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吳明真

一.前言

在耶穌復活前,《約翰福音》記載祂行了七個神蹟。第一個神蹟以婚宴開始:在迦拿的婚筵中,遇到缺酒的危機,耶穌行神蹟將水變成酒(約二1-11),使婚筵歡樂的氣氛能持續進行。第七個神蹟以喪禮結束:在喪家服喪期間,祂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約十一1-45),為悲傷的喪家帶來喜樂。

拉撒路復活的神蹟,是七個神蹟的高峰,讓人看到祂是生命的主宰;同時也使猶太人對耶穌的憤怒提昇到最高點,他們決心要殺害耶穌(約十一53)。該神蹟就好像音樂中的序曲一樣,漸漸的進入樂曲中的高潮,也就是耶穌的受難(約十九1-30)。

接續的最後一個神蹟,是最大的神蹟,也就是耶穌從死裡復活(約二十1-23),為全人類帶來盼望,因為耶穌已經勝過死的毒鉤(林前十五55),顯示出神的大能。以下擬根據《約翰福音》第十一章,來談論拉撒路復活的神蹟。

二.經文的背景

在《約翰福音》第一章中,論及耶穌是道成了肉身,來到世上。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萬物是藉著祂造的,「生命」在祂裡頭(約一3、4、14)。而「道」就是「神的話語」。這是《約翰福音》的前言,也是主軸,所有的經文都與前言有關。例如在記載拉撒路復活神蹟的上文中,《約翰福音》第十章談論耶穌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這是與第一章的「生命」相互呼應。

在記載拉撒路復活的神蹟中,耶穌對馬大說:「我是復活和『生命』」(約十一25),也是與第一章的「生命」相互呼應。當耶穌開口呼叫拉撒路出來,他就從死裡復活,這是與「道」,也就是「神的話語」有關。

在《約翰福音》第十一章的上文中記載,耶穌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0-11)。耶穌是生命的源頭,祂充滿著愛心,願意為信徒捨命;所以當拉撒路病逝時,耶穌顧不得被抓、被殺的危險,願到伯大尼醫治拉撒路,顯示出祂是「好牧人」。耶穌不單為拉撒路捨命,也要為所有犯罪的世人捨命。沒有人奪去耶穌的命,是祂自己捨的;祂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耶穌從父神所受的命令(約十17-18)。

三.經文的釋義

以下擬分五個段落,來說明《約翰福音》第十一章中的經文意涵。

1.拉撒路病了(約十一1-4)

耶穌所愛的人拉撒路生病了,他住在伯大尼,他的姊妹馬大和馬利亞打發人去見耶穌,求主醫治。耶穌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後來拉撒路死了,耶穌行神蹟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是為了彰顯神與耶穌的榮耀。「榮耀」的希臘文為 ,意思是榮光、尊榮、名譽,這是歸與神的(路二14)。耶穌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來一3);但祂在世上是神兒子的身分,從未尋求自己的榮耀,只求父神的榮耀(約八50、54)。藉由拉撒路復活的神蹟,信徒歸榮耀給神,神因而得著榮耀。

然而得「榮耀」卻經常與「受苦」有關。此一神蹟激起宗教領袖的恨惡,想要殺害耶穌,使祂步入十字架的苦路。耶穌得榮耀是藉由順服被釘死(約七39,十二16、23),祂復活後被高舉,作君王、作救主(徒五31),在高天坐在神的右邊(來一3)。我們要效法耶穌,至死對神忠心,將來也要有分於榮耀裡,神要賜給我們榮耀的冠冕(彼前五4)。

2.拉撒路睡了(約十一5-11)

耶穌知道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等到拉撒路死了。按照猶太人習俗要當天安葬(徒五6),耶穌等到安葬後才去探訪他的家人。耶穌愛拉撒路一家人,為何祂聽見拉撒路病了,卻要「延遲」出發?

耶穌的「延遲」,顯示出神完全的掌權,而神的兒子耶穌要順服父神所安排的時間。就如同在迦拿的婚筵中,耶穌的母親告訴祂:「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二4),祂一切所行的,都以父神的時候為依歸。

耶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吧。」本來猶太人要抓耶穌,祂逃往約但河外,就住在那裡(約十39-40)。現在竟然為了要替好友醫病,而往猶太去,可能會白白送死。

因此門徒沒有信心回答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祢,祢還往那裡去嗎?」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嗎?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致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

耶穌就是真光,祂是道路、真理、生命,跟從祂的人就不致跌倒,因為有光指引他所行的道路。倘若沒有耶穌,是處在屬靈的黑暗中,就必跌倒。耶穌是生命的主宰,雖然拉撒路已經「死了」,但在祂的眼中是「睡了」,是可以叫醒的,因此祂要去叫醒他。

3.拉撒路死了(約十一12-16)

耶穌說拉撒路「睡了」,這話是指著他「死了」說的。門徒卻說:「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他們誤以為拉撒路「睡了」。耶穌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

為何耶穌不立即趕去伯大尼,叫拉撒路不至於死亡?祂說:「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相信」的希臘文是,經常加上介系詞,意思是「進入……之內」。

真正的「相信」,不僅承認耶穌是神在肉身的顯現,更是信靠耶穌,而且願意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耶穌。因為門徒的信心不堅強,只是「表面的相信」,所以耶穌藉由拉撒路復活的神蹟,來堅固門徒的信心,使他們「真正的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當耶穌吩咐門徒一同前往猶太時,門徒感受到個人的生命將遭受威脅,因此喪失對耶穌的信心,多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風涼話:「我們也去和祂同死吧。」

4.拉撒路臭了(約十一17-40)

耶穌到了伯大尼,拉撒路已經在墳墓裡四天了。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去迎接他。按照猶太人弔喪的習俗,有人前來喪家致哀,應有人留在家中接待,因此馬利亞坐在家裡。

馬大對耶穌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耶穌應許「復活」的時間是指現在與末日,但馬大的信心受到傳統認知的局限,她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她只相信末日的復活,不相信現在的復活。

所以耶穌告訴她:「我就是復活與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馬大的焦點從苦難轉移到耶穌身上,她表達對主的堅強信念,她回答說:「主啊,是的,我信祢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後來馬大回去叫她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就俯伏在祂腳前,說:「主啊,祢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俯伏在祂腳前是一種心靈憂傷的表現,就如同書念的婦人因獨子死了,俯伏在以利沙先知的腳前一樣(王下四27、37)。

耶穌看見馬利亞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然後耶穌哭了。這裡記載兩種的哭泣,一是馬利亞和猶太人的「哭」,希臘文為,是深沉悲慟的大聲哭泣。另一是耶穌的「哭」,希臘文為,意思是「流淚」。這兩種「哭」是截然不同的。他們的大聲哭泣,是面對死亡時表現的絕望與無助,像沒有指望的人一樣(帖前四13)。

而耶穌的流淚,卻是因為人的「不相信」。耶穌心裡悲歎,「悲歎」的希臘文為,意思是「憤怒」,祂因人的不信而憤怒(約十一33、38)。雖然他們看見許多神蹟,也聽見很多神的話語,仍然不認識祂,不相信祂是生命的主宰。

耶穌來到墳墓前,有一塊石頭擋住墓口,祂吩咐說:「你們把石頭挪開。」馬大對祂說:「主啊,他現在必是臭了,因為他死了已經四天了。」猶太人的拉比認為,人死後靈魂會在身上徘徊三天,第四天靈魂已經離去,死亡的事實將無法改變。

耶穌對馬大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雖然墓口被大石頭擋住,裡面充滿著黑暗,死去的拉撒路已經沒有生命;但耶穌是生命的主宰,是世界的真光,只要相信祂,就能經驗由黑暗進入光明,由死亡進入復活的歷程。

5.拉撒路復活了(約十一41-46)

耶穌經常禱告,在工作前、工作中,以及工作後。當他們把墳墓的石頭挪開,耶穌就舉目望天,禱告說:「父啊,我感謝祢,因為祢已經聽我。」此時神蹟尚未成就,耶穌已經感謝父神聽祂;在祂的眼中,神蹟已經完成了,因為祂與父神是完全的合一(約十30)。

拉撒路是主的羊,羊也認得牧人的聲音(約十4)。因此當耶穌大聲呼叫說:「拉撒路出來!」死了四天的拉撒路,聽見「耶穌的話語」,就從死裡復活了。當人們見到死人復活的大神蹟時,有人謙卑的相信耶穌;也有人硬心不相信,他們去見法利賽人,將耶穌所做的事告訴他們,以致法利賽人想要殺害耶穌。

四.人們對神蹟的反應

對於拉撒路復活的神蹟,人們的反應如何?茲說明如下。

1.馬大和馬利亞

面對親人的去世,馬大和馬利亞非常悲痛;馬大相信拉撒路末日會復活,馬利亞絕望的大聲哭泣。當他們看見耶穌讓拉撒路從死裡復活,經歷到耶穌是生命的主宰,她們對祂的信心更加堅強。後來馬利亞用膏抹耶穌,來回應祂使拉撒路從死裡復活。

耶穌行完神蹟後,在逾越節前六日,祂來到伯大尼,有人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的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

雖然這香膏的價值相當於當時人一年的薪資,但馬利亞樂意獻上這昂貴的香膏;而且她抹耶穌的腳,這洗腳是奴隸的工作;她用自己頭髮去擦耶穌,造成頭髮散亂,會被人誤以為是道德鬆散的女人。但她為了感念主恩,並且確認耶穌就是生命的主宰,因而願意為祂費財費力,甚至被人誤會。結果她得到耶穌的稱讚:「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約十二1-8)

2.拉撒路

耶穌行神蹟拯救拉撒路的生命,後來他參加筵席服事耶穌。雖然他只是神蹟中的配角,而主角是耶穌,但他卻成為耶穌的見證人。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所以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約十二9-11)。倘若我們相信耶穌,成為神的兒女,不屬於世界,世界就會恨我們。事實上,世人在恨我們以先,已經先恨了耶穌(約十五18-19)。

3.耶穌的門徒

耶穌的門徒對於耶穌的認識不清楚,因此只注意今生肉體生命的安危,卻忽略了靈魂永恆的生命。對於耶穌要到伯大尼探望拉撒路的家屬,有可能會遭受猶太人殺害,多馬就對門徒們冷嘲熱諷說:「我們也去和祂同死吧。」耶穌的反應與門徒截然不同,祂輕看個人生命的安危,而重視神的旨意(約十一4)。雖然行神蹟讓拉撒路復活,可能會招致猶太人的殺害,但祂仍不怕死亡,願意順服神到底。

耶穌的信徒中,有人深愛耶穌,願意無條件的為耶穌獻上自己的一切,例如馬利亞。卻有人假意跟從耶穌,實際上是貪戀錢財,想將別人的財物佔為己有,例如猶大。他看到馬利亞拿著香膏抹耶穌的腳,就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他並不是掛念窮人,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約十二4-6)。真正的信徒是無條件的付出,而假信徒是一味的奪取。

4.不信的猶太人與宗教領袖

面對猶太人的硬心與不信,耶穌流下眼淚(約十一33、38)。當耶穌行完死人復活的神蹟時,有猶太人去見法利賽人,告訴他們耶穌所行的事,顯示他們的不信。宗教領袖也是一樣,明知耶穌行了神蹟,卻不願相信耶穌。

他們發現百姓擁戴耶穌,自己的宗教領導權將岌岌可危,因此把羅馬帝國入侵的事怪罪耶穌(約十一48),並且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約十一53)。這是以敬虔作為得利的工具。面對不信的猶太人,耶穌以光勉勵他們:「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約十二36)

五.結語

對於拉撒路復活的神蹟,我們的反應為何?是像馬利亞一樣,起初只有微小的信心,後來確信耶穌是生命的主宰,願意為主而犧牲一切。還是像不信的猶太人一樣,只是表面的信心,雖然見到死人復活的大神蹟,仍然要硬心出賣耶穌?我們不要成為有名無實的基督徒,無法確信耶穌是生命的主宰,因而不願意全力為主付出,最後會被主棄絕。

我們要追求信心方面的成長,雖然起初由神蹟入門,要進而信靠耶穌,住在基督裡,與祂相交;使我們能更認識祂,獲得更豐盛的生命。這正如《約翰福音》的結語:「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二十31)



參考書目:

1.曾思瀚,《約翰福音──道成福音的耶穌》,香港:明道社,2008。
2.吳明真,〈耶穌哭了嗎?〉《聖靈》月刊,第367期,2008年4月。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3/01/2010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