媚(參閱撒下十五26所記的押沙龍),會陷入驕傲(創三56),不能持守原則,甚至由於討人喜歡、懼怕人而離棄神的公義與旨意(加一10)。

「假先知」(太七15,廿四11;可十三22;徒十三6)引導人走向歧途,自己卻享有美名佳譽(賽卅10;彌二11;耶五31,十四1416,廿三1617)。

愛仇敵(路六2731;太五3944,七12

基督教的博愛,包括:愛人如己、愛仇敵與為人犧牲自我(主則為世人捨命)。

第廿七~廿八節 

「聽道」指聽與從(徒廿八28;太十八15;路九35,十六2931)。聽道的人指包括門徒在內的眾人。主耶穌要將舊約狹義的「愛」(利十九18)推廣到愛眾人(太廿二3740),把舊約的「以眼還眼」轉成愛仇敵,並為仇敵祝福與禱告(太五44;彼前三9;林前四12;羅十二4)。

第廿九節 

左右頰、內外衣是譬喻,有愛心的人被打了,有容忍、甘願吃虧的精神(羅十二1921)。

第卅節

 人家需索的、缺乏的,不可塞住憐憫的心(申十五78;詩卅七26;箴十九17,廿一26;羅十二20)。主要我們想到將來更大的報賞與「施比受更有福」的屬靈要求(徒廿35)。

第卅一節 

「推己及人」與「己之欲得善待,必須先善待人」的原則。

寬宏慷慨的精神(路六3236

自古以來,人們就希望行善事得善待(旁經瑪可比一書十一章33節。孔子、理學家、亞里士多德,及其他希臘古哲的言論中可證明。參閱路十四1214)。3233節主耶穌強調「泛愛眾」:不要單愛給你好處,與你有利害關係的人。

第卅四節 

「借」是慷慨好施的一種行為(太五42)。神規定猶太人外借於弟兄不得取利息(出廿二25;利廿五3537;申廿三19)。如對方有誠心卻無力償還,債權者應有憐憫豁免的精神  (太十八   2335)。

第卅五~卅六節 

上述「愛」、「善待」與「借」的總結:當像慈悲的天父,恩待一切義與不義的人(太五4348;詩一四五9)。今生廣行善施,會得天上大賞賜(提前六1819)。主耶穌的仁慈憐恤是吾等良範(七13;太九36,八17,十四14,十五32,十八27,廿34;可一41,五19,六34

不要論斷(路六3738

36節的原則所引申到的;不要論斷。「論斷」原意是

1.        達到正確的決定(七43,十二57);

2.        審判裁決(廿二30);

3.        定罪(太七12)。

「不要論斷」即不要判定別人的過錯短處,或定別人的罪,而自顯為義,因為:

1.        神是鑒察人心的主;

2.        主教訓:人自己眼中的樑木與別人眼中的刺,都是程度大小的缺欠。

3.        當求「赦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赦免別人的債」(太六1214)──饒恕的美德。

4.        斷論別人,等於數算、判定自己的罪過,神必按你論斷別人的標準來審判你(太十八3335)。

第卅八節 

桃李相報的因果關係。貪婪、吝嗇、苛薄的人,均會遭受不良後果。如羅得(創十三1011,十四1112)、拿八(撒上廿五1038)、瑪拉基書中奪取神物的人(瑪一68,三89

另外,寬宏大量的人會受神的祝福。如亞伯拉罕(創十三79,十五11821,十七18)、大衛(撒下七117)、書念婦人(王下四837,八16)、伯大尼的馬利亞(太十九2730)。

眼睛明亮的重要性(路六3942

本段強調:

1.        信仰,生活上須有正確的指引(耶六16;約十四26);

2.        保持自己的視野與眼光澄澈明亮──眼光遠大、思想正確、心胸磊落。

如此才能自立立人、自助助人。

第卅九節 

主耶穌的兩個「提問」:上半句的答覆是瞎子不能領瞎子(太十五14);下半句的答覆是:都會掉入坑去。領路的瞎子指單有熱心而無真知識的猶太人、律法師與法利賽人,或今日注重儀式、傳統而欠屬靈知識、智慧與經驗的傳道者、基督徒(羅三12;詩五十七6;箴廿六27,廿八10)。尾隨盲領路人的瞎子,指無知識、看外表、自滿自足的信者(何四6;賽五13;啟三1518)。

第四十節 

參閱「太十2425;約十三16,十五20」。被稱為「無學小民」的門徒(徒四13),卻從主耶穌得到面命提撕、傳授真道與神國的奧秘,主耶穌並答應他們,要作比主所作的更大的事(約十四12)。然而,門徒永不能高於至尊至大的耶穌基督(太十25上半句)。

第四十一~四十二節 

主用修辭上的「借代」與「誇飾」,來點明主題:不先審度自己,而專指摘別人的人,是「假冒為善」的人──犯了對人對己無原則,心口內外不一致的毛病(十二5657,十三15              可七6)。

兩種果樹(路六4345;太七1619

主耶穌用「同語重覆」的辯證法,來強調人的行為為內心世界之反映,並由行為的果子可以識別其內在的好壞。「樹木」為聖經最常採用的文學形象之一,因其所需之陽光、雨露及成長過程,與人信道守道,在恩典知識德行,屬靈能力上的長進原理相同。

第四十三~四十四節 

好樹由其所結的果子可以鑑定(參閱詩九十二1214;太七1620;啟廿二12),因為萬物各從其類(創一111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加六7)。此兩節把荊棘、蒺藤──受咒詛的莠草(創三18;何十8),形容不義的世人、基督徒,來跟無花果、葡萄──神園中的好品種,代表真信徒,作一鮮明對比。使徒保羅所說的「光明」與「黑暗」之不相通(林後六14),就是好樹、壞樹的分野。

第四十五節 

「心」原文作心中的「寶藏」。

「心」可以是各種或善或惡的意念思想之儲藏庫(箴四23;莊子稱為靈臺、靈府)。人若相信主,由水靈兩洗重生,藉聖靈能力修道(帖後二13),藉著神的話(六46),可以使心清手潔,蒙神悅納(詩一一九911,廿四36)。

「言為心聲」,人的話語是出於心中的意念(太十二34,十五9;參閱:賽八20;多一912;來十三9;約壹四13)。

兩等根基(路六4649

第四十六節 

主耶穌認為聽道而不遵行的人,自壞長城。惟有聽而遵守的人才有資格稱耶穌為「主」。順命行道是將來得救的標準之一(十一28;太七2123)。

第四十七~四十八節 

如馬太七章2427節聰明的人(參閱太廿五113)即儆醒能為將來求生打算的人,聽從主的話,將信仰紮根在「磐石」上(即基督,林前十4,三11;羅九33;彼前二6;賽廿八16;申卅二1518;詩十八2,八十九26

大水沖擊,喻相信福音真理的人所受的沖擊:試煉、考驗、患難困苦(雅一12;彼前一6        1214;徒十四22)。紮根於基督與祂的真教會的人,能靠主站立得穩,成為信仰上的大丈夫(林前十五1314;弗三16)。

第四十九節 

馬太福音主耶穌所設的比喻中,房子築在巴勒斯坦「窪地」沙石上(即乾沙河)。這種乾沙河夏天乾涸,但秋季一到,雨水匯流於沙河上,建在上頭的房子便被沖倒了。

路加福音中的比喻,房子似造在河邊的土地上。房子根基須打得深厚,否則河水一漲便沖壞了。

 


作者: 蔡梅曦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