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36期2022年5月)
宗教教育:陪伴孩子面對挫折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前言

衛福部於2020年六月中旬,公佈了201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其中,在1至24歲,事故傷害居死因之首;在15至24歲,自殺則居死因之次。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已連三年上升,而且創24年新高。官方引用專家的研究報告指出,年輕族群自殺和死亡率上升,原因之一是家庭功能不再,孩子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及陪伴。

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問題與人際、感情、課業及家庭關係有關,如家庭關係薄弱,則青少年無法從中獲得支持的力量,便很可能走向極端方式,而自殺僅僅自我毀滅的手段之一。這個訊息,很值得教會及父母投入關注,以作為家庭及宗教教育發展之參考。


 
孩子每天都要面對挫折

手機的家庭群組中傳來小女的訊息:面試沒上啦~嗚嗚!接著是一張CONY兔兔仰天跪哭的貼圖。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只能勉強地回了一張「不知所措」的貼圖,並尋思著晚上通電話時該如何啟齒;群裡的其他人則沒出聲,顯然都跟我一樣,不知該如何是好,因為結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想。

筆者的小女為了校外實習申請,已經花了好幾個月時間準備。從機構參訪、撰寫報告、遞出申請、模擬面試、到最後機構主管面試,可謂戰戰兢兢、嚴陣以待,絲毫不敢鬆懈。如今,慘遭挫敗,被無情地刷掉了,難過的心情不言可喻。

於此,父母都不是專業人士者,面對孩子的挫敗大多是焦急不安、或是自責;甚至,弄巧成拙、愈幫愈忙。我與內人雖非十足的啦啦隊、豬隊友,卻也無計可施;畢竟,我們都外行,很難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僅能提些建議,希望從中端詳出未能設想周到的細節,或許還能找到盲點,尋求補救。

為了這實習,姐姐們幫了不少忙,全家人在每天的約定禱告時間中也不住地代禱,祈求主的帶領;如今,主並沒有按我們的心意成全,這可是我們同心合意祈求下的挫折。

她應該沒想到會落選,此刻的心境恐難以在短時間內平復。現階段的她,應該只懂得祈求主「拔刺」、為解決眼前的難題而禱告,尚無法體會到「主恩夠用」的心境(林後十二8-9)。但沒有關係,總有一天,她將會明瞭主的心意是什麼、禱告所沒有成就的意義是什麼;而我們其他人所需要不斷學習的,正是相信主的預備、對主的順服,以及願主旨意成全的祈求之種種操練。

當天晚上,小女與內人談了許久;感謝主,她的心情已經平復許多,開始尋找補救的措施。她擬出了幾個方案,其中有需要師長協助的請求,卻不知該如何進行。我們給出了進行的次序、應對師長之建議,再加上為她禱告的保證,相信小女對此番挫折的對應,一定較兩年前好多了。

上次傷心、難過的事,是面對主內好友的驟逝,長大以來第一次重大的情感挫折。自小一起在教會長大、同年紀的同靈,在聚會結束回家途中因車禍離世。這個事件重擊了她,久久走不出哀傷的情境,沒有辦法接受旁人的安慰而釋懷。我很能體會她的悲痛,因為這孩子與我們甚親近,情同家人;手機裡滿滿是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服事的照片;群組裡也記錄著他們為挫折、難過、相互打氣、安慰的字句、貼圖和經文……。

在那些日子裡,常在獨自駕駛的時候,一想起這個孩子,淚水就在眼眶中打轉,腦海裡都是她的笑容、喊著我叫阿伯然後鑽上我車子的聲音。大人都尚且難以停止哀慟,何況十八、九歲的孩子,她又如何能輕易地面對如此變故。記得那段日子裡,女兒變得寡言、幾次對話仍是欲言又止;不多的語句中,充滿著「為什麼」的疑問。我知道她找不到答案、也接受不了答案。只能默默地禱告,求主憐憫、安慰,能牽著她的手走出悲傷。

其實,孩子每天都在面對挫折,大小不同而已。舉凡課業學習、人際關係、聖工服事、信仰疑惑、親人感情等等,她不說,父母不一定知道,更談不上加以關注或協助了。就算她說了,也不一定留心傾聽;除了課業以外的,大都引發不了父母的注意,只當成是些許的不順遂而抱怨罷了。這種不以為意的回應,漸漸的,孩子懶得說了,說了也是白費唇舌、自討無趣。孩子所需要的溫暖、支持,就在父母的忽視中被無情的拒絕了。

感謝主,內人對此非常重視,也願意花費心思來做。

當孩子開始上幼幼班時,內人就喜歡與她們談談一天所發生的事情;什麼事都可以談,她都可以耐心地聽完、耐性地回答,讓孩子不覺得在說教。沒有壓力,自然願意把心裡話說出來,二十多年以來沒有間斷,早已養成自然而然的習慣。

記得在小學的時期,內人因下班時間較晚,回到家孩子已經在睡覺,沒辦法與她們說說話,她便讓孩子將想對媽媽說的話寫在筆記本上,她也會將回應寫在下面;用這個方式來克服因作息不同所造成的阻礙,使親子之間的溝通沒有因此而間斷。

內人相信,陪伴能讓孩子在面對挫折時,不會孤單、無助。情感上的支持讓她們獲得溫暖與信任,此時要她們向主禱告、祈求的勸勉才聽得進去;再加上父母代禱的力量,深信孩子能夠在挫折中平安成長。

如今,孩子都已經長大在外地讀大學、研究所了,她仍堅持每天晚上與每個孩子通電話。有時候閒聊個幾分鐘、說說笑笑;有時則會鄭重其事地談上半個鐘頭、甚至超過一個鐘頭。談完了,我也就知道有事情要代禱了。

夫妻能一起跪下來、在主面前為心愛的孩子禱告,有負擔、有交託,孩子的事也操練著我們對主的信心。夫妻都能夠在主裡成長,為著同樣的目標關心,感覺到這是一件很美、很難以形容卻很值得感謝主的事。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屬於神的

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即便在同一個家庭環境中成長,他們的觀念、應對的方式、能力也大異其趣。

老大自幼是個天真活潑、又具有創意的孩子。她喜歡舞蹈,擁有豐沛的創造力,每每將當下所學、配合所聽到的音樂設計動作,教給妹妹;也會憑著想像力編故事,說給妹妹們聽,就像老師對著小朋友一樣,好不快樂。其實,我們應該要順從她的興趣、鼓勵她往喜歡的事情發展。然而,做父親的我思維僵固,認為這種天真的個性不利於學業,舞蹈也不該成為職涯的選項;遂在嚴格的督促下,打擊了她的自信心,造成她的學業成績不進反退,甚至不理想,國小、國中畢業的成績都落於後段。會考成績不佳,我責怪她不夠努力,狠心地讓她讀「國四」,為重考做準備,順便磨練一下心志。

老大一向順從父親的威權,乖乖聽從安排;但在準備重考的那一年,卻在補習班中受盡煎熬。不僅課業繁重(程度本來就不好),班上更是龍蛇雜處,其惡劣的程度更甚於學校。當時,我們根本沒有能力幫忙什麼,只有萬般的無助與無奈,後悔做了錯誤的決定。

然而,很感謝主,因著內人的陪伴與鼓勵,國中年紀的她竟能祈求主的幫助,靠著主的安慰與帶領,克服了眼前的挫折與逆境,順利度過了艱苦難耐的一年。顯然,這是自小的家庭與宗教教育發揮了功效,主耶穌成了她倚靠的力量。雖然,經過一年的努力並沒有明顯提升學業成績,但在此所經歷的挫折、倚靠主所勝過的成功經驗,成了她往後人生中非常寶貴的體驗。不管是在高中裡,班級中多的是家境優渥的同學,彼此之間拉幫結黨、相互較勁、勾心鬥角,她仍可以維持不錯的人際關係、把持住自己的信仰,不受到金錢、物質的誘惑。

上了大學以後,發現班上同學無心學習者眾,考試作弊也是稀鬆平常的事;學校不以為意、形同默許。女兒知道這不是她想繼續待下去的環境,為避免沉淪、遭受同流合污之試探,毅然決然報名轉學考。感謝主,順利從後段私校考上國立大學,脫離了那不堪承受的環境!

進入新學校後非但沒有一帆風順,反倒是大小難題接踵而至。補修學分、團契、教會事工搞得昏天暗地、人仰馬翻;但她不以為忤,深信主讓她考到這裡來,一定有著祂的美意,只要盡力、順服就是了,主必有安排。

我們沒能幫上什麼(其實我們也不知道該做什麼),依舊是關懷、給予情感上的支持,讓她感受到陪伴,並非獨自面對困難,再加上傾聽與代禱,如此而已。但主已經讓我們看見她更加成長,眼前這些困難、挫折都不會大過於國四班的程度;然而她已經有了信心、體會與祕訣,相信倚靠主的能力,必定能夠克服這些問題與失敗的情緒。我們深信女兒逐漸成熟了,往後的人生道路上,她一定可以照此來面對一切的挫折。


 
孩子的挫折常來自親人與自己

孩子的挫折經常來自於「否定」,外人的否定讓他們的前進受阻、甚至倒退;然而,親人的否定,尤其是父母的殺傷力最強,它能摧毀孩子的自信心。不必有挫折,光是過平常的日子,都足以讓他懷疑人生。

挫折從孩子踉蹌學步就已經開始,只不過當時有父母的陪伴與鼓勵,讓他們有跌倒了肯繼續爬起來向前行的勇氣與激勵。家庭教育、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都逐漸成為他們的陪伴;只不過,有些是正面的幫助,有些則是負面的打擊。

從聖經可以看見大衛在少年時所承受的挫折,雖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但稍長之後,周遭的人開始否定他,相信所受的挫折不會太小(參:撒母耳記上)。顯然,自小的教育讓大衛勝過了挫折。

首先,父母否定他。當先知撒母耳通知耶西和他的眾子自潔,邀請他們來吃祭肉,為膏立國王做準備時,耶西只叫了他的七個兒子,獨獨遺漏了大衛;這不是不小心、而是故意的!因為,父親認為他不夠資格(撒上十六5、10-12)。

其次,先知否定他。當撒母耳看見以利押時,心中已經認定這肯定是神的受膏者,要不是神提醒他不要光看外表,先知壓根兒都沒想到耶西會排除大衛(撒上十六6-7)。
再者,兄弟和掃羅都否定他。歌利亞陣前叫戰之時,眾人都瑟瑟縮縮、恐懼畏戰;大衛正好奉父命到營中探視兄長的平安。豈料,竟遭長兄以利押斥責,說他擅離職守、放著父親的羊群不顧,心裡有著驕傲與惡意,特地跑到前線看熱鬧來了(撒上十七28)。

掃羅也否定大衛、阻止他與歌利亞交戰。掃羅認為大衛年紀太輕,又沒有作戰的經驗,不可能是對手(撒上十七33)。最後,連敵人都否定他。歌利亞譏笑大衛,拿著杖是要來趕狗的嗎?他還恐嚇說:只要大衛敢進前來,就要將他的身體撕爛,丟給空中的飛鳥和田間的野獸吃(撒上十七43-44)。

不管是有意或無心,就算是言語、對待,都會造成否定的傷害。這是經常發生在生活上的,不論來自於外人或親人,都是難以招架的挫折感。想想看,我們對孩子所說出的話是激勵?還是否定?

然而,就如彼得所受的挫折來自於自己——自以為堅固的信心、不察的軟弱。在三次不認主之後,他的心崩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讓他不知所措、無以面對;滿心的懊悔使其痛哭,這才想起主曾對他說過的預言。


 
結語

信心不但是建立在成功的經驗上,更需要建立在挫折的基礎上(羅五4)。成功容易讓人自滿、自以為是;挫折卻可使人謙卑,懂得要尋求主的幫助。這才是信心的源頭、幫助的力量(申八11-14)。

父母要陪伴孩子面對挫折,才能在失敗中建立起信心。自小的家庭教育、宗教教育,都會成為孩子無形的陪伴、永遠的陪伴與幫助;由此所建立的信仰,方可憑著信心向主支取源源不絕的能力,自然有餘裕之力面對一切的困難與挫折。
PDF 下載

作者: 僕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2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