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事蹟經過(民13─14)
當 以色列人出了埃及之後,經過約兩年艱苦的曠野路程來到加低斯,這是迦南地的門口,前面不遠就是神應許要給他們作為產業的土地─迦南。那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未曾有人去過,也沒有人知道,乃是一個夢想之地。為了逃避埃及人凌虐的噩夢,也為了眼前這個美夢,他們千里迢迢的跋山涉水,過著居無定所的飄蕩生活;而且
在曠野地忍受晝炎夜寒的氣候,要不是神用雲柱火柱來保護,他們早就沒命了!如今他們日夜巴望的迦南地就在前面,神曉諭摩西差派十二個探子先去窺探那地,神
要把他們的夢想和現實畫上等號!經過了四十日的探查,證實了神的應許完全真實,迦南地果然是一塊流奶與蜜的豐盛之地。然而,當他們發現要為這塊產業付出沉
重的爭戰代價時,他們的意志就開始動搖;又加上那十個報惡信的探子加油添醋的形容敵人的強大和可怕之後,更讓他們的信心開始消化!不聽約書亞和迦勒這兩個
忠心的探子的勸勉,反而要用石頭打死他們;而且不但質疑摩西的領導,更糟的是懷疑神的能力;不過是兩年的時間而已,就把神在埃及地所行的偉大神蹟全都忘記
了。於是他們和摩西爭吵,甚至要叛變回去埃及地。在這緊要關頭,神親自出面來化解這個危機,眾人也付出了被神處分的慘痛代價,與迦南美地永遠絕緣,美夢也
徹底的破滅了!全部的以色列人凡二十歲以上的男丁,最後唯有約書亞和迦勒在三十八年之後能如願以償的進入這塊應許之地。
貳.
信仰省思
這 整個事件呈現出一面倒的緊張情勢,幾乎所有的人都不想再繼續跟隨神的帶領以及摩西的領導!神說惟獨迦勒另有一個心志,專一的跟從神,能進入並得到神所應許
的產業。為什麼迦勒和這些以色列人有如此迥然不同的反應?他們有相同的處境,他們也遇到同樣的困難,面臨著一樣的壓力,卻是唯獨迦勒另有一個心志,到底是
什麼力量支撐著他的堅持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在今天,這樣的力量,相信也是支撐我們不斷的堅持著基督徒原則的力量,能讓我們的信仰在這混
亂罪惡的世代中屹立不搖。
一.
迦勒對神所應許的產業有強烈的企圖心
企圖心是人向前衝刺的動力來源,對於人的成功與否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從迦勒自始至終的專一跟隨,透露出他對迦南美地有著強烈的愛慕和渴想,甚至他到了八十五歲的高齡時,依舊不忘積極爭取那份屬於他的產業(書十四10~12)。今天我們對於將來天上的產業是否有這份深切愛慕和積極爭取的心?這將決定我們對生命的價值觀,並影響我們對信仰的執著程度,以及服事神的積極精神。否則就成了一種應付性質的消極信仰,如老底嘉教會般的不冷又不熱,終將被神從口中吐出(啟三15.16)。
所以信仰的熱忱在於對屬天賞賜的熱愛和企圖。大衛在作詩當中把這樣的情緒表達無遺,他說「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十六6)。這是何等欣羨的切慕之情!如果我們對於將來的天家也有這樣的熱愛之情,就一定會好好的來規劃自己的信仰,如同經營企業般的認真打拼。如(林前三12~15) 中所說,將生命中最好、最看為貴重的金、銀、寶石(例如我們的黃金歲月、努力賺取的財富、用心栽培的優秀兒女等)奉獻出來去建造信仰的工程,而不是把沒有
什麼價值的草、木、禾楷(也就是自己認為不重要或者是多餘無用的事物)拿出來隨便應付了事。這兩種經營的結果呈兩極化,一是榮美豐盛,一是虛空凋蔽,我們
該執著哪一邊呢?
二.
迦勒對神所應許的話有完全的相信
當初神要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時候,清楚的告訴摩西說,「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出三8)。 神要摩西將這些話告訴以色列人,所以從一開始他們就應該知道所要面對的考驗,這些考驗都存在神應許的福氣當中,流奶與蜜之地上也有遍滿的迦南七族居民。他
們必須面對戰爭的考驗,才能得到應許之地。以色列人並非健忘,只是對神的話缺乏信心;這種缺乏信心就是「部分相信」的駝鳥心態,只想相信福氣而不想相信考
驗。這樣的心態把神的話打了折扣,沒有辦法對神建立真實而穩定的信心,也因而對自己沒有自信。迦勒面對強敵毫無畏懼,反而充滿自信;把別人口中形容的「食
人族」當作自己口中的食物,把攻打堅固高大的城邑當作探囊取物般的輕鬆,都是出於對神的話的「完全相信」。我們若完全相信神的話,神就要給予我們突破困境
的力量,使我們更堅定而充滿自信的的走在這條信仰的路上。
神對人應許的話就像一張尚未兌現的支票,考驗我們對神的信用是否信任。神要向人顯示他是如何的信守承諾,在希伯來書上這麼說,「神願意為那承受應許的人格外顯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為證。」(來六17)在整本聖經裡面充滿神對人應許的話,今天這些話對我們不是遙不可及,也不是天方夜譚的神話,而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目標,具有實質的意義。只要我們完全相信,必能在信仰上堅定不移,就必定有完全的福氣。
三.
迦勒對於神給他的美麗願景有恆久的期待
當 迦勒被派去窺探迦南地的時候,迦南地的美麗景象已經深深的烙印在他的腦海裏。所以當情勢危急而將要失控的時候,他冒死出來勸諫會眾這麼說「我們所窺探、經
過之地是極美之地。」一直到過了四十五年之後,那美麗的烙印依然鮮明如昔,他向約書亞要求那份神所應許要給他的產業時,那種雄心壯志依然不減當年。他向約
書亞這麼說「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
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書十四10.11)。三十八年漫長的曠野生活沒有磨滅他的美麗願景,七年危險的征戰生活也沒有打破他的偉大夢想,他的心志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主耶穌曾說,跟從祂的人當中「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可十31)。這樣的教訓就是在提醒我們,不要讓時間磨掉我們信仰上的美麗願景。迦勒雖是在前的,經過了四十五年依然在前,絲毫不見衰退落後。可見恆久期待的人要像溪邊的樹一般日漸茁壯(詩一3), 在他心中對將來天國的美麗願景不但不會褪色,反而會越來越清楚。如保羅所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
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6~18)。所以只顧念眼前的人屬這個世界,只有和物質一般的短暫期待,唯有屬天的人才有永恆不盡的期待和真實的美麗願景,如此才能堅持對神的專一跟隨。
四.
迦勒對榮耀的全能主有衷心的敬畏
天上至尊至大的神當受極大的尊敬和讚美(詩九十六4~8),以色列人的不信卻表現出對神的藐視。由此神怒氣大作的說,「這百姓藐視我要到幾時呢?我在他們中間行了這一切神蹟,他們還不信我要到幾時呢?」(民十四11)。神是輕慢不得的(加六7), 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尚且不可或缺,何況是對天上的父、全人類和宇宙的主宰、獨一的真神呢?「敬畏」不盡然是指著一種恐懼戰兢、受壓迫挾制的心情,對神的
敬畏乃是人對神發自內心的崇拜和尊重。在新約時代,耶穌固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我們最親近的朋友;但是神終究是神,這樣的位份永遠不會改變,所以和
神越親近的人自然越懂得尊神為大。像馬利亞在得知自己將要成為世人所仰望的彌賽亞的母親時,用敬畏的心這麼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因
為祂顧念祂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路一46~48)
許 多信徒的家中都掛著「基督是吾家之主」這塊牌匾,隨時提醒自己要讓耶穌做這個家庭的「主人」,而不是敬而遠之的「客人」;如此才能真正尊主為大,讓耶穌參
與甚至主導這個家庭的任何決策。當面臨各樣的抉擇,包括自己的工作、終身的配偶、孩子的教育問題等等,而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都能先考慮信仰的問題和耶
穌給我們的教導原則,這就是懂得敬畏主。
迦勒能勇於面對強大可怕的敵人,不是他對敵人的實力不了解,乃是他更了解神至高無上的偉大權柄才是致勝的關鍵!這也是他能堅持對神專一跟隨的原因。所以敬畏神的人必定不會害怕環境的險惡,他能清楚的知道誰才是老闆(Boss),誰能決定一切、掌握全局。我們若能對神常存一顆敬畏的心,則無論在信仰上遭遇任何困難險阻都能堅持到底,勇往直前。
五.
迦勒對於自己蒙揀選的尊貴身分有清楚的認知
以 色列民是神特別從萬民中揀選出來的百姓,在神的眼中他們都是屬天的國民,有超乎萬民之上的尊貴身分。但是當他們看到那些在各方面條件都比自己優秀的外族人
的時候就自慚形穢,自卑感作祟讓他們忘了自己是誰,原本被奴役的「奴才性」又跑了出來,而且還把這股負面的情緒發洩在耶和華真神和祂的僕人摩西身上!當時
以色列眾人向摩西、亞倫發怨言;全會眾對他們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
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眾人彼此說:「我們不如立一個首領回埃及去吧!」(民十四2~4)。
或 許我們覺得不可思議,他們竟然要背叛用大能救他們的神,而選擇回去那讓他們受盡凌虐、甚至有滅種危險的埃及地,選擇做一個毫無自由尊嚴的卑賤奴隸!其實在
今天,我們若不能認清自己屬靈的身分,我們的表現也不一定比他們好到哪裡去。當我們屈服於世上的好處、屈服於自己私慾的需要,因而放棄了基督徒尊貴聖潔的
原則時,不也是又「回埃及」重新回去做罪的奴隸嗎?當我們遇到生活上的考驗就放棄向神的呼求,一味地想辦法拉關係去尋求人的幫助,不也是又「回埃及」去伏
在屬世的權勢之下嗎?當我們為了取得世人的認同而放棄了基督徒的價值觀,不也是「回埃及」去經營虛空的人生嗎?「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
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這才是我們的真實身分。「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羅二7)。願我們都能藉著與神親密的靈交,更清楚的認識自己,在世過著超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