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35期2022年4月)
宗教教育:淺談親子關係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前言

有回跟幾個同事同車,途中閒聊起了管教的問題。開車的女同事抱怨自己的小孩超難管教,毫不保留地細數了其一女(國中)、一男(國小)的行為,可真是劣跡斑斑、罄竹難書呀!這位同事還說,自己的先生是國小老師,其年資已超過二十年;在學校不僅教學、當班導都受到師長肯定,在學生心目中能受到歡迎,在家長當中也深獲好評。雖稱不上是模範教師,但絕對算得上是很會教導孩子的優良教師,可怎麼就教不好自個兒的孩子呢?真是怪呀!

由於跟這位同事很熟,聊起這類的「家務事」也不覺得見外,索性就跟她開了個玩笑;我搭腔說:「那還不簡單,叫妳先生把他們當成別人的小孩管教就行啦!」她先是愣了幾秒,接著噗哧地笑了出來,說著:「這是在說我先生只懂得教別人家的小孩嗎?哈哈哈!回家就跟他說,那兩隻是我外面偷生的,這樣肯定就能教好。」

語畢,大夥又是一陣狂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親子互動的拿捏

這則笑談雖然是同事間開開玩笑的戲謔對話,但「把自己的小孩當成別人的來管教」之說法,的確是可以商榷的議題,也就是管教孩子應該有「分寸」的問題。對於管教自己的兒女,與管教別人的孩子相較之下,在同樣的議題上,所持的態度與所拿捏的尺度絕對不同,這正是當下親子關係矛盾的問題點之一。

舉例來說,學生或朋友的孩子來諮詢升學或就業的事,一般都會基於中立的角度去分析各項利弊得失,但通常只會是建議,而不會「強烈」要求諮詢者得照你的想法去做;然而,如果面對兒女來問同樣的事呢?一樣會基於中立的角度去分析各項利弊得失嗎?我想不會那麼簡單的!

通常父母會以了解自己兒女的立場,更深入的去剖析最有利於孩子的一切;這時父母只會建議嗎?沒那麼簡單,應該都會希望甚至要求兒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這就是「別人的孩子」與「自己的兒女」之間的差異。因為,父母總是為了孩子著想,設想得更多,無非就是希望找出最好的方式。可是,卻時常聽到父母總是抱怨孩子不能理解其用心、不願體諒其心意;甚至,還會刻意唱反調,難道做兒女的真是喜歡如此「忤逆」父母嗎?

試想,兒女的年紀都很輕;即使是上了大學,也還比父母少個二、三十歲,當然在社會經驗、思慮成熟度上肯定差上一大截,怎能要求小孩子去明白,成人基於經歷及知識所分析的結果呢?很明顯地,是愛兒女的心態與出發點,讓父母失去了應有的立場,遂無法拿捏好那個「分寸」,而容易造成親子關係上的緊張、甚至衝突。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三21)。

這兩節經文都提到「不要惹兒女的氣」,是教導父母不可過度使用長輩的權威來管教兒女,以免讓孩子產生壓迫、心生反感,致使親子關係出現矛盾。

在父母不當的管教下,已經讓孩子對於他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灰心喪志,不僅會產生很深的自卑感、影響發展,嚴重者還會自暴自棄,自甘墮落,做出一些令人費解的行為來。父母的愛是不容質疑的,做兒女的最清楚不過了,又怎會抗拒呢?原因是兒女所需要的並不是父母所給予的,而父母想要的理解、體諒,兒女現階段又剛好都做不到。你應該不會太期望別人的孩子,能夠充分理解、體諒你的苦心吧!身為老師、朋友,就是照著該有的分際,如實地盡己所知、所能,教育學生、給出建議。如此而已,便能互動順暢,常保交流,絕不會有過度的期待。

其實,在每個階段中,兒女所能做到的,就是給父母一份信任;而恰巧做兒女最想要的,也是來自父母對他們的信任感。兒女能信任父母,就像別人的孩子信任你能帶給他中肯的建議一樣,他們都會認定你是為他好,自然不會抗拒你所提出的意見、忽視你的存在。父母的信任,一向都是孩子自幼建立起「自信心」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幫助他們邁開腳步、勇於嘗試錯誤、坦然接受挫折的能力。因為信任,父母放開牽拉他們的小手,使得孩子可以開始自由地行走、奔跑;雖然,也會跌倒、仍會受傷,但不會阻礙他們繼續行動。信任讓他們慢慢建立起自信,習得更好的能力。

稍長,父母對兒女的信任等於是對他們的肯定,讓兒女感受到重視與價值。在父母能對兒女產生信任之後,自然可以放心讓兒女在許多事上獨立思考,逐步容納他們的意見。進入這種善(良)性的循環後,很快地,你會開始發現,孩子慢慢懂得理解父母的心思、願意開始去體諒父母的苦心了。而且,這也正是為人父母所要訓練、教導兒女的要事之一。兒女終究要獨立,遲早要離開父母,儘早讓他們能夠「獨立」、「自主」,不正是每位做父母的人最期盼的事嗎? 


 
維繫親子關係的原則

從管教孩子的話題,聯想到了舊約的祭司以利。

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因為要還向神所許的願,他自幼便被送到聖殿裡,在那裡開始學習敬拜、服事耶和華真神的大小事。祭司以利就成了當然的教師,可是撒母耳的年紀還小,以利便要兼任起父母親的職責,負責他的管教問題。從聖經來看,撒母耳的一生遵守神的律法、誡命,以利對於他從小的教導功不可沒。以利教導別人的孩子是成功的,可是在教導自己的兩個兒子,卻是失敗的。聖經記載他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是惡人,不認識耶和華,而且兩人的罪行在耶和華面前甚重(撒上二12、17)。看來,以利在管教及親子關係上都有很大的問題。

我所吩咐獻在我居所的祭物,你們為何踐踏?尊重你的兒子過於尊重我,將我民以色列所獻美好的祭物肥己呢?(撒上二29)。

我們看見神責備以利,說他尊重自己的兒子勝過於尊重神,放任他們胡作非為、藐視神的祭物、使耶和華的百姓犯了罪。這是他在親子關係的另一個問題:顯然以利並沒有「惹兒女的氣」,卻也沒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做父親的雖然能尊重孩子,但孩子卻不懂得要尊重父親,也不懂得要尊重真神,甚至已經得罪神,還不知大難即將臨頭。

人若得罪人,有士師審判他;人若得罪耶和華,誰能為他祈求呢?然而他們還是不聽父親的話,因為耶和華想要殺他們(撒上二25)。

以利的兩個兒子已經成人,不聽父親的勸導,這絕對是從小養成的問題。自幼沒能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想要再導正他們,作為父親的恐怕是心有餘力不足,為時晚矣!

父母想以權威要求兒女百依百順的時代已經過去,現代的父母開明,鮮少有推崇父權至上的管教方式。何況,孩子也不吃這一套,但因著少子化的社會風氣,也讓管教出現扭曲,以致親子關係變得不正常。矯枉過正的後果,造成現代父母多偏向一味地順從孩子的性情。看來,似乎已是社會的主流價值,但所衍生的問題卻層出不窮,基督徒萬不可隨波逐流而喪失管教之責。因為,討好式、補償式的管教方式,都只是父母便宜行事下的產物,非但無法讓親子關係得到圓融,反倒在變相縱容孩子,終究會產生予取予求的習性,主內父母不可不慎。

然而,好些親子關係的丕變原因,恐肇因於孩子的學習態度與成果,特別是學校課業成績的表現。臺灣是個極重視考試成績導向的教育環境,家庭對孩子課業成就的投入與期許不在話下。當孩子開始關注於「功課」的學習時,即使是「課外的才藝」,都被父母、長輩賦予高度的期待;往往在期待落空之際,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學習與壓力,導致親子之間產生矛盾,逐漸形成芥蒂。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在一次次的不滿意中(自己或父母不滿意)受衝擊,甚至被擊潰,很可能因此而累積情緒上的不滿,進而引爆出衝突,遂導致關係的決裂。

此刻,做父母親的可能都已經忘記了,從小是如何鼓勵自己的孩子學習的!撇開吃奶的本能不說,當孩子學會自己拿著奶瓶喝奶、喝水時,我們是給予什麼樣的稱讚與肯定?於是,他們能自信地往爬行、走路的學習歷程前進。父母還記得孩子放開手跨出那一步的喜悅嗎?還記得當時所發出的讚美與鼓勵嗎?還記得孩子臉上那份自信與快樂嗎?(你已經多久沒有看到孩子和自己的笑容了?)

當我們的孩子持續在父母的鼓勵、讚美及肯定中成長,憑藉著所建立的自信心,便能勇敢地面對每一個階段的學習。若是遭遇挫折卻得不到鼓勵與幫助,反倒是責備、嘲諷與高壓般的傷害,這種內外夾擊的挫敗與壓力,很容易讓自信心崩潰,而最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選擇逃避。

孩子的自信心一旦失落,想要重建談何容易?面對挫敗一旦採取逃避、綣縮至自己的暗處角落,想要再走出來恐怕得大費周章;即使走出來,也不見得可以恢復到先前的狀態。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所形之於外的表現會愈發扭曲。不論是有意或無意的行徑,都會對自己或他人產生影響,甚至傷害,這恐怕是為人父母所始料未及的。只是,及至發現問題叢生的嚴重性,恐怕為時晚矣。許多父母只想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卻未曾留意,自己的作為很可能讓孩子輸在中途,甚至到不了終點。(註一)


 
結語

好的親子關係不但使家庭和樂、溫暖,沒有兩造針鋒相對的態勢,也能讓父母親在管教的事上省心、愉快,是所有家庭追求的。然而,父母的管教方式,對於親子關係有著絕對性的影響。既不能一味地討好、姑息其性情,也不可高壓管教,以威權壓制其性向。兩者都是極端,既不符合人性,亦不合乎聖經的教導。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詩一二七3)。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教導,父母不該將兒女視為自己的,以為愛怎麼管、怎麼教是權利、是自由,那就大錯特錯了。管教兒女是管理神的產業,父母就是託管,要竭盡心力來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現代的父母喜歡「照書養」,但基督徒應有所分別,而不該是按照名嘴、專家的大作來教養兒女。「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主的教訓和警戒是什麼?就是主的話語,就是這本聖經的教導。父母的確要「照書養」,而這本聖經才是你所該遵照的指引書。

按聖經的教導教養兒女,才能讓孩子有穩固的信仰根基。即使在父母的關注所不及之時,或力有未逮之處,只要有神的眷顧在身上,有神的指引成為幫助,孩子在面對挫敗之時,便不至於落入孤單無助而不知所措的處境。基督徒的家庭中,一定要讓神的話語成為親子溝通的基準。只要有基督的信仰成為家庭的價值標準,則家人必同心,親子關係必和諧、親近,為人父母也永無後顧之憂矣。 


註一:
衛福部前年六月中公佈2019年國人死因統計,自殺居15至24歲青少年死因之次;其自殺死亡率已連三年上升,而且創二十四年新高。
PDF 下載

作者: 僕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2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