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緒論)
第四章 迎接將來的危機(路十二1~十三21)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主警戒門徒(路十二112

上章的法利賽人、文士六禍,接本章主對門徒與眾人的教訓。題旨:

1.       虛假偽善,在神面前無不顯露(十二12)。

2.       門徒不必懼怕那逼迫人的,也不必懼怕不能殺害生命靈魂的惡者。

3.        褻瀆聖靈不得赦免。

第一節 

「這時」原文即「同時」。上萬人的眾人聚集。「上萬」即「許多」(「一萬」徒十九19),為「無數的」之意(徒廿一20;太十三33,十六12;猶14;啟五11

「酵」指「罪」、「污穢」、「異端」、「惡毒」(十三21;太十三33,十六12;林前五6;加五9)概括了上章所提到法利賽人文士的「假冒為善」(可十二15;太廿三28;加二13;提前四2)。

第二~三節 

參閱八17;太十26;可四22。偽善的法利賽人與一切虛偽遮蓋的事,不能逃避全視鑒察人心的神(傳十二14;林後五10;羅二16,十四1012;太十二36;林前四5)。「內室」(太六6),象徵隱秘處。

與馬太比較,路加強調人暗中的言行,必暴露於光天化日下,馬太則闡明門徒從主耶穌親自所學習的,也要公然宣揚出去(太十2627)。

第四~五節 

主稱呼門徒為「朋友」(參閱約十五1315),在共觀福音中,惟此一處。路加未用馬太「身體~靈魂」對比,而只用「殺身體」。路加用「丟在地獄裏」來形容馬太的「殺靈魂」(沈淪的借喻)。蓋路加認肉體死,靈魂不滅(參考十六1931;徒二27)。

主耶穌要門徒不要懼怕那只能傷害肉體的權威逼迫者。門徒應當畏懼有權柄能力殺身,又使靈魂丟入「地獄」的神(希伯來文 Gehenna,是永刑之火不滅之地方,參閱可九4347;賽六十六24;王下十六3,廿三10)。有權柄將人丟入永刑之火的,不是魔鬼,而是神(可九4547;雅四12)。

第六~七節 

麻雀為窮人的食物。神若恩眷微小的動物,更會紀念祂所造包括人類在內的萬有(創一28)。細數髮根神顯得細膩精心的關注與愛護。

第八~九節 

馬太的「在天父面前」,路加則用「神的使者面前」。4節提到門徒應當不畏懼人的逼迫,本節重申人在今世對主耶穌的態度,決定了末日審判時神對人的報應。「認」指承認、矢志效忠;在公眾、審判庭面前承認救主,擁護持守信仰(羅十9;提前六12;多一16;約壹四15;約貳7)。

主耶穌以「我」為即席的談論目標,「人子」指主榮耀權柄的身份、職銜。人子即審判主(約六2729;太廿四2731)。

第十節 

「干犯」指惡意咒罵、詆毀、撕棄(廿二65;徒十三45,十八6,十九37)。干犯肉身卑微、滿心慈愛的耶穌,是出於無知(參閱廿三34),「褻瀆聖靈」;

 a.      聖靈是真神的靈,也是耶穌基督的靈,神聖不可侵犯。祂的救贖恩典與權能,天上地下一切的皆應拜服稱頌。

 b.      惡意詆毀聖靈的工作(參閱太十二243132)、故意犯罪(來六48,十2831)、背道,歪曲謬傳得救福音(加一69)、邪行奸淫(林前六1320;太五212327;徒十五2829)、公開否認棄絕主耶穌(路十二910),欺哄聖靈(徒五111),以及其他神所憎惡的罪。(加五1921;啟廿一822),都是不可赦的褻瀆聖靈之「死罪」(約壹五1517)。

第十一節 

「會堂」是猶太人地區性的法庭,「官府」指外邦人的司法機關(廿20巡撫的政權)、「有權柄的人」指掌權的人(羅十三1)。

第十二節 

門徒被解往法庭、被審時,不必擔心該如何分辯。只要忠心、堅定不移、依靠主,「聖靈」要指教當說的話(出四12;申十八18)值得注意的,此處的訓誨保惠師,別處的福音用「父的靈」(太十20),或「我(耶穌)」(路廿一1415)。

無知的財主(路十二1321

有人要求主耶穌代為分家產,主藉此機會指出「生命(生活、存在)」與「家產」的真正關係(15節)。「無知的財主」(1620節)的比喻刻畫了世上虛浮的財產(2223節)與天上的真正財寶(3334;太六1921)。

第十三節 

典型的巴勒斯坦分家產寫照。一家的兄弟各人有了家產的份額,按理還得主在一起(參閱十五1112浪子的比喻;詩一三三1)。本節較年輕的弟弟要求哥哥給他應得的家產。如遇糾紛,通常請長老(或稱拉比──主耶穌此處被稱為拉比或「夫子」)來解決(參閱民廿七111;申廿一1517)。

第十四節 

主耶穌不是社會改良者,也不是民事的判官。祂乃是「神的國神的義」。

第十五節 

主警戒眾人要謹慎自守(參閱約壹五21;帖後三3),免去各種的貪婪(可七22;西三5),以免陷入罪惡、離棄真神,以致自取敗壞毀滅(提前六910)。

  主耶穌進一步點出屬靈生活的秘訣:不在家道豐富──物質的豐盛,乃在於屬靈的生命豐盛(約十10;西一19,二910;腓四1013)。

第十六~十七節 

15節的「家道豐富」引進了比喻。財主的田多產豐,無處可收藏。

第十八節 

短視無知的財主之自白。(「自白」常出現於路加福音中,十二17,十五1719,十六34,十八45,廿13)。他以物易物、在無定的物質上周旋。

第十九節 

對靈魂(本我)的愚昧、自白(參閱詩四十二15,一○三12等處,心靈渴慕,呼喚神、讚美祂的大恩)。財主叫靈魂安逸、喫喝快樂(傳八15;林前十五32)。這是世人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樂主義。

第廿節 

神直接涉入無知、愚妄者的企圖。無知的人(十一4O;詩十四1)不知生死、賞賜奪取在於神(伯二10,一21;申八18;詩五十1012,八十九11)。無知的財主一連說了五次「我的」(172O),奪取了神的榮耀。他沈緬虛浮的眼前、罪中的享樂。不知為將來靈魂的得救努力(提前六1719)。「你所預備的、要歸為誰呢?」是精警句(傳二182326)。

第廿一節 

只為自己積財,而不知榮神益人,在神面前是貧窮的(參閱啟三17;箴三1316)。

神的國與真財寶(路十二2234;太六25341921

第廿二~廿三節 

君子憂道不憂貧。庸俗的人憂慮、奔忙於衣著飲食。主教訓我們不應這樣做。

第一個理由: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人活著乃是靠著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四4)。

第廿四節 

第二個理由:神的保治遍及烏鴉(馬太用飛鳥,代替猶太人認為不潔淨的烏鴉。門徒比飛鳥貴重,更會得到神的養活(參閱賽四十11,四十九910;詩廿三12

第廿五~廿六節 

不必為生活憂慮的第三個理由:生活境遇是一客觀存在,思慮無法增減其質量,所以,人的思慮愁煩,不能增加壽數(原文作「年紀」或「身量」參閱二52)的一刻或作「一肘」,約18英吋,參閱啟廿一17;約廿一8)──即無法加添任何歲數。

第廿六節 

既然不能以思慮增加生命的時數,何必掛心世俗衣食瑣事呢?

第廿七節 

巴勒斯坦野地的百合花,有白色、有紫色,故與所羅門的紫色王袍相比。所羅門王的榮華顯耀(代下九1328細數其一代風華),竟不如一朵孕藏大千世界的小花!

第廿八節

 盛開一日即凋謝的野花,丟入火爐為燃料。花草的凋零比喻短暫的人生(伯八12,十四2;詩卅七2,九十510,一○三1516;賽卅七27,四十68;彼前一2)。儘管生存期間短暫,花草有神所賦予的榮美。信不過神的保冶,就是「小信」。主對「小信的人」的責備出現有四處:加利利海風浪中的船渡(太八26)、彼得履海的喪膽(太十四31)、門徒誤會主所說法利賽人與文士的酵(太十六58)、及路加所記本節。

第廿九~卅一節 

外邦人憂慮吃穿,門徒則當求「神的國」:尋求神統治的國度(心境、身家、教會與將來永生的天國)。人若尋求屬靈的福氣,較次下的物用,天父必加倍(太六33)、這是神國的屬靈原則。

第卅二節 

「小群」貫穿聖經天父為牧者,祂的選民為小羊的中心思想(十五6;賽四十11;結卅四31;約十16;創四十八15;徒廿2829;彼前五23;可六34,十四27;太十9,廿五3246,十八12,二6)。牧者對小羊的關係應為餵養、聚集、撫慰、引導(賽四十11),而羊群對牧者的本分:聽從(約十34)、跟從牧人的腳蹤(約十4)、認識(約十1415;弗四13;提後一1214)。

羊群雖面臨各種危險(參閱太十16),主教訓不要懼怕(約十四27,十六33;路一1330,五10,廿二29)。因為主答應將「神國」賜予相信順命的門徒(約十四13;但七1318;林前十五2428)。

真財寶(路十二3334;太六1921

馬太六章比較了地上不定的錢財與天上永存的財寶(參閱路十二1621)。路加指出,凡是信靠神而有神國活潑盼望的人(彼前一37;彼後一34),對地上財富有一份超越之心。

第卅三節 

突出猶太人的施捨善行(參閱太十九1622;徒九36,十2,廿四17)。變賣自己所有,賙濟窮人,是神所悅納、祝福的(詩一一二9;林後九9;箴十一2425)。

「永不壞的錢囊」(參閱該一6破漏的囊)、「用不盡的財寶」,指穩固不衰殘的賞賜。主用「賊」(十二39)、「蟲蛀」(太六19)形容地上物質的不定與敗壞性(參閱約六27;林後五24)。

第卅四節 

「財寶在那兒、心也在那兒」,屬靈與屬肉皆然。

主再來與善僕惡僕的報應(路十二3548;太廿四4351,廿五113;可十三3337 

主耶穌升天後,將神家的管理,交予祂的門徒(林前四12)。祂(人子)還要再來清帳(來十三17;太廿四4246)。路加十二35384748共觀福音中僅見此處。

第卅五節 

近東、中東的日常衣著長袍,工作時,即用腰帶束起。「束腰」指儆醒、預備、「進入狀況」(十二37,十七8;弗六14;啟一13,五6;出十二11)。

「點燈」尤指夜間準備迎接要來的主(太廿五1)。基督徒應將油(指聖靈,約壹二27;來一9)充滿於燈──器皿(指心內,羅六13;林前三16,六19),進而如世上的光,將神恩召的美德光照於黑暗世界中(太五14;腓二15)。

第卅六節 

原文的時式,表示了主人回來時刻的不定(參閱十七20,廿一7;可十三3335)。

此處「婚筵」汎指喜慶的筵席(參閱十四826;斯二18,九22),而非指「羔羊的婚筵」(啟十九79;太廿五10)。儆醒等候的僕人,主人一「叩門」,隨即應而開門(參閱十三25;太廿五11;啟三20)。

第卅七節 

本節主旨是「儆醒」(可十三343537;太廿四4244,廿五13;徒廿31;林前十六13;西四2;帖前五610;彼前五8;啟三23,十六15)。

主人回來了看見僕人儆醒等候,自己將束上腰帶(參閱十二35;約十三4),叫他們坐席(參閱十三29)。主服事祂所愛的門徒(太廿28)。

第卅八節 

希臘人與猶太人將午後六點至早上六點分為三更。羅馬帝國則分為四更(太十四25;參閱徒十二4;可十三35稱為「晚上」、「半夜」、「雞叫」、「早晨」四個更辰)。本節的二更、三更約在子夜以後,黎明以前。本節述儆醒的僕人有福氣。

第卅九節 

警戒主來如賊之不可預知(彼後三10;帖前五24;啟三3,十六15)。

第四十節 

主耶穌再來的時辰不可知(太廿四4244;徒一7),所以門徒得時常預備(太廿五17)。

第四十二節 

針對彼得的詢問(41),主回答如下;

 a.      做神家的僕人,要有忠心(太廿四45;廿五21;林前四2;來三5;提後二2)與有見識──即屬靈的知識與判斷力(徒六3;弗一17;西一9;提前三9;提後二15,四2);

 b.      神的管家對主所交託的羊群要按時分糧──注意教會的靈性需要,作個別輔導,適時適地加以督導、教訓、引導。這種有見識、聰明、盡職的僕人有福了。

第四十四節 

受主信託而完成治理服事神家的人,主耶穌要將更大的責任交與他們(太廿五2123)。

第四十五~四十六節 

有一種僕人因主來得遲,就懈怠、濫用職權、作威作福,甚至行為不檢點(參閱結卅四24;猶12)。

不意之間,主來了(十三35,十九43;哈二3;來十37;彼後三10;啟二25,三3),就要處罰這種惡僕人。

「重重處治」原文作「砍剮」、「切成塊子」(出廿九17;來十一37;參閱路十九27),意即切開──從光明眾子的國中趕出去(太廿五30,七23,八12,十三4250,廿二13),離開神的面與祂權能的榮光(帖後一9)。因為這種惡僕人與假冒偽善(太廿四51)、不忠心、無用的僕人同罪。

第四十七節 

另外一種僕人,明白主的託付,但因欠知識而不預備,也不順神的旨意行動。這種僕人要「多受責打」(參閱廿1012;可十二35)。

第四十八節 

主耶穌點出知情與不知情之罪過(民十五30;申十七12;詩十九13)。

 正如上幾節所強調的,本節說明人必須履行由神所領受的責任。多受的(六38,十二20),神必多取。恩賜、工作能量與職份皆然。這是神國的原則。

事主與不事主的紛爭(路十二4959

本段4953節記主耶穌對門徒預告信仰危機。49節至54節祂提醒群眾識別現今世代;57節至59節被告與原告應和解的比喻,說明亂世中明哲保身之道。

第四十九節 

主耶穌亟願「火」已點燃大地。聖經上的「火」精意如下:

 a.      神公義、聖潔、威嚴的顯現(出三26,十九18;王上十九1113;啟一14,十九12),

 b.      神與選民的契約(創十五17;亞伯拉罕照神吩咐獻祭立約;利六813祭壇之火常燒不可熄滅);

 c.      神降天火悅納燔祭和脂油(利九24;創十五17;基甸,士六21;大衛,代上廿一26;所羅門,代下七13;以利亞,王上十八38);

 d.      焚燒潔淨的象徵(賽四4;六57;彼前一7),

 e.      審判、刑罰的火(創十九24;利十12;申四24,六15,五25,十八16;王下一1014;摩一4~二5;賽廿九6,卅2733,六十六1516;番一18,三8;瑪三19;太五22,七19,十三4050;約十五6;來十27;彼後三712;啟八57,廿91014

 f.       神子民受逼迫(詩六十六12,六十九23;賽四十三2;彼前四1217;但三1623),

 g.      基督的聖靈所賜予門徒火熱的心(廿四32;徒一5,二34247,四23243135,五4142,六37,九31,十一1924,十二24;羅十二1112)。

本節記主耶穌來把火丟擲在地上的涵義,指祂要分出善與惡,信與不信。祂要用聖靈的能力把神的選民改造成「新造的人」,使他們有事奉主的熱心。然而,相信的與事奉主的,將要受逼迫,如經過火煉。「火」乃代表焚燒潔淨,也代表紛爭、分別、善者的熬煉與使者的刑罰。

第五十節 

主迫切擬接受「當受的洗」。此處非指潔淨禮或赦罪的洗禮,乃指困苦患難(參閱九22,十七25;詩六十九115,四十二7;彼前二4),主的十架苦杯(可十38;太廿六42)。

第五十一節 

主來要把「平安歸於祂所喜悅的人」(二14;賽九6),但是要伸張神國神義,在不信的世代中有紛爭之事(參閱彌七12)。

第五十二~五十三節 

為了信仰主的得救福音,家中產生了對立與衝突。

第五十四~五十五節 

主轉而向群眾說話。雲起西邊,頭兆雷雨(參閱王上十八44)。南風或西南風是自沙漠吹颳來的熱風。這兩節所述均符合巴勒斯坦的氣候。

第五十六節 

能分辨氣候的眾人──主稱他們為偽善者(六42,十三15)──只看到現象界(雅一11;傳一57)。主耶穌卻提醒他們要分辨「這是什麼時候」──邪惡淫亂彎曲的世代(申卅二5;腓二1516;可九19;林後四34;可八38;太十二39),主要來揚淨麥場,公義審判的日子(三1617,十三30);同時,這是主悅納人、拯救人的時候(四1819;林後六2)。

第五十八~五十九節 

被告的與原告的往法庭的路上。可能的案件:債務人被債主拖往法官裁判。法律處理的背景:因為猶太人的訴訟糾紛,通常由文士(律法師或稱長老)處理(十二1314),所以這是外邦希臘文化中的斷案。

主耶穌要這種紛爭之事,得到和解,免得法官裁決被告的有罪。交付衙役關到專為債務人所設的監牢去。

這個比喻的教訓:

 a.      主教導「憐憫向審判誇勝」(雅二13;太六12,五442326)。

 b.      天父藉耶穌寶血赦免我們罪債(千萬兩),我們也當赦免同伴之債(1O兩),以免招受天父的追討刑罰。

 c.      在事主與不事主的信仰事上對立衝突的事實外,主耶穌教導人應當把握機會與神、與人和解(弗二1318;林後五18),免得受神審判。

主叫人悔改(路十三15

第一節 

有人將新近發生於耶路撒冷的事告訴耶穌。這件新聞是:一部份加利利人在聖殿獻祭(顯然是逾越節宰殺牲畜)時、被彼拉多的兵屠殺了。故曰「彼拉多(三1)使加利利人的血攙雜在他們的祭物中」。  數件類似歷史事件發生於第一世紀的前半期,包括公元前4年約3000名猶太人在逾越節暴亂被屠殺,公元26年該撒利亞為挖渠圳之事所引起的騷亂,公元36年撒瑪利亞人受攻擊等,都與本節故事無關。猶太人歷史家約瑟弗斯有關彼拉多的記載缺漏不全,所以彼拉多屠殺加利利人之事,只見於本段聖經。

第二~三節 

法利賽人與傳統的觀念,認為死難是罪的報應(參閱伯四7,八20,廿二45;約九12)。猶太人因而認為被殺的加利利人比眾加利利人罪惡更深重。但是主耶穌否定了這種想法。

  主耶穌闡明人若不悔改,都要遭受神公義的審判。

第四~五節 

西羅亞池是由基訓通往耶路撒冷的渠道所積成的蓄水池(代下卅二30),位於聖城的東南角落。羅馬帝國時代,彼拉多曾挖一水渠,增加供水量。西羅亞池旁的樓房倒塌之瑣事,未列入史載。被壓死的18人,原文形容為「欠債的人」即「罪人」。但主耶穌也否定了這些受殃者比其他聖城居民更有罪的觀念。祂要每一個人都悔改、免去死亡。

不結實的無花果樹(路十三69

第六~七節 

舊約無花果樹代表以色列民(何九10;耶八13,廿四18;彌七1)。猶太人葡萄園內通常也種植其他果樹(申廿二9;王下十八31;彌四4)。

 此外葡萄園的靈意指神的田地、神的教會(賽五7;林前三9;約十五5;歌七1112)。無花果預表新約選民。「園主」指天父(約十五12)。真神對祂選民期待有「果子」(參閱可十一1214);成聖的果子(羅六22;彼前一15)、光明的果子(弗五9;腓二15)、仁義的果子(腓一11),頌讚感謝神造益人的嘴唇果子(來十三5)、捐輸奉獻的果子(來十三16)與聖靈的果子(加五2223)。

「三年」是一個約數。「砍」指割除、切開,即受永遠沈淪的刑罰(參閱約十五256;太廿四51,廿五30,三10,七19)。「白佔地土」,不僅浪費陽光、雨露、肥料,而且奪取了其他果樹可結碩果的機會。

第八~九節 

管園的代求。請園主讓他鬆土加肥後,看看是否結果,再決定砍斫(參閱賽五16;何九10;珥一7)。

主在安息日醫治駝背婦(路十三1017

本段:

1.        表露了猶太教領袖的虛偽(十一3754)。

2.        神有將人從魔鬼的權勢拯救出來的恩典(徒廿六18)。

3.        主耶穌(與以後的門徒)一面教訓人,傳神國福音,一面醫病救苦。

第十一節 

病了十八年的婦人,被「鬼」──原文作「使人病弱的鬼」所苦害(四333839,八2)。她並沒有喪失神志,但受病痛折磨、駝背之苦。

第十二~十三節 

出於憐憫,主用了一句話,伸手按著,這位駝背的婦人立即直起腰來(參閱五2025,六8,十四34)。受恩典的人,隨時歸榮耀給神(徒三8)。

第十四節 

「管會堂的」即「會堂的首席人物」為了耶穌干犯安息日不可做工的條例(醫病的動作)而大怒。引摩西律法(出廿9;申五13)攻擊耶穌的善行。

第十五節 

猶太人經典密需那(Mishnah)允許人在安息日可以將牲畜牽到水邊去飲水,但不可馱負物件。會走迷失的牲畜准許可以用某種繩結去繫綁起來。為了近井邊,人可以破例超過「安息日的路程」(大約3000肘或半英哩)帶牛羊到井邊飲水。

主耶穌責備管會堂的關心需要飲水的牛羊,卻漠視人的生命福祉。

第十六節 

主耶穌理氣上佔優勢:為牛騾畜牲的生命可以做的,為人更可以做。何況,這位婦人雖然在社會地位僅次於男人,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參閱一55),是神選民的一份子(參閱十九9;徒十三26)。既受了魔鬼18年的苦楚,應該立即解開她的捆綁。

第十七節 

與耶穌作對的都羞愧(參閱賽四十五16;林前一27;彼前三16)。同時,群眾因主所行的榮耀之事(七2526)而歡躍(參閱十九37)。

芥菜籽與麵酵的比喻(路十三1821;太十三3133;可四3032

神國──教會歷史發展的預影。芥菜種子預表它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麵酵則說明它惡毒的影響作用鉅大。

第十八節 

主對神國比喻的引言,類似猶太人比喻、故事的發問型式(參閱可四30)。

第十九節 

芥菜籽黑色,可長出約4英吋高的菜叢。最高大的菜株可達9英吋。巴勒斯坦的芥菜籽通常不種在菜園,而種在田裏。

「菜長成樹」表明本質的改變、突異。從使徒教會的原始福音到異端迭起,天主公教的確立   (猶3;加一69;弗二1922;約貳9;林後十一4),說明了天主教改變了福音,擴大了其勢力範圍(由使徒教會的近東、地中海周圍,擴展到歐洲大陸;由單純屬靈的福音真理,被改變為政教合一,教皇制度)。

「飛鳥」指列國(但四1221諸國來就近巴比倫王朝;參閱結十七23;卅一6)。主比喻中飛鳥棲宿這棵大樹上,預表了自古以來諸邦列國受天主教制所蔭庇、左右。

第廿節 

強調19節教會成長過程的突異與迅速。聖經中的「酵」代表虛偽,形式主義:不合真理的教訓(太十六6l2)、淫亂罪惡(林前五68;加五9)。

「三斗麵」的13.13公升(或44分之3加侖)一小把麵酵能於一夜之間,全糰麵都發酵了。

教會歷史發展過程指出:對人文世界雖有貢獻的天主教,在人類靈魂得救的福音事工,正如麵酵,有了極惡劣的影響與阻害作用。

 


作者: 蔡梅曦
出版社: 真耶穌教會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