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陳葉

本文大綱:

一.緒論:「寄居客」在時代洪流中的處境
二.舊約聖經中有關「寄居客」的真理
1.「寄居客」的肇始:始於成為「真神選民」
(1)先祖們的時代
①亞伯拉罕
②以撒
③雅各
④約瑟
(2)寄居埃及的時代
(3)進入迦南的時代
(4)王國時期
2.關乎寄居客的典章條例
(1)保障寄居客的典章條例
(2)對寄居客的物資幫助
(3)真神選民應有的待客之道
3.對寄居客的限制條例
4.於未來救恩中有分的寄居客
三.新約聖經中有關「寄居客」的真理
1.主耶穌為客人
2.主耶穌為東道主
3.主耶穌為寄居客
4.主耶穌的教會
(1)昔日的外人──今日的子民
(2)神國的子民──今世的過客
①世界的嫉恨
②與世界爭戰
5.使徒們「真神選民:寄居客」的生命觀
(1)彼得的體認
(2)保羅的盼望
四.結論:在基督裡的宣道客旅與客旅人生




4.主耶穌的教會

在舊約時代裡,真神所宣告的諸多應許,全在新約時代裡神的教會中得到了應驗,除了原本的以色列選民之外,神還要召聚更多的子民來進入祂的救贖應許裡,神要把祂的「平安康泰歸與遠處的人,也歸與近處的人。」(賽五七19)。自從主耶穌開啟了普世性救贖的泉源之後,人人都可以因信靠主耶穌,而來到神的面前,就是連那些昔日在宗教祭祀上被猶太人視同豬、狗的外邦人,如今也成為神應許的兒女(加四18)。

對於真神奇妙作為:「主恩臨萬邦」救贖旨意的真理,在初代教會中,雖然主耶穌已經交付門徒了,但是門徒們無法一次頓悟,只能漸次地明白。一開始,猶太基督徒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沒有受過割禮的外邦人也能夠和猶太人一般地同享主耶穌的救恩。就是連那個使徒中為首,又曾經受天父啟示認出主耶穌「為基督、為神兒子」的彼得,也是一樣,不能明白。

當他在硝皮匠西門家中禱告的時候,在異象中,主耶穌向他顯示舊約潔淨條例中不可吃的各樣活物,並且要彼得起來宰了吃,但是他卻嚴峻地拒絕:「主啊!這是不可的!」(徒十14),主耶穌一連三次的明明指示,後來又得知外邦人哥尼流所得的啟示,他不得不的接受了,在此時,他也曉得,來日必定遭到不明究理之人的訾議,因此他特別帶著其他六個弟兄前往,劃時代地進了以前認為不潔淨外邦人哥尼流的家。

在主耶穌的帶領之下,他領悟到「主恩臨萬邦」的真理,而作出了以下的證言:「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但神已經指示我,無論甚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徒十28),並且「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徒十35)

五旬節聖靈初次降臨的當天,率先站起來向猶太人宣道的彼得,現在進入未受割禮哥尼流的家,展開破天荒第一遭地對不潔淨的外邦人傳講主耶穌救贖赦罪的福音,當彼得還在講道的時候,五旬節應許的聖靈竟然也澆灌在這些沒有受割禮不潔淨外邦人的身上,那些與彼得同來的猶太基督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灌在外邦人身上,因為這是他們所未曾見過的事,就都希奇,又聽見他們說方言,正像當初降在他們身上一樣。

於是彼得就吩咐這批聽道中得到聖靈的外邦人,要他們接受奉耶穌基督的名施洗,藉著這個有赦罪功效的洗禮,外邦人也被納入救贖的行列之內,成為真神寶貴的選民,歸於主耶穌基督的身體。從此以後,以色列人與外邦人的籓籬被打破,這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弗二11-18)。

藉著「哥尼流一家蒙恩事件」,神救贖萬民的經綸,在此衝破了舊約之時築成的種族籓籬,但是那些不在現場,駐守於耶路撒冷的猶太基督徒,還是不能接受這項突破性的神恩,經由彼得耐心詳盡地一一敘述其過程之後,他們才明白:「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教他們悔改得生命了。」(徒十一18)

(1) 昔日的外人──今日的子民

外邦人被真神接納,得以加入救恩的行列中,這是真神救贖史上一個決定性的轉捩點,他們本是不潔淨的族類,是可棄絕的野橄欖枝子,是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悖逆之子,隨從今世的風俗行事為人,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放縱肉體的私慾,隨從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因此,他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又是遠離神的人(羅十一17;弗二1-3、12-13)。

因著主耶穌的寶血,舊約時代牢不可破的種族籓籬,已經被撤去。舊約聖經中應許外邦人也要蒙受救恩的應許,現在完全應驗了,昔日的外邦客,現在竟成為真神國度的一員,是與神的百姓同國的人,是神家裡的人了。

正如保羅所作的見證:「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弗二19),並且能夠因耶穌的血得以進入聖殿,甚至於通過幔子,進入至聖所(來十19),以前與神無關的外邦人,現在竟然成為神的兒女,是承受真神產業的後嗣,藉著主耶穌救人的福音,並祂所賜的聖靈,得以同為一體,同蒙應許(羅八16-17;弗三6)。在此時,外邦的寄居客找到了可以歸屬的永恆故鄉,正如保羅所言:「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腓三20)

從此之後,猶太人與外邦人有個共同的故鄉國度。這是個多大的信息啊!在此之前,當一個猶太人靠近外邦人的時候,他就感覺被染上不潔,甚至猶太人也不敢正視羅馬錢幣上的人像,除非他們把錢幣握在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保羅歡欣的心境,當他以明白神福音奧祕的執事來報導「這兩下」合一的佳音:「所以你們應當記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

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

因為我們兩下藉著祂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11-22)

(2) 神國的子民──今世的過客

昔日的外邦人現今已成為神國的子民,他們歸回了神家,也因為這個緣故,他們對世界而言竟又成為外人,成為寄居客,在上古的時候,巴蘭先知已經對那時神的選民作出了如下的預言:「我從高峰看他,從小山望他;這是獨居的民,不列在萬民中。」(民二十三9)。

「不列在萬民中」,巴蘭的這項預言,竟也應驗在新約真神選民的身上,我們也就是這群被揀選的族類,使徒彼得也曾為此作了美好的見證:「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彼前二9-10)、「祂救了我們脫離黑暗的權勢,把我們遷到祂愛子的國裡」(西一13)。

以前,我們是在幽暗的轄制之下,現在,卻是在光明之中行事為人(弗五8),以前也跟隨世俗,奔走放蕩無度的道,正如保羅所說的:「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弗二2)、「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樣私慾,和宴樂,常存惡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時候滿足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祂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祂便救了我們」(多三3-4),這一批本是可恨又是彼此相恨的舊人,現今被轉變,歸回神家,成為新造的人(林後五17)。

①世界的嫉恨

這個被惡魔所控制的世界,也察覺到其中所發生的變化,因為神的選民反照出世界原貌的醜態來,乃是這個世界所不能忍受的,這個世界不但拒絕改變自己,反過來卻對主耶穌的教會發出惡毒的嫉恨,因此這世界成為神選民的死對頭,活在世界上神的選民也就成為世上的「陌生人」與「寄居客」。

對於世界如此的回應,主耶穌老早就對祂的門徒發出警告性的預言:「那時,人要把你們陷在患難裡,也要殺害你們;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太二十四9)。因為主耶穌聖名的緣故,有如陰間之殘忍的嫉恨火花,在世界的嫉妒下被點起,只要世上有主耶穌門徒的存在,這點起的火花將不斷地熊熊燃起,甚至於燎原。

世界的嫉恨無可避免地演變成苦難的逼迫,使徒保羅就曾發出如此的警訊:「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三12)。因此,神的選民必須有如是的自覺:「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

因著從世界而來的苦難,主的門徒們在忍受的當兒,使他們更能時刻盼望永恆的父家,就是那永存在天上的產業。面對著父家無以倫比的永恆榮耀(羅八18),這個世界的苦難自然而然就成為無關宏旨的「至暫至輕」。他們藉著信靠耶穌所祈求的,就不是在今世有盼望,否則他們將比世上的任何人都來得可憐(林前十五19)。

現在,他們深深地認識,祂不但已經升入高天,並且確切地相信,祂去是為他們預備地方,正如主耶穌的應許:「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約十四2)。

職事之故,基督徒在世上所承受的苦難,因著主耶穌的緣故而贏得了另一層更深邃的屬靈意涵,保羅也為此提供了他親身的體驗:「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8-9、17-18)

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也曾經多受苦難,因為祂「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往各各他山這條救贖的路,是一條受難的路,主耶穌受苦的經歷,在此成為我們跟隨之人受苦的楷模,「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

主耶穌能夠輕看羞辱、忍受十字架的苦難,最主要的原因是祂看見了那擺在面前的喜樂,這正如經上所云:「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十二2),同樣地,我們在遭受苦難的時候也要意識到,在這世上本沒有常存的城,我們所尋求的乃是那將來的城(來十三12-14)。人若喪失了這項見識與盼望,他將勝不過苦難。基督徒若不以「寄居客」的心態在這世上度日,也將喪失堅固的屬靈生存基礎。

我們的得救盼望並不是在今生此世(彼後三13),但是,通往父家的路上,又是充滿了荊棘艱難。走上這條路的人,一定要捨己,並且也要背上自己的十字架,忘記背後,一心努力追求。對世界而言,這不是一條眾人所羨煞的榮光大道,而是一條不歸之路,被世人所嫌棄,走上這條路的人,將會被世上的人看作污穢與萬物中的渣滓(林前四13)。

②與世界爭戰

各種迴避苦難,追尋簡單、易行、妥協的信仰路徑,其中永遠隱伏著致命的危機。苦難的路是帶往勝利與永生的天國路,針對這項危機,主耶穌肉身的弟弟雅各,他曾經強烈地作出如下的警戒:「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雅四4),保羅曾以悲憫的口吻,報導他一路來的同工底馬所經歷的失敗:「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提後四10)。

在與這個世界鬥爭的關鍵點上,只有黑白分明的這邊或那邊,沒有騎牆的中間站。從信仰的角度而言,這個情慾充斥的罪惡世界,是一只佇立人前、迷人至極烏黑臭底的醬缸,世人悠遊其中,享盡箇中的罪中之樂。神國子民的我們,不能也不可效尤,反要心意更新而變化,隨時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

主的門徒不可像其他的世人一般地沉睡(帖前五6),並且還要儆醒,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提前六12),要以神所賜全副軍裝來裝備自己,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如此,不但能夠成就一切,而且還能站立得住(弗六13)。

神也藉著使徒約翰警戒我們,不要把我們的心寄放在這個世界:「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二15-17)

與世界的爭戰能得勝嗎?絕對能,因為主耶穌已經得勝了,並且祂也親自裝備我們成為得勝者,正如經上所說的:「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五4)。

神所新造的人再加上信靠神的心,是我們得勝世界的保證,那麼,怎樣的信心才能勝過世界呢?就是那古老原始的信心,也就是亞伯拉罕式的信心,他信的對象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全能、全智、全在的神。他在主面前堪作世人的「信仰之父」,是因為他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著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國的父(羅四17-18)。

亞伯拉罕的「信」在《希伯來書》中有五次被提及,他的「信」成為我們後世子孫們效法的標的:「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

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豫備了一座城。」(來十一8-10、13-16)

這條充滿苦難的「寄居客」之路,若要圓滿走完全程,一定要思想事情的結局,盼望天上的獎賞;在疲憊灰心之時,只有鎖定達到終點時永恆的榮耀歡躍,才能在途中遭遇艱難困苦之時,還能夠力上加力,正如主耶穌在「大祭司的禱告」中,所賦予我們每天步步腳程的伴隨應許:「我還在世上說這話,是叫他們心裡充滿我的喜樂。我已將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我不求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十七13-15)

5.使徒們「真神選民:寄居客」的生命觀

(1)彼得的體認

每一個信徒活在世上都是客旅,是寄居的,正如彼得的體認:「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勸你們要禁戒肉體的私慾;這私慾是與靈魂爭戰的。」(彼前二11),這是基於靈修的觀點而論的,在短暫的客旅式寄居人生終程之後,我們靈魂將進到永恆的天上家鄉,阻止我們歸家的歷代大敵就是肉體的私慾,因此彼得要信徒們禁戒那會殺害我們靈命的私慾。

年邁的彼得,體認他在世為客的日子已不多,因此不厭其煩地再三叮囑後世信徒。他把當日直接從主耶穌所領受的信息教導下一代,為的是要信徒們在他離世之後,還能夠持續地在真道上堅固。也就是說,彼得寄居的人生觀,促使他克盡承傳的職責(彼後一12-18)。

(2)保羅的盼望

保羅亦曾把他在這世界裡,為了福音的緣故,身為寄居客所遭遇的苦難,作一總結性的報導:「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許多的忍耐、患難、窮乏、困苦、鞭打、監禁、擾亂、勤勞、儆醒、不食、廉潔、知識、恆忍、恩慈、聖靈的感化、無偽的愛心、真實的道理、神的大能;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榮耀、羞辱、惡名、美名;似乎是誘惑人的,卻是誠實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卻是活著的;似乎受責罰,卻是不至喪命的;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六4-10)

面對著日漸毀壞的身體,保羅並不喪膽,因為他的內心是一天新似一天,對他而言,這個外在的身體,猶如易毀的地上帳棚,這個地上的帳棚只是靈魂的暫居旅店,那個將要承受永生的本我,在這帳棚裡勞苦嘆息,有朝一日,這個地上的帳棚將被拆毀,那時,就要住進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後五1-10),這個天上永存的房屋就是與復活主一樣「屬靈的身體」(林前十五)。

四.結論:在基督裡的宣道客旅與客旅人生

接待客人的善行,在早期主耶穌的教會中,一直都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果沒有待客的實踐,早期的使徒教會就無法產生。主耶穌升天之後,十一個使徒和其他的門徒聚集在耶路撒冷一起禱告,他們首次聚集的地方就是城裡住家的一間樓房(徒一13)。

五旬節降聖靈之後,因為應許的聖靈帶來了有赦罪功效的洗禮(參:徒二37),新約時代的教會於焉成立。那時沒有大屋美室可供聚會,他們天天都聚集「在殿裡、也在家中」(徒二46)。約翰的哥哥雅各被殺之後,接著彼得被下在監裡,教會為他切切的禱告,當時的基督徒就是聚集在馬利亞的家中教會(徒十二12)。

使徒時代初期的信仰生活並不是以外在的宗教聖地為中心,而是以聚集在家中的信徒為主體。人與家就是神國具體呈現的原型,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不善於接待客旅,是不可能帶領教會的,因此保羅提到當監督的最主要職責為「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提前三2;多一8)。善於接待客人的必得主耶穌的祝福(太二十五40),以主耶穌的名接待弟兄中最小的一個,也將得到主耶穌的報償。

《希伯來書》中特別提到接待客人而蒙大福的史實:「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來十三2)。在使徒時代裡,受差遣出外宣道的使徒們不就是神的天使麼?!在宣道的事奉中,保羅亦多次當起客人來,而被接待到家中;剛信主的呂底亞,就曾接待保羅、西拉至家中,她發於情、表於言地邀請客人的摯誠,也著實讓人動容:「他和他一家既領了洗,便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請到我家裡來住。』於是強留我們。」(徒十六15);接著信主的禁卒,在愛心的接待上亦不後人,他也為貴客保羅和西拉擺飯(徒十六34)。

在使徒宣道事工上,這些接待傳道人的好客之士,是拓展神國的主要後勤部隊,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初期宣道的事工是難以推展的。在此之時,出外的傳道人被視同客旅,他們秉承了主耶穌差遣門徒時所教導的原則(太十1-42;可六7-13;路九1-6,十1-20)

因此到了使徒末期時,《約翰壹書》中也提到這種「宣道客旅」在當時的狀況:「親愛的兄弟啊,凡你向作客旅之弟兄所行的都是忠心的。他們在教會面前證明了你的愛;你若配得過神,幫助他們往前行,這就好了。因他們是為主的名〔原文作那名〕出外,對於外邦人一無所取。所以我們應該接待這樣的人,叫我們與他們一同為真理作工。」(約參5-8)

因主耶穌的救贖,我們得到了豐盛的生命和永生的光輝。此時現世,我們在主耶穌裡,就已經事先預嚐了永生的天恩滋味。每當我們想起往日身為外邦人,居於埃及為奴之家,受盡惡者百般的苦楚與蹂躪;如今環視被贖回的榮耀景況,又有天國為我們永恆的家鄉,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面對著將來身體復活以後要得的尊貴與榮耀,現今在世上為寄居客的苦楚,不但變得至暫至輕、不足掛齒,並且更能善用寄居的有限年日,換取永恆家鄉的天國獎賞!(全文完)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3/01/2007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