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往各各他的途中(路廿三26~31)
第廿六節
約翰福音十九章17節記主耶穌背著自己的十字架(當時被判死刑的犯人,得背負自己的十字架)。主耶穌積勞成弱,無力負重走長距離,所以在半途,自古利奈(參閱徒六9,十一20,今日的北非利比亞)來的猶太人西門,被拉來代耶穌背負十字架。
第廿七節
同情擁護主的「百姓」與婦女傷心而號啕大哭。增加了悽楚。
第廿八節
耶穌要婦女們不要為祂而應當為她們及猶太人哭。以下是主對聖城耶路撒冷的第六個預言(參閱十一49~51,十三1~9,十三34~35,十九41~44,廿一20~廿四16)。
第廿九節
大災難的時候(參閱五35)將到。懷孕的,有嬰兒孩童的,將受累贅、受苦(廿一23)。
靈意上,「耶路撒冷的女子」指真信徒,「懷胎與乳養小孩」指私慾與罪果(雅一15;
羅六23)。在奔走天路或大災難的日子,人要得救,必須脫去纏累人的罪而勇往向前(來十二1~2)。
第卅節
神烈怒審判的可畏(參閱何十8)。人們冀求大山小丘來作避難所(參閱啟六16),但無法逃避厄運。
第卅一節
主耶穌用的是流行的諺語。「有汁水的樹」指綠色茂盛的樹木。青樹與枯木要在烈火中焚燒(結廿45~48)。
主耶穌說這句話的涵意:這些事──災難、苦刑、厄運都臨到無罪辜的人(如主耶穌、如痛哭的婦女),何況來日那些枯木(不認識神、硬心不信的、靈性枯竭的人,如硬心的猶太人)更要受神的烈火(參閱箴十一31;彼前四17~19)。
主釘十架(路廿三32~39)
第卅二節
兩個犯人與主耶穌一同被帶來處死(廿二37)。
第卅三節
釘十字架的地名叫「髑髏地」(希伯來語各各他)。此名字源起於山丘上的一塊巨石形狀。位於城北的城牆外(參閱來十三12),鄰近有一個花園(約十九20、41)。
主被釘十字架以前,馬太馬可記有人予主耶穌酸酒來減輕痛苦,被為道壯烈犧牲的主所拒絕。
主十字架上的七言。九點到中午:
a.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燒得。」(廿三34)
b.
「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廿三43)
c.
「母親,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約十九27~29):死前安排約翰照料馬利亞。
午正至下午三點,天昏地暗。主無言。
下午三點主斷氣前:
d.
「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可十五34):耶穌背負全人類的罪惡,在這時刻,真神(主稱呼「我的神」而不是「我的父」)離棄耶穌。耶穌為世人受咒詛嚐死味(加三13;來二9)。
e.
「我渴了」(約十九28):靈肉雙重的竭渴。
f.
「成了」(約十九30)。十字架救贖事功完成(來十19~22)。
g.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祢的手裏」(廿三46)。
第卅四節
記主祈求天父赦免那些釘他十字架無知的人(參閱徒三17,十三27,七60)
兵丁按著習慣拈鬮分主的內衣(詩廿二18)。
第卅五節
路加省略了「巳初」(約九點),與放在十字架上的罪狀牌:「猶太人的王」(可十五26~27),卻描寫了十字架下的觀眾。有同情心的「百姓」(廿三13)與嗤笑的「官府」(公會、宗教領袖)(廿三35,廿四20;徒三17,四5、8、26,十三27)。
對於「主是基督、神所揀選的」(九35;約一34;彼前二4;賽四十二1)的事實,猶太人的領袖嗤笑(太廿七44;可十五31)。
第卅六節
兵丁戲弄主。他們以普通百姓、兵丁喝用的酸酒(可十五36;太廿七48;約十九29~30)遞給耶穌:
a. 擬好意解主耶穌的渴;或
b. 向主耶穌戲弄性的「敬酒」。送酸酒(或譯作醋)予主,應驗了「詩六十九21」。
第卅七~卅八節
兵丁以十字架上的罪狀牌揶揄耶穌:「你若是猶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
主十字架旁的兩犯人(路廿三39~43)
第卅九節
不僅猶太人領袖、羅馬政權下的(軍政)兵丁,而且十字架上罪犯之一,也都譏誚主;「你不是基督(神所揀選的、受膏者、救世主)嗎?救我們和自己吧!」這是至死硬心不悔改、不認識神的惡人的代表。
第四十~四十一節
另一個犯人,責備他的同伴為:「不怕神」(的審判)(十八2;徒十2、22、35,十三16~26)」。他供認自己是「罪有應得」,而主耶穌是義人。
第四十二~四十三節
悔改的罪犯求主紀念。「祢得國降臨」──即主再來屬靈的國度實現。
主對他保證「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
「樂園」源出波斯語「園子」,最初用於伊甸園(創二8)。聖經神學上,「樂園」指選民的將來安息、福樂、滿足的境界(參閱賽五十一3;結廿八13,卅一8;啟二7)
在主尚未受死,以寶血打開得救的門路(來十19、20;約十九34)以前,主耶穌可以用祂權能的話赦罪。(七48,五20)。這位悔改的罪犯在十字架上,得主應允進入「樂園」──例外地,不需要經過受洗歸入基督、受聖靈得天國基業憑據(加三27~29;可十六16;弗一13~14)。「主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羅九15),在乎神的絕對自主旨意。
依據第一世紀猶太教的信仰,「樂園」是義人死後復活前的憩息所在(參閱十六23)。保羅見證他在異象中被提,進入「樂園」,其佳美無法形容(林後十二2)。主耶穌對旁邊的犯人答應他的靈魂要到樂園。
主耶穌之死(路廿三44~49;可十五33~41;太廿七45~56;約十九28~30)
主為救贖全人類而死時,兩個大異兆出現:
1.
遍地黑暗,神的臉光離開,掌管幽冥世界的死蔭權勢暫時得逞(廿三53;猶6、13;賽八22,六十2)。
2.
聖殿的幔子從中裂開。一條又新又活的得救門路打開了(來十19~22)。
第四十四節
午正。黑暗臨到聖城全地(參閱摩八9;耶十五9;珥二28~32)。此刻真神離棄為世人受咒詛的耶穌;耶穌的靈性受至大的痛苦驚惶恐怖。
第四十五節
「幔子」(由巴比倫輸入極貴重的織品,用於聖殿的一共有十三塊)隔開了聖所與至聖所(出廿六31~35;利廿一23,廿四3;來六19,九3),於下午三點左右主耶穌斷氣時,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廿七50~51;可十五37~38)。神與人因罪的阻隔,因主在十字架的功勞,使我們藉主的寶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神的面前(來十10~11、19~21),並使人與神和睦(弗二12~22;西一20~22)。
第四十六節
幔子裂開前的片刻,主大聲呼喊交靈魂予天父(參閱詩卅一5;徒七59;彼前四19)。
第四十七節
掌管刑場的百夫長,看見十字架上耶穌之死,自然界的震動:黑暗、地震山崩石裂。深知這是義人(參閱太廿七54,廿三35,廿七19;雅五6;約壹二1),是神的兒子(可十五39)就歸榮耀予神(二20)。
第四十八節
目擊各各他山主釘十字架的情景,聯想耶穌傳道的行蹟,眾人都無限憂傷、痛切、罪疚地捶胸(徒二37;帖前二14~15),走回家去。
第四十九節
「一切與耶穌熟識的人」包括了祂的門徒(參閱約十九26),為主安葬的約瑟與從加利利來的婦女們(參閱八2~3)。他們無奈、傷心地站在遠處(參閱詩廿八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