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04期1994年9月)
真理論壇:[聖靈月刊]談教會之發展原則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許恩得


世界頂尖的趨勢預測專家皆指出,宗教復興是二十一世紀的重大趨勢之一。Alvin Toffler在「大未來」一書中更清楚預言,宗教團體、鉅型企業(Megafirm)、犯罪集團,將是挑戰國家組織的新興勢力,未來的「全球鬥士」(Global Gladiator)。

其實宗教復興不是預測,而是既定的事實,因為不論是目前各國政府(包括台灣)對宗教所採取的政策,或宗教團體在世界各國所呈現的影響力,都證實宗教復興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要掌握此時代趨勢並促進教會的發展,實在千頭萬緒。但我們堅信,只要能察覺環境的需要,並掌握聖經的教訓作為發展的原則,必能創造本會的競爭優勢,達到教會增長之目標。

教會是耶穌的身體(弗四11-15),教會發展的原則亦應以耶穌為榜樣。聖經對耶穌成長的模式,有明確而深刻的描述:「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應用此模式到教會發展上,即教會必須把握智慧增長、身量增長、受人喜愛增長、受神喜愛增長,及一齊增長的五個基本原則。

一、智慧的增長

我們知道,真正有用的智慧都出於神(耶八9)。聖經談到許多種智慧,如:約瑟及所羅門王治理百姓的智慧(創四十一33、39;王上三8-13)、專門技藝的智慧(出二十八3;王上七14)、說服眾人的智慧(王下二十14-22;箴十13)、軍事才能的智慧(賽十13),及經商貿易的智慧(結二十八3-17)等等。

今日要教會增長,也要追求來自神的各種智慧,尤其是管理教會的智慧,讓本會的領導者,擁有分析環境趨勢的能力,為教會化危機為轉機,不但能因應生存之威脅,更能掌握發展之機會。具備分析教會現況的能力,為教會轉劣勢為優勢,不但能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更能整合資源,達成教會宣揚福音與牧養信徒之使命。

具有規劃、組織、用人、領導及控制之管理能力,創造並維護良好的工作環境。在管「事」方面,必須採用科學的辦事精神,提升工作績效,達成教會的目標;在理「人」方面,必須重視人際關係的藝術提高,信徒的滿足程度,促進團體的和諧。

管理理論與經驗都告訴我們,運用有系統的科學分析,透過學習,可以獲得管理的能力。因此教會在人才培訓方面,除了聖經知識與事工能力的訓練外,管理能力之培養亦不能忽略,應該有系統地納入本會之訓練課程。另外只要對聖經中的領導人物稍加研究便可發現,了解神的旨意是教會領導者必備的基本能力,讀經、禱告是聖職人員的基本工作。

因此每位在教會從事聖工的信徒都必須對結果負責,一味地將失敗的原因歸咎給神是沒有擔當、不負責任的作法。較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成果良好時,感謝神的帶領與信徒的同工;成果不佳時,則勇於面對失敗,虛心檢討原因,以作為改善的依據。所謂對成果負責,不是以成敗論英雄,透過工作績效評估,作為升遷或加薪的依據或捷徑;而是要檢討過失,累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進而打穩發展教會的基礎。

二、身量的增長

對人而言,身量的增長是指長高、長壯;對教會而言,是指信徒人數增加(量),及信徒的信仰更堅定(質)。其實對生物而言,只要具有生存的條件並給予有計畫的培養,身量的增長是一件極自然的事。因此,教會只要不違背聖經教訓,並且有智慧地運用管理知識,規模擴大是自然的現象。

教會規模擴大之後,便要加強組織化(organizing),因此,分工合作是必然作法。教會將任務分工,是為提高生產力;教會分工之後,信徒之間的協調合作,是為整合各種專業力量,以達成組織目標。但在教會分工合作過程中,要注意作法上應有別於其他組織團體。

在本質上,教會與其他組織體不同。因為一般的企業以營利為目的,政府機關以權力為基礎;但教會卻是以愛所組成的大家庭,在認知上,教會也與其他組織體有別。一般的組織團體,重視具有優勢的部門或部屬;但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必須各肢體彼此相顧,使不體面的肢體越加體面,不俊美的肢體越發俊美(林前十二12-27)。

可知教會的組織方法,與一般企業或政府機構應有所差異。例如:在任務的界定與分工上,要相輔相助,避免政府機關走向僵化的官僚體制(Bureaucracy),以免讓組織章程阻礙了聖工之發展;在人事分派上,除了考量能力、辦事績效之外,也要兼顧忠誠、紀律與努力等要素,避免像企業堅持能力主義與績效導向,而造成人事鬥爭,或短視近利之後遺症;在資源分配決策上,要兼顧聖靈與眾人的意見(徒十五28),而不是單純之民主決策或英雄主義,以免教會走向分爭結黨之弊端;

在協調與整合過程,要兼顧溝通與職權之運用,而不是事事只強調對神負責,凡事自以為是,或強調職權神授,要求信徒或同工絕對順服,導致教會各肢體士氣低落,成為不能發揮功用的一堆零件。

三、受人喜愛的增長

要受人喜愛,對個人而言,要重視人際關係;對教會而言,對內要符合人性管理,塑造符合聖經的教會文化,對外要廣結善緣,善盡社會責任。在人性管理方面,教會領導者應像僕人一樣,以協助信徒發展,達成其目標為職責,因為沒有人願意留在沒有發展或限制其發展的團體中。在塑造教會文化方面,任何儀式、規範或活動,都必須以彰顯聖經精神,並且使信徒獲得造就為原則,因為我們是以聖經教訓為做事的指導方針,應避免任何因一時的興致或潮流而產生的活動。

在廣結善緣,善盡社會責任方面,教會應推行「有兩件衣裳的,就分給那沒有的;有食物的,也當這樣行。……不要強暴待人,也不要訛詐人,自己有錢糧就當知足。」(路三11-14)。尤其不要對其他教會或教派批評,因為「時候未到,什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林前四5);如此,久而久之,其他教會或教派便會對我們有進一步的了解,體會耶穌所說不是敵擋我們,就是幫助我們的指示。

四、受神喜愛的增長

要受神喜愛,最高境界就是與神合一(約壹三24,四13)。按聖經的教導,我們必須追求(一)神的話──即追求符合聖經的管理(參:約壹二3、5,三24);(二)神的靈──即促進靈性的復甦(參:約壹三24,四13);(三)神的愛──即建立彼此相愛的教會(參:約壹四16)。此原則,本會一向把持良好,我們應繼續發揚光大。

近年來,許多其他教派亦重視神的話、神的靈與神的愛的追求,本會有些聖職人員因此而沾沾自喜,認為此為將來歸向本會的前兆。其實此現象對本會是一項威脅,因為當其他教派都在追求進步,回歸聖經,而本會卻自滿於現狀,沒有較其他教派進步,實在難以達到受神喜愛的「增長」。

五、一齊增長

智慧的增長強調「腦」的增長,身量的增長強調「體」的增長,受人喜愛的增長強調「心」或「魂」的增長,受神喜愛的增長強調「靈」的增長。保羅說:「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五23),意指整個人的每個部分都要一齊成長,方符合神的旨意,教會亦然。

近來教會管理的觀念漸受教會中有識之士所重視,但我們要知道,神才是最偉大的管理者,一切管理的智慧都來自神,聖經就是管理教會的寶典。所以在觀念上,我們應以聖經的準則作為判斷管理理論與作法是否適用,而非以管理理論來評論聖經的有效性。在引進管理觀念的過程中,是為增強教會的優勢,而非取代本會良好的傳統;是為將有用的管理融入信仰中,而非突顯管理,而忽略信仰的目標。

目前教會要發展,應從專職同工先著手,因為專職同工是本會第一線的工作人員,也是最堅強的工作陣容,在義工制度尚未健全之前,專職同工是發展教會的關鍵。因此,一方面教會決策單位對傳道者或專職人員要有更多的尊重、照顧、溝通與訓練;另一方面,傳道者與專職人員要有自律的理念,時時效法耶穌的榜樣,追求智慧、身量、受人喜愛及受神喜愛的一齊增長。惟有如此,教會才能迅速發展。     




作者: 許恩得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199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