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邱義雄


由於大衛王把約櫃安置在耶路撒冷,並定都於此,耶路撒冷因而成為以色列人的宗教和政治中心。所羅門作王,以色列民族正式成為一個君主集權的統一國家,政治安定、國泰民安。所羅門是一位智者,又熱衷智慧文學,在他的領導、推動、保護之下,智慧文學得以順利發展。

他所領導的智慧運動,經過二百五十年的開花結果,到了希西家登基作王,開了耶和華的聖殿,重新修理,實行宗教復興,國家因而強盛。希西家王本人喜愛智慧文學,也會作詩(參:賽三十八9-20),他命人謄錄所羅門遺留下來傳誦於民間的箴言,彙集成書,供人閱讀,以為圭皋。

自二十五至二十九章自成一集,由標題「以下也是所羅門的箴言」,可以知道是所羅門的遺作,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

本集箴言與第一集(十1-二十二16)內容很類似,甚至有些格言是重複節錄的(詞義相同的:二十五24與二十一9,二十六22與十八8,二十七12與二十二3,二十七13與二十16。詞異義同的:二十六13與二十二13,二十六15與十九24,二十八6與十九1,二十八19與十二11)。不過第二集的句子比較有系統,有時為了表達一個觀念,竟用了三、四節經文加以陳述(例如:二十五4-7,二十六13-16、20-22、24-26,二十七23-27)。

這一集的體裁,前半部是同義對仗體(二十五-二十七),後半部是反義對仗體(二十八-二十九)。這一集與上集一樣,也是沒有按照邏輯的秩序排列,內容也很類似,諸如:智慧和愚昧、善惡對比、愛德、管教、懶惰、交友、言行……等生活的教訓。這一集箴言與上一集最大的不同,是裡面用了許多比喻,多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生各方面的道理,其中以二十五至二十七章最多。

第二十五章


1節:以下也是所羅門的箴言,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

「以下也是所羅門的箴言」,表示從本章起至二十九章與上一集一樣,也是所羅門的箴言,不過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希西家的人」似乎是指一種「專業性的工作人員」,專門從事整理收集資料,彙集成書的工作。

希西家是一位英明的君王,他登基以後立刻宗教改革,勵精圖治,網羅人才,從事整理國故、推展智慧運動,收集歷史、先知、詩歌等資料,彙集成書。這些工作是將先人智慧財產保存下來,以備訓練下一代,使之薪火相傳,綿延不斷。本集《箴言》完成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七百年左右。

2-3節:將事隱祕乃神的榮耀;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天之高,地之厚,君王之心也測不透。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神的榮耀在於隱藏奧祕;君王的光榮在於明辨是非。君王的心無從了解;他的思想像天空一般高,海洋一般深,無法探測。

第2-7節都是討論有關君王的事,作者將神與君王作一對比,兩者在榮耀的事上完全不同。

「將事隱祕,乃神的榮耀」,因為「隱祕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申二十九29),人不論有多大的天才和本領,也不能透徹神的意念和計畫(賽四十五15;伯十一7-8,二十六14;羅十一33)。但我們若有謙虛的心,向神祈求就可以明白神的旨意(但二17-23)。

「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按猶太人的看法,君王是神在地上的代表,明察秋毫,明辨是非,是智慧之王所不可或缺的條件(參:撒下十四17;王上三9)。君王負有重大的任務,他既有聰明睿智,能辨明是非,他的思想深沉不露,他的計畫深思熟慮,因此他的心是高不可測,不易為外人所知。

4-5節: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做器皿。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先除去銀子的渣滓,銀匠才能鑄造精緻的器皿。先除去君王左右邪惡的謀士,王的政府才能建立在正義的基礎上。

《思高譯本》譯為:若將銀渣除去淨盡,銀匠必會造出銀器;若將君王前的惡人除掉,王座即可因正義而穩立。

這兩節經文是一首四行詩,是勸君王如何鞏固自己的王位。銀是貴重的金屬,但銀礦含有雜質,非經熔解將渣滓除去成為純銀,就不能製造良好的銀器。同樣地,君王若不將周遭的惡人剷除(惡人就是國家的渣滓),公義就不能彰顯,國位也無法堅立。要除掉銀子的渣滓需用烈火;同理,欲除掉王面前的惡人也要用他的權柄。

經上說:「凡地上的惡人,你除掉他,好像除掉渣滓」(詩一一九119)。

6-7節: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寧可有人說:請你上來,強如在你覲見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

《思高譯本》譯為:你在君王面前不可炫耀,不可佔有權貴的座位;因為人對你說「請上座!」比在貴人前受抑更好。

這是訓勉人在君王面前應有適當的風度和高貴的氣質,千萬不要妄自尊大,自抬身價。

按東方社會的習俗,宴會時對客人的座位是非常講究的,尤其是參加國宴,通常將相諸侯也不准坐在君王面前,除非有王的特許。一般的民間集會、婚禮喜宴也是一樣,不可搶先坐在顯要的座位;這時如果有顯赫的客人來到,主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請你讓賢到較低的座位,那時你當眾出醜滿面羞愧,不是咎由自取嗎?你倒不如自動地去奉陪末座,等到主人來請你上坐,那時你就可以在人前覺得有光彩。

主耶穌也將這個觀念用在祂的比喻,教人要謙卑自守,不要自抬身價。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十四11)

8節: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競,免得至終被他羞辱,你就不知道怎樣行了。

《呂振中譯本》譯為:你不可冒然出去爭論;因為你鄰舍若羞辱你,你到底要怎麼辦呢?

《思高譯本》譯為:你眼若有所見,不可冒然訴訟;人若使你難堪,你將何以善後?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可冒然出庭作證;倘若有其他的證人指證你的錯誤,你怎麼辦呢?

這節是告訴我們說話的技巧,各種譯本有不同的翻譯,歸納起來可以有兩種解釋:

①《和合本》和《呂振中譯本》:

勸人不可心急冒然與人爭論,與人爭論之前,要詳細思考;否則對方反撲揭你的瘡疤,在日光之下被人羞辱,那真會令人無地自容。

②《思高譯本》和《現代中文譯本》:

這兩種版本都以法庭為背景,勸人有關訴訟的問題上,應當小心從事。

《思高譯本》勸人不可冒然訴訟,要先明瞭事情的真相全貌,不可只憑片面的理由和根據就訴諸法庭。要知道對方如在庭上提出有力的證據反駁,將使你啞口無言,在大庭廣眾之下出醜難堪,無地自容。《現代中文譯本》是勸人不可冒然出庭作證,倘若有其他的證人指證你的錯誤,你怎麼辦呢?

9-10節:你與鄰舍爭訟,要與他一人辯論,不可洩漏人的密事,恐怕聽見的人罵你,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你跟鄰舍有甚麼糾紛,就得私下和解。不可洩露別人的祕密;否則,你將被視為不能守祕密的人,且無法擺脫這種羞辱。

《當代聖經》譯為:你跟鄰人有爭執,就應當直接跟他理論,卻不可向人揭發他的隱私,免得別人聽見了反而辱罵你,使你聲名掃地。

這兩節經文是勸人不可揭發他人的隱私。在講求人權的今日社會,人人都有隱私權,兩造之間在爭辯或訴怨之時,不可一味為了保護自己,將別人的隱私祕密公開;因為揭發他人的祕密是傷害別人,也損自己的德性。別人聽了惱羞成怒而辱罵你,認為你是卑鄙不可信任的小人,使你的聲名掃地。

你與鄰舍有甚麼糾紛,應當直接跟他理論,私下和解。私人問題不可演變成為公共話題,在公開場合為了一己之利,揭發別人的隱私祕密,這是不道德的行為。你這樣作可能觸怒對方引起反彈,因而失去多年的友誼;別人聽了也未必相信你,反而鄙視譏笑你,認為你是個不可信賴的小人,你的聲譽將因而掃地,無臉見人。

主耶穌告訴我們:「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十八15-17)

8-10節都提到在法庭上的爭訟,綜合來看是勸人不要輕易相爭,能私下合解是最好。如果要上法庭,必須準備充分的證據,千萬不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將別人的隱私祕密公開;這樣不但不能勝訴,反而會招來羞辱。

英國有一位名律師提供訴訟前必先考慮的,值得參考:①是否有很好的理由?有足夠的錢財(訴訟要花錢,纏訟多年,花錢更多。)②有無明確的證據?要有一位明智的律師。③法官是正直的。陪審員是智慧的(這一項不適合我國)。缺少一樣,必難勝訴。

11-12節: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智慧人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一句話表達得好,就像金蘋果放在銀盤中。經驗豐富的人所提出的警告,對願意領受的人來說,比金耳環和純金製成的飾物更有價值。

《思高譯本》譯為:一句簡單話,若說得適當,有如銀盤中,放上金蘋果。明智的勸戒,對受教的人,無異於金環,或純金美飾。

說話的藝術不單是要求我們說誠實話、正確的話和有益的話;更要求我們說合宜的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四29,五3-4)。一句話(勸勉或警告的話)雖然簡單,但是表達得好,說得中肯適當,適時又適人,對人可能產生極大的作用,使人改過遷善,回頭是岸,成為一生的轉捩點,帶來莫大的裨益,實在比金銀寶飾更有價值。

將美麗的「金蘋果」放置在「銀網子」裡,又恰當又美觀;同樣地,一句合宜的話也能叫聽見的人歡喜,又好像「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被美人欣賞一樣。古語:「寶劍贈烈士,紅粉贈佳人」,合宜的話適時又適人,產生合宜的果效。

拿單先知中肯適時的勸戒,使大衛俯首向神認罪:「我得罪耶和華了」(撒下十二1-13)。末底改一句合宜激勵的話,使以斯帖違例見王,把自己的同胞從死亡中救出來(斯四14)。

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是極高的藝術。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就著耶穌的話陷害他,就打發他們的門徒同希律黨的人去見耶穌,故意問:「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耶穌看出他們的惡意,就說:「假冒為善的人哪,為甚麼試探我?拿一個上稅的錢給我看!」他們就拿一個銀錢來給他。耶穌說:「這像和這號是誰的?」他們說:「是該撒的。」耶穌說:「這樣,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他們聽見就希奇,離開他走了(太二十二15-22)。

13節:忠信的使者叫差他的人心裡舒暢,就如在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可靠的使者使差他的人心神爽快,正像收割時炎陽下的涼水一樣。

《思高譯本》譯為:忠誠的使者,對差他的人,有如秋收時,吹來的涼風,使他主人的心感到愉快。

巴勒斯坦的夏天為旱季,暑氣逼人,也正是收割莊稼的時候,這時如有涼爽宜人的清風,自北方的高山吹下來,對那些正在收割而汗流浹背的人,實在令人賞心悅意清涼無比。

忠誠可靠的使者,受人之託,忠人之事,不辜負主人的託付,竭力完成他的任務,任務達成之後令主人特別高興,就如收割時在炎陽下吹來的涼風,使人心曠神怡(參:西四7-9)。

這一則箴言是教訓我們要作忠心的好僕人,僕人的本分就是照主人所吩咐的去作,甘心服事主人,討主人的喜悅(參:路十七9-10;弗六5-7)。願我們都能成為基督忠心的好僕人(林前四1-2)。

14節:空誇贈送禮物的,好像無雨的風雲。

《當代聖經》譯為:答應餽贈別人卻不實踐諾言的,就像無雨的風雲。

《思高譯本》譯為:許諾而不實踐的人,只好似無雨的風雲。

巴勒斯坦是缺雨的地區,在酷熱的夏天,有時刮起大風,從西方吹來大片烏雲,眼看傾盆大雨就要下降,但是突然又來一陣風,濃密的雲彩隨風消失,又變成萬里晴空,實在令人失望,一場空歡喜。

有一種人說話慷慨大方,許下諾言要散財濟眾,等到人們真正需要時他幫忙時,他卻支吾其詞拿不出來。光有口惠而實不至的人,就是這樣。就如《雅各書》二章所說的,對人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雅二16)。

15節: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耐心的勸導能打破堅強的抗拒,甚至能說服當權的人。

《呂振中譯本》譯為:持久忍氣能使掌權者受勸動;柔和的舌頭能折斷人的骨幹。

古代東方的君王是總攬大權,對下屬百姓經常我行我素,生殺予奪,任所欲為。他若大發雷霆,「王的忿怒好像獅子吼叫」(箴十九12),實在令人可怕。智者提供止息王怒的方法:①恆常忍耐。「忍」字心上一把刀,忍氣吞聲實難熬,忍耐不是一時一地,而是恆久與時常,特別是拂逆艱難時能逆來順受。②柔和的舌頭。柔能克剛,以柔和的聲調溫良的語氣,來回答國王,就能使他怒氣消失。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王的震怒如殺人的使者;但智慧人能止息王怒。」(箴十五1,十六14)。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3/01/2010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