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墨笛整理

回首過往話主恩


有次長老於睡夢中,看見一雙手,自己就是中間的那個「中指」。過了不久,接獲總會公文,得知差派調往台中教會。「台中教會!」一想到未來將要在總會所在地駐牧便食不知味,寢食難安,整整一星期,日日煩惱。

傳道娘眼看著他嘆氣、難過,就安慰他:「你當傳道,不是你能幹,是主耶穌讓你作的。主耶穌要你去,你就去,煩惱什麼呢?」想想,這是神的安排,他只有順服。

1970年駐牧台中教會,2年後卻因每日聚會的領會壓力,加上負擔人數眾多的大教會,協助探訪、參與各項事工,又需關懷南投、中區等鄰近之祈禱所,工作量至為繁重。2年多年來疲憊不堪,產生求去念頭。

傳道娘尊重丈夫的決定,同意他離職。幾天後,睡前禱告結束,她逕自數算獻身多年來的恩典,經濟穩定、神蹟奇事、生活點滴……一路行來恩典滿滿。接著她說:「你要辭職是好,但主的恩典那麼多,萬一神不喜悅怎麼辦?」

這一席話,重重地打在心坎,勾起真神同工同行的回憶,激盪胸臆感恩的心,讓自己徹徹底底打消「離職」的念頭。在這樣軟弱的時刻,因著信心單純的太太適時安慰和提醒,再度拾起對神的信心。

擔任傳道許多年來,再怎樣艱難之熬煉,主的權能都帶領他飛越障礙,更何況是現在?神所安排的配偶是最好的:若非傳道娘對真神極大之信心,不會嫁給未曾謀面的他。站在前途分岔路口,因她陪伴得以選擇正確之路。

以撒式現代版婚姻


這段婚姻可謂《創世紀》「以撒」婚姻的現代版:42年前,他跟著黃為真傳道在彰化縣實習,台總總負責簡益真長老十分關心這個26歲實習傳道的終身大事,想起吳以諾執事有個女兒,年紀雖比他稍長,但個性乖巧溫順,適合當傳道娘,因而居中介紹,「你什麼時間有空?來看看這位姊妹?」簡長老問他。

他知道簡益真長老為人嚴謹審慎,只要是他提的姊妹,未來絕對是個賢淑的傳道娘。就因「信任」長老的眼光,便很明快地回答:「只要你認識就可以了,我何必要看?」一個月後告知母親,徵詢意見,企盼她與女方見面。母親也是位大有信心的信徒,不在意家世背景與外貌,她回覆說:「你都不用看了,我何必去看?」

這齣婚姻劇本,就如聖經亞伯拉罕的老僕人,以智慧和忠心穿針引線,男女主角和雙方家長尊重神帶領的信心,劇情快速上演且高潮迭起。1961年4月,簡長老替拿男方拿著訂婚戒指、禮物等用品到朴子教會下聘,6月於鹿港自宅舉行婚禮。

婚禮當天,男方租大遊覽車前往朴子接新娘,新郎新娘同坐了3小時車程才抵達鹿港。途中,兩人始終靦腆不敢相望,害羞得不曾說過一句話。

「如果能當傳道娘也很好」年輕時,長老娘對傳道者形象十分仰慕。神成全她的夢想,藉由生活各項考驗砥礪事奉的強度。

靈戰體驗神恩


1965年許長老奉派駐牧台南與麻豆教會,傳道娘住宿梅山管理會堂。教會顧及她的安全,特別安排一位姊妹晚上陪伴她。沒多久,姊妹就沒再來,她就勇敢地一個人住宿。後來吳謙和執事覺得需要關心傳道家庭,就叫自己的女兒陪伴她。

長老從信徒耳中得知這位姊妹離開,心想:是不是太太和她吵架,不然怎會離開?回家後,便向太太追問原因,但太太亦不知何故。梅山教會信徒口耳相傳,才明白原委:這位姊妹夜間睡覺時,受魔鬼侵擾壓迫,受到驚嚇而離開。同時睡在一起,傳道娘卻相安無事。

知道真相後,神賞賜她真正的平安,從未擔心魔鬼是否會找上她,或怎樣作弄她。內心平靜,每日安然入睡,她相信這種膽量是出自神慈愛的保守。

1972年6月,有次兒子佳約作功課時,魔鬼站在身邊看著他。

「你走開!你不走,我就用掃把趕你!」他揮著手,一臉氣憤地對著死賴在旁邊的「人」說話。媽媽遠遠地看著9歲的兒子佳約,獨自一人不知對誰講話。

晚上聚會時,台上講道的黃為真傳道注意到座位上的佳約正用腳踢旁邊,卻不知到底在踢什麼。會後禱告,佳約寫了張字條,請教會特別為他代禱。佳約告訴媽媽:聚會時,旁邊坐著一個面貌醜陋的魔鬼不斷打擾他,甚至聚會結束,還走在前面纏著他不放,但媽媽始終沒有親眼見過這個面貌甚醜的魔鬼。

彰化發生612水災,雨勢滂沱,大水高漲淹入住家。許長老很擔心家裏情況,急忙趕回家探望。雖然家裏已經清掃乾淨,正巧長老娘帶著孩子,準備到台中教會請長老按手禱告。「我的胸口好像被石頭壓著……好難過」見到他一副痛苦的模樣,許長老萬分心疼,卻清楚知道他遭受此事,是牧會時,聖靈同工趕出魔鬼,魔鬼不服,轉而報復家人。

1972年5月當他打消離職念頭,神再次堅固信心之後,過了1個月,信徒傳福音給一位犯鬼的同事林足惠,共有146個魔鬼住在她裏面,使其身心飽受折磨。許長老生發憐憫的心,堅信主必定醫治這種瀕臨破碎的家庭,唯有倚靠神的救贖才能得著釋放。為此,長老每日禁食禱告,專心面對棘手的靈戰,因此,部分魔鬼被趕出來。

7、8月正好佳約放暑假,許長老將佳約接來台中教會同住,每日禁食為他和林足惠禱告。有次佳約夜眠時,看見魔鬼變成一團頭髮,在眼前轉動,他立時奉主耶穌聖名趕鬼,這時主耶穌出聲:「不要怕!我賜給你寶劍。」他接過寶劍,隨即將魔鬼打得落荒而逃。後來與林足惠談起這件事,林足惠也看見一團轉動的頭髮。

經歷三個月艱苦的靈戰終於得勝,魔鬼全被趕出來。長老娘從靈戰中深深感受到傳道作聖工,背後非常需要家人的支持代禱,就如聖經所說:「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魔鬼藉著破口、家庭問題,擾亂聖工發展,傳道家庭豈可不慎?

神保護如眼中瞳仁


1969年許長老駐牧基隆教會,長老娘協助管理會堂。當時會堂位於武昌街後斜坡上,坐落於陡峭的山壁底腳。有次山崩,落石夾雜泥沙滾進會堂內,正巧傳道娘回到鹿港,逃過一劫。

沒多久,有次正在廚房煮飯,突然聽見屋頂傳來陣陣撞擊聲,心想:「是哪個調皮孩子做的?」接著一聲轟隆巨響,飛沙走石,一大片土石頓時覆蓋通路上,延著山腰向下滾落。正在會堂休息的沈政憲傳道驚覺狀況危急,一刻也不遲疑地拉著許長老娘快速衝出廚房,順著窄路連忙往外跑。剎那間,眼睜睜看見第二波大土堆飛瀉而下,覆蓋在剛才的逃生路徑。

若非急速離開現場,很可能已被活埋於土石中,無法逃生。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詩一二七1)

神的名仍當稱頌


1990年12月24日,許長老正在東部協助聖經講習,接獲噩耗趕回家鄉台中。離家僅隔幾日即天人永隔,為人父者情何以堪?獨子佳約車禍慘死異鄉,更驚駭的是:以車禍現場輪胎痕跡研判,肇事凶手手段凶殘,顯然欲置之死地,車禍後幾次強行撞擊再駕車逃逸。獨子身後留下妻子、2歲女兒和懷胎5個月尚未見過父親的胎兒。

長老夫婦痛苦不堪,多年作工雖有神明顯同在的證據,但此刻經歷操練,嚴酷地考驗著他們對神的信心。歲月伴隨不明究理的哀慟,更難過的莫過於面對旁人質疑他必是犯罪,才遭致真神懲治的眼光。再多話語也喚不回愛子,「我所遭遇的是出於,我就默然不語。」他們不願辯解,獨倚靠聖靈幫助,以禱告與道理療傷止痛。

獨子離世後10年間,他們每當憶及往事,總忍不住老淚縱橫,雖不明白為什麼?但「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夫妻倆默然接受神的旨意,不敢有絲毫怨言。有次長老終於頓悟:我再這樣下去,要怎麼做聖工?或許兒子離世後,自己再不用分心為他擔憂,更能全心全意事奉教會。事已至此,理當放下懸念之心,好好往前走。

這一關卡,致命的一擊,椎心的刺痛,因抓住神的應許蒙受安慰,放下之後重新得力,再次義無反顧、勇往向前。

毫無遺憾的事奉


「許長老擔任總負責、宣牧處處負責期間,長老娘的角色會不會成為您的壓力?」筆者提問。

多年來,長老未曾在她面前提過人事問題。擔任宣牧處處負責期間,每逢宣牧會議討論傳道調動,家中常接到教會負責人來電詢問人事問題。但長老娘的「不知」,反而讓自己毫無壓力。

每次會議,長老必住宿總會事先了解案題,禱告倚靠神。主持會議把重要議案優先處理,並鼓勵與會者踴躍發言。長老娘未有絲毫怨言,畢竟丈夫已獻給神,有時雖孤單,但這乃成全教會事奉,神必定眷顧傳道工人的家庭。

對許長老來說:長老娘雖無口才與學問,卻是具有內在美的「牽手」。當初嫁進由9個兄弟組成的大家族裏,不但要與嫂嫂們輪流起灶,掌理20多人的飯食,還必須種甘蔗、種花生,挑著菜籃去切菜;下田幫忙播種、插秧、拔草,農忙時一起割稻、曬榖……。

那時家境艱苦,早期房子都是用竹子編成,牆壁塗上牛糞,曬乾後再抹石灰,長老娘並不嫌棄。新婚時每個月將總會生活費全數交給母親支付家用,用自己的積蓄打理日常所需,她勤儉持家,記帳控制支出,與家人相處融洽,讓長老得以專心事奉,毫無後顧之憂。

22年前,他們領養五歲的佳約,雖非親骨肉仍視如己出。1990年佳約車禍離世後,他們將遺孀與2個孫子接回台中照顧,長老娘除了料理家務,還經常陪著年幼的孫女讀經禱告、讀書、看五線譜。

充滿體諒的愛


2002年因長老屆齡退休,希望年輕一輩接棒,讓優秀人才承繼教會聖工,故申請退休。

退休後陪伴長老娘的時間雖然多了一些,但長老退休後仍忙碌,受邀參與講習會、神學院工作、關懷教會、積極協助聖工,不斷靈修與事奉。她的愛依舊充滿體諒!

兩老最牽掛的還是媳婦與二個孫子,生活規劃與經濟必定將她們列入考慮。孫女已經就讀國中,但只要長老夫婦活著的一天,永遠不會卸下肩上的責任,為她們遮風擋雨!

苦難打造的恩典


當苦難如潮水般席捲而來,長老夫婦願意從中學習仰望神,支取從神而來的力量。因為,每一個苦難,讓他們看見神背後隱藏的恩典:每一次的孤獨悲傷,神親自擦去他們的眼淚。因為,苦難生發信心,苦難體驗神永存不變的愛!祂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也是他們的神!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6/01/2003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