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謝宏駿


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裡做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凳子;也不許人拿著器具從殿裡經過;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可十一15-17)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見殿裡有賣牛、羊、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裡,耶穌就拿繩子作成鞭子,把牛羊都趕出殿去,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又對賣鴿子的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祂的門徒就想起經上記著說:我為祢的殿焦急,如同火燒。」(約二13-17)

猶太人每年都要在逾越節到聖殿過節,並且繳納聖殿稅半舍客勒,當時各國的幣制不同,從各國回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帶著自己的錢幣,必須兌換為聖殿的錢幣,而且還須多付手續費。有時兌換的商人還會趁機敲詐,兌換的匯率不同和收取更多的手續費,這裡的生意人總想貪多一點利潤。

猶太人也必須到聖殿獻祭。如果居住的地方遙遠,要將自己的牛、羊、鴿子帶來不方便,於是在聖殿的外院購買牛、羊、鴿子,然後宰殺獻祭。但是做此買賣的生意人又會趁機敲詐,賣價提高更多,叫買者負擔更大。有個記錄說,在一般街市上一對鴿子只賣三個半便士,但在聖殿外院竟然一對鴿子叫賣七十便士,在買賣之間喊價與殺價,爭得面紅耳赤,突顯生意人的貪婪之心。

拿著器具從聖殿東邊要到橄欖山去,直接穿越聖殿的庭院是最快的捷徑,但是猶太人的米示拿有規定:「人不許帶著手杖,穿著涼鞋和拿著口袋,或滿腳塵土走進聖殿,也不准把聖殿當作捷徑,隨便經過。」主耶穌只是提醒猶太人本來就有的規定,要尊重聖殿的莊重和嚴肅。

主耶穌為何要這麼憤怒?因為這樣的憤怒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讓百姓清楚知道,聖殿的神聖不能被世俗的商業所污染。

這些買賣的商業行為都必須得到大祭司的同意,才能在外邦人院進行。商人勢必給大祭司許多好處。但是主耶穌的強烈反對,讓祭司了解,不能圖利自己,和商人掛勾。也讓商人明白,服務可以賺取基本的利潤,但不可以過度貪婪,敲詐賺取暴利,而且地點也要考慮適當與否。

憤怒的時機要掌握得好,應該生氣就要生氣,才有造就和教育的效果。以利的兩個兒子是惡人,藐視神的祭物,又與會幕前伺候的婦人茍合,以利只有輕聲責備的說:「你們為何行這樣的事呢?我從這眾百姓聽見你們的惡行。我兒啊,不可這樣!我聽見你們的風聲不好,你們使耶和華的百姓犯了罪。人若得罪人,有士師審判他;人若得罪耶和華,誰能為他祈求呢?」(撒上二23-25),以利尊重兒子過於尊重神,對兒子的惡行該生氣卻沒有生氣,沒有採取積極禁止的作為。

神的義怒都是針對是非善惡的處理與教導,如以色列百姓在西乃山下鑄造金牛犢來崇拜,引起神的憤怒,「我要向他們發烈怒,將他們滅絕」(出三十二10),這時應該生氣,百姓才能知罪悔改。

站在人的層面思考,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弗四26)。主耶穌推倒他們的桌子和凳子,卻不是拿刀子砍殺他們流血受傷,生氣的程度必須在法律的範圍內,不傷害人身的安全,而且合情合理。「不要犯罪」是對自己生氣的約束,不要造成情緒失控,後悔不及的下場。「不可含怒到日落」,是要給人有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和希望,日落之後又是一天新的開始。孩子犯錯,父母必須生氣管教,才有教育的果效,「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箴二十二15),但是還要給孩子有希望,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三21)。

然而生氣了,卻沒有效果,反而帶來負面的作用,就不值得生氣,也不必生氣。要用智慧思考,怎樣的生氣才有最好的效果?

有時我們更需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如果我穿上他的鞋子走路,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軟弱,因為這樣的了解(to understand)而產生諒解(understanding),如此我的氣就發不起來了。

「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一19)。慢慢地動怒是為了保留時間做思考,內心從一數到十,將生氣的情緒掌握住,一邊數,一邊想,怎樣的怒氣才有效果?

主耶穌騎著驢子進入耶路撒冷,入了聖殿,周圍看了各樣物件,天色已晚,就和十二個門徒出城,往伯大尼去。然後第二天,才又進入聖殿,趕出做買賣的人(可十一11-12)。如此看來,主耶穌第一天在聖殿觀察,心中有數,對這些做買賣的人要如何對待。於是第二天有了這些強烈憤怒的動作,並不是一時情緒失控的血氣,而是深思熟慮的行為選擇。

神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建築物原是物質,但經過奉獻的儀式,在靈性的層面上,已經成為神聖的殿宇,與世俗有了分別,不再俗用,而且必須維護禱告的功能,所羅門王奉獻聖殿的禱告說:「願祢晝夜看顧這殿,就是祢應許立為祢名的居所;求祢垂聽僕人向此處禱告的話。祢僕人和祢民以色列向此處祈禱的時候,求祢在天上祢的居所垂聽,垂聽而赦免。」(王上八29-30)

當我們來到教會,不是為了物質利益,不是為了名聲地位,謙卑、虔誠、跪下禱告的時候,神喜悅和我們交通與互動,靈與靈在默契,「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可以搭棚,永住不離!」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5/01/2011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