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16期2012年5月)
真理論壇:耶和華的大日(一)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黎為昇


經文範圍:第一章14節-第二章3節

當先知宣告神要審判萬族與萬物(一2-3)、審判所有不敬拜神的選民與假祭司(一4-6)、並審判猶大國中的首領與領導人(一7-9)、以及審判那些愛財並對神冷漠的有錢人(一10-13)之後,先知便開始放出最後耶和華大日的信息,這彷彿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一開始便奏起充滿威脅性的樂音,釋放出死與厄運即將臨到全地的訊息。

A.耶和華的大日的描述(一14-16)

直譯經文:

這重大的耶和華日子臨近了,臨近而且極其迅速;耶和華日子的聲音,壯士接連地在那裡痛苦的哀哭(一14)。

那日是盛怒之日、患難與困苦之日、蹂躪與淒涼之日、黑暗與幽冥之日、密雲與烏雲之日(一15)。

吹角與吶喊的日子,攻擊這些被圍起的城,與攻擊高大的城垛(一16)。

首先先知在第14節中連續用兩次「(臨近)」,來預告耶和華的日子接近並且很快就到來。「(臨近)」有兩種意思,一是指接近,也就是以空間的角度來看,某個東西接近到幾乎要碰到某物體;第二是指迫在眉睫、也就是以時間的角度來看,意指某件事即將發生。1所以若採取前者的定義,我們根據上下文來看,可以說攻打選民的軍隊快到了;若採取後者的定義,我們也可以說大規模的戰爭即將到來。

是「(迅速)」Piel動詞2的附屬不定詞形式(The infinitive construct)3,在此處有迅速地做,也就是用急迫的方式做某件事,有付出很大的力量,想要縮短一段被耽延的時間之意涵。並且先知用「(大量、豐富)」接在「(迅速地做某件事)」之後,強調非常地快、極其迅速地。正如《啟示錄》十八章所描寫大巴比倫城傾倒時,時間單位從一天之內()(8),最後到一時之間()(10、17、19),彷彿越到末了時間被壓縮,時間過得越來越快。

所謂「耶和華日子的聲音」中的「(聲音)」,可以指能讓某人的聽覺察覺到的任何聲響(出二十八35),或人聲、或群眾的聲音、甚至是神的聲音(創三8;出十九19)。這裡的聲音可能是指神在那日子宣告,要向犯罪的人發出猛烈的咆哮,而且根據其他先知的描述,神審判的怒吼是從祂的聖所發出的(耶二十五30;摩一2),直到當被擔任神報復工作的敵軍到來的時候,那些原本不留意神藉由祂的先知發聲的人才發出嘆息,而不得不留意來自於神的聲音。4

當中的「(哀哭)」是作為動詞性質的分詞,5有連續性的動作的意涵。哀哭雖然可以發洩心中的鬱悶,但連續的哭泣表示他們絕望的沮喪;「(痛苦)」原指在口中有收斂、辛辣、令人不悅的味道,例如:「他們不能喝瑪拉的水,因為它們是苦澀的(直譯)」(出十五23),在《西番雅書》一章14節此處所指苦惱與絕望的痛苦,也就是以假借口中的苦澀味,比喻強烈悲歎的心理,相同的用法例如:「以掃聽了他父親的話,他便大大地放聲且極度地愁苦的哀哭(直譯)」(創二十七34)。先知用「壯士痛苦的哀哭」來形容這個大日子,連最強壯的勇士,或是經過軍事訓練的戰士都受不了,更別談一般的百姓是否承受得住。

接著先知在第15節與第16節論到那個日子是什麼樣的日子。一開始西番雅先知就說「那日是盛怒之日」,明白指出當那日子發生了許多人無法想像的天災人禍,這些表面現象的背後,其實是出自於神的盛怒。

在舊約中,神早就表明祂是不輕易發怒的神6,所謂「不輕易發怒」,希伯來文「」直譯為「緩慢的鼻息」,意指有耐性、容忍、寬容的心,也就是說不隨便以帶有敵意的情況下生氣,或即使當神生氣時,祂也會延緩鼻息而不使自己變了臉色。雖然神是不輕易發怒的神,然而一旦祂怒氣全發,無一能面對祂的盛怒。尤其到了大而可畏的日子,最末了的時刻,神即將倒下七碗的時候,便大聲向七位天使宣告:「你們退去,並且你們將這七個神盛怒的碗傾倒在這地上(直譯)」(啟十六1)。

當神盛怒的日子一到,西番雅先知首先在第15節用幾組成雙相似的字眼,形容那日子全地的窘境,其中前兩組是形容人心的悲歎與大地的慘狀;後兩組則是形容自然界與天空的異常。

先知預言那日子是「患難與困苦之日」,所謂的「(患難)」是指非常令人不悅的環境,在情緒上帶有苦楚與沮喪的狀況;「(困苦)」則是指極度煩惱、痛苦或悲傷的情形。之所以會有這些窘狀,乃是因為神離棄了祂的選民,掩面不顧他們所致(申三十一17)。接著先知說那日子是「蹂躪與淒涼之日」,所謂的「(蹂躪)」指的是災禍頻仍,所造成的貧窮、劇烈勞動,或其他難以忍受的艱苦生活條件;「(淒涼)」乃是傾覆的狀態,並特指在這狀態下所帶來的困苦。

先知又說那日子是「黑暗與幽冥之日」,所謂的「(黑暗)」是指缺少光的空間,其中所附帶的意思,包括:恐怖、無知、悲傷、困惑、或邪惡等意涵;「(幽冥)」也就是指物質世界缺少光的情況,以致於無法看見或產生作用,常常連帶有陰暗、沮喪、或恐怖之意。而那日子又是「密雲與烏雲之日」,「(密雲)」指著是可見的一團在大氣層中濃縮的水蒸氣,濃密到足以阻擋光線照入,用於與自然界或靈界發生的異常現象;至於「(烏雲)」,其意為非常厚的雲團,也就是說在大氣中出現一大片幾乎可以阻擋所有光線的粒子。

接著在第16節西番雅先知又將焦點放在戰爭的場景,他預言那日子是「吹角與吶喊的日子」,所謂的「(號角)」是古時候軍隊用一種彎曲的動物角,作為吹號指揮或宣布信號,也會用於宣告敵軍即將到來的訊息(耶四5);至於「(吶喊)」,也就是像哭泣的聲音或巨大的喊叫聲,因此「吹角與吶喊」可以指在戰場紛亂喧嚷之聲。

先知在「吹角與吶喊的日子」之後接著「(對著)」這個介係詞,有延伸或擴張到達一個目標;或是對某物有敵對的意涵,也可譯為「攻擊」。「(對著)」這個介係詞之後,所接的是「這些被圍起的城」與「高大的城垛」。

(被圍起)」是「(切斷、包圍)」作為形容詞用的被動分詞,特別是有堅固的防衛,使人難以接近之意,也就是說,「這些被圍起的城」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因素,或有屏障環繞著一個無法攻取的城邑;至於「(城垛)」,通常是指在城堡中,城牆頂端的射垛(為了防禦而備有槍眼的矮牆),保持牆的開孔一致,並且有一定的距離,能向四面八方射擊。因此原本「被圍起的城」與「高大的城垛」都是不易被敵人攻入的防禦系統,如今當耶和華的日子到來之際,這些良好的防禦系統也淪落到被摧毀破壞的命運。

B.神在那日子降災禍所發生的窘狀(一17-18)

直譯經文:

我必使災禍臨到這些人,他們走路像瞎子,因為他們得罪了耶和華,且他們的血被倒出像塵土,他們的腸像糞便(一17)。

他們的銀和金不能救他們,在耶和華盛怒的日子,且全地將在祂嫉妒的火裡燒滅,因為祂將執行滅絕確實是驟然的(或恐怖的),攻擊這全地的居民(一18)。

恐怖日子的後果使人類陷入沮喪之中,因為上述第14節到第16節的天災人禍,都是出於神的手,神說祂要使災禍臨到這些人身上。當中的「(我帶來災禍)」是「(纏繞)」的使役形式的動詞(Hiphil),7有使人苦惱、折磨、悲傷,以權力控制壓迫人的意思。「他們走路像瞎子」是指他們摸不清方向,跌跌撞撞的行走在邪惡中,卻沒有因為災難而醒悟過來(啟九20-21),正如摩西在《申命記》論到選民若遵守誡命必蒙福、悖逆則遭禍的信息中,有一段記載描述選民若悖逆神所提到的:「你在午間摸索,好像瞎子在黑暗中摸索;在你的道上,你將不會成功,且你只有被欺壓,始終被搶奪,且沒人搭救(直譯)」(申二十八29)。

(犯罪)」,也就是做錯誤的事,觸犯法律或違背契約,必須支付罰金或接受處罰的意涵。既然選民犯罪得罪了神,理當受到處罰,但先知在宣告這些訊息前,耶和華的日子尚未來到,他們也尚未遭受亡國之苦,因此表示神還在寬容他們,給予他們回頭的機會。一旦他們罪惡滿盈,神怒氣全發,先知說:「他們的血被倒出像塵土」,當中的是「(溢出)」的Pual動詞形式8,意思是被傾洩而出;所謂的「(塵土)」特別指一般的,沒有價值的塵埃。至於為什麼說「他們的血被倒出像塵土」?可能是強調血流成河,好像街上的塵埃一樣到處都看得見。9「他們的臟腑像糞便」,其中「(腸)」是指內臟或腸,也就是在腹腔內主要的器官,五臟六腑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部分,會淪落到像糞便一樣,表示人死了以後,其屍體丟在地上發惡臭,好像令人作嘔的糞便一般。

金銀財寶在正常的情況下,是能夠用來換取物資或服務,因此有人誤以為他可以用金銀買一切的東西。但是作詩的人說:「那些信賴他們的財富,且他們在家產滿貫之中誇口,他絕對不能贖出一個弟兄,他也不能給神贖金(直譯)」(詩四十九6-7);因此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一來到,金銀財寶則是一點用處也沒有。以西結先知也說:「他們將他們的銀子拋在街道上,他們的金子是污穢的,他們的銀子與他們的金子不能夠拯救他們,在耶和華盛怒的那日子……(直譯)」(結七19)。

這裡的「在耶和華盛怒的日子」與第15節「盛怒的日子」相同,當中的「(盛怒)」有強烈的不愉快,含有因生氣而行動的暴怒。後頭又說到「在祂嫉妒的火裡」,這裡的「(嫉妒)」是基於為了在關係上有排他或獨佔對方的願望所致,例如:丈夫對他妻子的不忠所引起的妒火(民五14)。神的嫉妒,是因祂以丈夫對待妻子的愛,深愛祂的選民,正如雅各所說:「那住在我們裡頭的靈戀慕到了嫉妒的程度(直譯)」(雅四5)。

「全地將被燒滅」中的「(被燒滅)」,是「(吞吃)」Niphal形式的動詞,10在形式上有痛快地吃或是侵蝕之意,但在此處是指被火燒滅的意思,相同的用法例如:「……她必被火燒滅」(亞九4)。先知最後解釋為何全地被燒滅,原因是神要執行滅絕11。所謂的「(滅絕)」就是殲滅、徹底的毀滅,一旦神一出手,先知特別用強調確定或必然的副詞性質詞(adverbial particle)──「(確實地)」,來修飾「(驟然的)」。其實Niphel動詞形式的有兩個意思,一為驟然迅速的;另一意為恐怖可怕的,兩個意思都符合上下文,12若作驟然之意,便是與「全地將被燒滅」中的「(被燒滅)」互相呼應,表示神的審判突然迅速地臨到;若是作恐怖之意,則是與「神要執行滅絕」中的「(滅絕)」互相呼應,強調神的審判是令人恐懼。

事實上,先知預言「耶和華的日子」來臨,雖然近程是指巴比倫王國擄掠猶大國,但其終點為末世大災難,這中間的過程都有類似的情境出現。因為神的預言有重複應驗的特質,這猶如一座座的山,愈來愈高聳,直到主峰出現為止。因此西番雅的訊息不但適用當代,更是告誡我們當今真教會的信徒,當耶和華發怒的日子到來,災禍的情況是極為淒慘,而且在我們不知不覺的時候便迅速到來,我們豈能迷迷糊糊地度日?(待續)



參考書目:

原文聖經部分

1.希伯來文聖經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 (MT)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Stuttgart 1997.

2.希臘文聖經Nestle-Aland 27, Novum Testamentum Graece, Deutsche Bibelgesellschaft, Stuttgart 2001.

希伯來文字典部分

1.Brown, F., Driver, S. R., & Briggs, C. A. (2000). Enhanced Brown-Driver-Briggs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 (electronic ed.) . Oak Harbor, WA: Logos Research Systems.

2.Gesenius, W., & Tregelles, S. P. (2003). Gesenius Hebrew and Chaldee lexicon to the Old Testament Scriptures . Bellingham, WA: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3.Koehler, L., Baumgartner, W., Richardson, M., & Stamm, J. J. (1999). The Hebrew and Aramaic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electronic ed.) . Leiden; New York: E.J. Brill.

4.Swanson, J. (1997). Dictionary of Biblical Languages with Semantic Domains : Hebrew (Old Testament) (electronic ed.). Oak Harbor: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希臘文字典部分

1.Arndt, W., Danker, F. W., & Bauer, W. (2000).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and other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 (3rd ed.)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Louw, J. P., & Nida, E. A. (1996).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electronic ed. of the 2nd edition.). New York: United Bible Societies.

3.Swanson, J. (1997). Dictionary of Biblical Languages with Semantic Domains : Greek (New Testament) (electronic ed.). Oak Harbor: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聖經註釋書部分

1.Jamieson, R., Fausset, A. R., Fausset, A. R., Brown, D., & Brown, D. (1997). A commentary, critical and explanatory,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 Oak Harbor, WA: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2.Walvoord, J. F., Zuck, R. B., &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83-). 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 An exposition of the scriptures . Wheaton, IL: Victor Books.



註:

1.本文的字義皆出於希伯來文原文字典,書目請參見本文末所列的參考書目。

2.希伯來文的Piel形式的動詞,大致上有四種主要的用法,第一、將狀態或不及物用法的原型形式(Qal)動詞,轉變成及物動詞的用法;第二、有加強的意義,表達重複、多數,或忙著做的動作;第三、若該Piel動詞是出自於名詞或形容詞,則有「作~」之意;第四、有宣告所接的受詞之意。

3.希伯來文的不定詞形式(Infinitive)表達一個動作無關於人稱(person)、性別(gender)、數量(number)、與時態(tense),也因為如此不定詞不能單獨存在於主要子句,它幾乎會與另一個動詞相關。而附屬不定詞(The infinitive construct)按照句法上非常類似名詞用法。

4.Jamieson, R., Fausset, A. R., Fausset, A. R., Brown, D., & Brown, D. (1997). A commentary, critical and explanatory, on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 (Zep 1:14). Oak Harbor, WA: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5.希伯來文的分詞有作動詞、名詞與形容詞三種用法,作為動詞的分詞,有作為連續性的動作或即將到來的動作兩種用法。(請參見Van der Merwe, C. (1997). A Biblical Hebrew Reference Grammar (electronic ed.) (162). Oak Harbor: Logos Research Systems, Inc.)

6.參見:出三十四6;民十四18;尼九17;詩八十六15,一○三8,一四五8;珥二13;拿四2;鴻一3等。

7.所謂的Hiphil有使役(Causative)的意思,其意為「使甚麼發生」或「使甚麼有」。

8.所謂的Pual就是Piel的被動形式,至於Piel的意思,請參見註釋2的說明。

9.Walvoord, J. F., Zuck, R. B., &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1983-). 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 An exposition of the scriptures (Zep 1:17). Wheaton, IL: Victor Books.

10.所謂的Niphal形式,一有反身的意思(Reflexive),常常表示該動作有與主詞本身相關,也就是說,主詞也是該動詞的受詞;二有互相的意思(Reciprocal),有時Niphal也有互相的意涵。

11.這句「(因為滅絕確實是恐怖的祂將執行)」中的「(滅絕)」,是與後面的「(祂將執行)」連接在一起,譯為「祂將執行滅絕」。

12.筆者最常用的四本希伯來文字典中,Gesenius, W.等編著的Gesenius Hebrew and Chaldee lexicon to the Old Testament Scriptures,與Swanson, J. 編著的Dictionary of Biblical Languages with Semantic Domains作「驟然的」之意;Koehler, L.等編著的The Hebrew and Aramaic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與Brown, F等編著的Enhanced Brown-Driver-Briggs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作「恐怖的」之意。


作者: 黎為昇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1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