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邱義雄

本章的體裁仍以反義平行體為主,主要思想是善惡的報應。有多節經文提到教育的觀念,財富的問題,也提醒人要謹慎言語。

1節:智慧子聽父親的教訓;褻慢人不聽責備。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明智的兒子留心父親的教訓;傲慢人不承認自己的過錯。
《當代聖經》譯為:聰明的兒子聽從父親的教導,侮慢的人卻不受勸責。
《思高譯本》譯為:智慧之子,聽從父親的教訓;輕狂的人,不聽任何人規勸。

摩西的律法規定,作父母的有權亦有責教導子女,將神所吩咐的誡命、律例、典章教訓兒女,使他們過著敬畏神的生活(申六1-2)。父親的教訓是出於愛,為了兒子的好處作出慈祥的勸戒,所以父親的教訓都是好的(箴四1-2),作兒女的當謹守遵行。

智者告訴我們,父母的訓誨如同「頭上的華冠」、「項上的金鍊」,聽從的可得生命,違棄責備的,便失迷了路(箴一8-9,四22,十17)。

智慧子了解父親教訓的寶貴,就留心聽從,並且樂意遵行;傲慢自大的兒子則不然,他不承認自己的過錯,剛愎自用,目中無人,不把慈父的勸勉放在眼裡,不聽任何人的規勸,結果使自己走在失迷滅亡的道路上。

智慧子和褻慢人兩者的分野在於接受或違棄,但智慧和「孺子可教也」的心態是分不開的。

2節:人因口所結的果子,必享美福;奸詐人必遭強暴。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好人說話得嘗佳果;詭詐的人只圖強暴。
《當代聖經》譯為:口出良言的,必定親嚐善果;奸人的慾望,只會換來強暴。
《思高譯本》譯為:義人必飽嘗自己口舌的果實,惡人的慾望只有飽食強暴。

義人心地善良正直,口出良言,使人得造就。他謹口慎言結出善果,必得主的賞賜享美福。奸詐人心懷詭詐,他的言行都是強暴,必自食強暴的果子。「人口中所結的果子,必充滿肚腹;他嘴所出的,必使他飽足。」(箴十八20)

3節: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口舌謹慎,保存生命;信口開河,自招毀滅。

這一則箴言可能是一句流行的口語,正如十章19節的箴言:「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也如我國古人留下的格言:「禍從口出」、「言多必失」,是警告人要謹慎口舌,不要口沒遮攔,信口雌黃。

雅各提醒我們,舌頭在百體裡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舌頭是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雅三4-6)。謹守口與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災害(箴二一23),大張嘴的人信口開河,隨便發言,這樣的人是自招毀滅,自取滅亡。

神造人給人兩隻眼睛,是要人審慎觀察,兩個耳朵,是要人仔細聽聞。神只給人一張嘴,乃要人謹慎言語,說造就人的好話(弗四29)。我們當效法詩人在神面前立志:「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詩三九1)

4節: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懶惰的人難償所願;勤勞的人得慶有餘。
《思高譯本》譯為:懶人雖常盼望,卻一無所得;勤勞的人,卻常如願以償。

嘴巴說了一大堆理想盼望,卻不去身體力行,結果將是空夢一場,毫無所獲。唯有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的人,才能如願以償。這是一則諷刺懶人的警語,《漢書》:「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有同樣的意思。

「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夏天聚斂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時沉睡的,是貽羞之子。」(箴十4-5)

5節:義人恨惡謊言;惡人有臭名,且致慚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誠實人恨惡謊言;邪惡人言語可憎。
《當代聖經》譯為:義人恨惡虛謊,惡人的行為卻可恥得令人噁心。

這則箴言說明義人與惡人的言語有別。義人敬畏神奉公守法,他自己不說謊言,也恨惡別人說謊言。惡人則不然,他以作惡為戲耍(箴十23),滿口污言穢語,他的言語可憎,他的行為可恥得令人噁心,最後得到的是臭名與羞辱,慚愧無地自容。

保羅勉勵我們:「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弗四25)

6節:行為正直的,有公義保守;犯罪的,被邪惡傾覆。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正義衛護無辜;邪惡使罪人傾覆。
《當代聖經》譯為:行為正直的人有公義作守衛,邪惡的人卻必被罪惡所傾覆。

這一則箴言的觀念在十一章3、5-6節已說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凡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惟有結黨、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的,就以忿怒、惱恨報應他們。」(羅二7-8)。行為正直的人有公義作守衛,正直人的義必拯救自己。挪亞是個義人,神用洪水毀滅世界的時候,在方舟裡得蒙拯救(創六9,七1)。神紀念義人亞伯拉罕,在毀滅所多瑪的時候,打發羅得從傾覆之中出來(創十九29)。

反之,惡人必被自己的罪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惡如繩索纏繞(箴五22),邪惡的人卻必被罪惡所傾覆。

7節:假作富足的,卻一無所有;裝作窮乏的,卻廣有財物。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有人假裝富有,其實一貧如洗;有人裝作貧窮,卻是腰纏萬貫。

這是一種兩極的社會心態,也是一幅現實的浮世繪。腰纏萬貫的富豪,衣著簡單,外表顯出寒酸的樣子,財不露白,其實是貪得無厭。有人衣冠楚楚,一副富豪貴人的模樣,實際上是囊空如洗的窮人。

這則箴言的用意是教訓人不可以貌取人,正如俗語所說:「人不可貌相」。另一方面也在教導人做人要誠實實在,不可故弄玄虛,使人莫測高深。腰纏萬貫的人不要故意裝窮,塞住憐恤的心,一毛不拔。應該慷慨施捨,廣行愛心。貧窮的人也不要裝闊,借錢亂花,弄得負債累累。

8節:人的資財是他生命的贖價;窮乏人卻聽不見威嚇的話。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有錢人花錢贖命;窮苦人不受恐嚇。
《思高譯本》譯為:富人的錢財只是性命的贖價,窮人卻沒有這樣的威脅。

富足人家財萬貫,常有被綁架之虞,他必需花錢來贖自己的性命。窮乏人身無長物,沒有盜賊覬覦,也無被綁架的威脅。

這則箴言也勸人不要倚仗錢財。因為錢財多,煩惱也多,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傳五10-12)。「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叫他長遠活著,不見朽壞;因為贖他生命的價值極貴,只可永遠罷休。」(詩四九6-9)。保羅告訴提摩太:「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

9節:義人的光明亮(原文是歡喜);惡人的燈要熄滅。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正直人如閃耀的光輝;邪惡人像快熄滅的燈火。
《當代聖經》譯為:義人的生命燦爛輝煌,惡人的道路卻是黯淡無光。

「光」、「燈」是生命的象徵(參:伯三20),代表善行(太五15-16)、前途(箴四18-19),也含有家族延續不絕的意思(王上十一36)。神的恩惠如光在義人的家中照耀,使他生命充滿活力,幸福長壽。他的善行也如光照亮別人,因此他的前途光明,後裔也蒙神賜福,歡喜快樂。惡人的品德敗壞,雖然家中有時也有光明(神恩),但那種如豆的微光,經不起風吹或震動,終久歸於熄滅。因此他的前途黯淡無光,他的後裔也沒有神的賜福。

10節:驕傲只啟爭競;聽勸言的,卻有智慧。

《當代聖經》譯為:自高自大的人,徒釀紛爭;虛心受教的,才是明智。
《思高譯本》譯為:傲慢只有引起爭端,虛心受教的人才有智慧。

「驕傲」就是高抬自己,輕視別人。這種自高自大好勝的心,很容易與人發生衝突,常招來紛爭,製造許多麻煩。驕傲的反面就是「謙虛」,看別人比自己強,樂意接受人的勸勉指導。智者告訴我們「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謙遜人卻有智慧」(箴十二15下,十一2下),故聽勸言的,卻有智慧。

11節: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加增。

《呂振中譯本》譯為:迅速得來的財物必迅速消滅;逐漸積蓄的必逐漸加多。
《當代聖經》譯為:不義之財,不能久享;勤儉積蓄,財富就必增多。

「不勞而得之財」是指不義之財,如從賭博、偷竊、受人賄賂饋贈、貪污而得之財,用不正當手段得來的財物,來的容易,去的也容易。因此智者告訴我們「不義之財,毫無益處」(箴十2)。

「勤勞積蓄」是指白手起家,勞苦經營,他們涓滴細流,聚沙成塔,逐漸致富。這些經年累月努力換來的,必會小心翼翼善加應用,不會揮金如土,將其消耗淨盡。

12節:所盼望的遲延未得,令人心憂;所願意的臨到,卻是生命樹。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希望幻滅,心靈隨之破碎;願望實現,心裡充滿生機。
《當代聖經》譯為:盼望遲遲不實現,使人憂傷;理想達到,就會為人帶來快樂的人生。

這是作者人生的經驗,是有關人心焦慮的寫照。俗話說:「人生最悲痛的,莫過於願望消失;最使人焦急的,莫過於願望遲延。」當你對某一事物懷有願望時,巴不得立刻得著或持有,若遲遲未能兌現,就開始焦慮,繼而徬徨失措。但若隨心所欲如願以償,所企盼的事水到渠成,則心中喜樂,精神百倍。這種情形猶如一棵「生命樹」,結出美好甘甜的果實,令人充滿喜樂,心滿意足。

不要過於追求屬世的物質與財富,因為它永不能滿足人們的渴求與希望,其結果只是失望與虛空。主耶穌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27、63)

13節:藐視訓言的,自取滅亡;敬畏誡命的,必得善報。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藐視教訓,自招災禍;聽從訓誡,穩妥安全。
《思高譯本》譯為:誰輕視法令,必遭滅亡;誰敬畏誡命,必得安全。

「藐視訓言」和「敬畏誡命」心態不同,其結果自然不同。因為誡命是燈,法則(或譯:指教)是光,訓誨的責備是生命的道(箴六23),神的兒女豈可不看重遵行呢?「藐視」就是輕忽不加注意和鄙視的意思,藐視訓言的,是自招災禍,自取滅亡。「敬畏」就是以神為父,抱持畏懼的心樂意聽從。聽從訓誡的,必得善報,穩妥安全。「惡人必被自己的罪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惡如繩索纏繞。他因不受訓誨就必死亡;又因愚昧過甚,必走差了路。」(箴五22-23)

這則箴言的教訓與《申命記》二十八章的記載相吻合。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謹守遵行祂的一切誡命,福氣必追隨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你若不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不謹守遵行祂的一切誡命律例,咒詛必追隨你,臨到你的身上。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3/01/2008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