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431期2013年8月)
主題特寫:宗教教育之我見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沉靜


記得小時候,宗教教育的時間是每個星期日的上午,那時要去教會還要搭公車,不像現在家家都有轎車接送。所以有心要去參加宗教教育的我們,都要起個大早,而身為大姊的我也要打理弟妹們的穿著,趕緊領著他們前往候車亭。深怕錯過公車,導致缺席,就會錯失年末聚會的各種獎項,尤其是小朋友所羨慕的出席獎獎品(漫畫美少女磁鐵鉛筆盒、24色的粉蠟筆,或是書寫時有淡淡香味的天使牌鉛筆,各式各樣有關聖經故事的漂亮拚圖……),這些可是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裡,最令小孩嚮往的禮物。加上當時幼稚園教育並不普遍,可以在教會裡聽故事、唱詩、吃點心、認字、學樂理、學習與同齡小朋友的相處……,這彷彿幼兒托育的內容,對我們很想上幼稚園卻無力負擔的家庭來說,真的是很難得可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

猶記得擔任宗教教育的老師們,各個都非常有耐心、愛心地為我們付出,盡力設計出活潑又不失莊嚴的內容,讓我們的童年充實又快樂,像翻閱聖經的技巧,背誦聖句的能力,都是在當時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奠定我們日後追求屬靈的利器。這種快樂學習的滿足經驗,到現在回想起來,還似昨日的情景歷歷在目,充滿溫暖的感覺。在此也深深感謝那時對我們付出的老師們,求神紀念他們所做的工!

而今時代的快速變遷,大家都想要抓緊時間似的,於是順應需求,九○年代以後出生的小孩,宗教教育的時間則改到每個安息日下午,大人們在會堂聚會,國小及以下的孩童則在教室上課,等大人聚完會再一起回家,不僅省時也省事,多有效率啊!如遇少年班有共習活動時,我們當家長的就在會客室泡茶,彼此交談聯絡感情。如此便宜行事讓人們有種錯覺,總以為作聖工是順便,有課的教員無法遵守安息聖日,漸漸地我們也發現,這些平時未與大人一起聚會習慣的小朋友,一旦遇到靈恩會或禱告會,全體聚在一起的時候,似乎就失去了敬虔,常會不受約束地跑來跳去,或東張西望窸窸窣窣地說話,影響聚會秩序。

我們當地教會的負責人意識到不懂事的孩子,也是要從小就培養他們看重神所賜福的安息聖日,於是,花費近一年的時間,幾經負責人、教員、家長們密切的溝通協調,考量大家的時間,終於敲定利用安息日尚未聚會前約八點至十點間作宗教教育的課程安排。在政府實施週休二日之後,剛開始大家都會在星期五下班之後,好好放鬆休息的,因為有「明天不用上班」的預期心理,有的人甚至開始通宵達旦的享受難得的假期。為了屬靈的爭戰,因應這樣的改變,作為家長的就必須以身作則的不熬夜,配合孩子們的作息,並且星期六就要早早的叫孩子起床,帶孩子們到教會來;當教員的也是憑著愛心,為著要餵養這些小羊,年輕人也是要早早就起床,無怨無悔為主作工的精神,讓人為之動容!

每個人打從心底看重這紮根的工作,且都戰戰兢兢認真負責的做好本分,神看見了也願意同工,教會就漸漸的有了嶄新的面貌,奉行單純付出的精神,為我們這間「老教會」注入一股新的生氣,於是我們可以隨地而見:安息日聚會時,孩子們都依序坐好,跟著讚美詩的節奏,用力的唱和著,不管識不識字,唱的都比大人們鏗鏘有力;傳道者講道時,也會認真的作筆記,有了基本的規矩要求認知,不再坐不住或是交頭接耳,知道會堂是敬拜神的地方,行為表現上與遊戲區有了明顯的分隔;會後較長時間的禱告,小朋友間更是彼此邀約,大家有樣學樣,爭相要到前面接受長執傳道者的按手禱告,他們飢渴慕義的精神反倒成為大人們學習的對象。也難怪乎,這幾次的靈恩會下來,都是小朋友得聖靈與見異象。「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祢!因為祢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太十一25)。萬事互相效力,即使小小年紀的小弟兄小姊妹,也是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是嗎?

我的二妹出嫁至南部,她所屬的教會是個新蓋的會堂,莊嚴明亮又通風,矗立在田中央,但是地點屬偏鄉地帶,交通不是那麼便利,許多年輕人完成最基本的學業後,就會到外地求學或就業,加上謀生不易,新生兒的人口數驟降,光看春季或秋季靈恩會,新生兒受洗的人數呈現個位數或是零,就略知一二。有時出現併班的情形(因該班教員數都比學員還多),或是出現阿嬤級的教員,這些中年幾近花甲歲數的姊妹們,操持著微微不標準的口音,推著老花眼鏡,跟孩娃兒說起津津有味、想一聽再聽的聖經故事。

當時的教育股負責人有遠見地預料到,不久的將來會有傳承斷層的問題,所以就要求尚在國中求學階段的初級班成員,也要來宗教教育見習、實習,而少年班的學員則讓他們學著領詩、翻譯、打掃清潔等聖工。教會是大家的,在責無旁貸的共識下,大家一起努力,於是偌大的會堂,在一群老人、小孩的服事下,依然散發著屬靈的芬芳,這裡的老人和藹熱情更沒有罹患所謂的阿茲海默症(即老年痴呆),小孩們認真負責,十八般武藝藏在身,「真的是有練過」,無法叫人小看他們年輕呢!

自從我的年紀漸大,體力也漸漸無法跟上幼稚班學員的活潑好動,為此,我卸下了好幾年的教員角色。雖有點不捨,但是看見以前所教過的學員,從呀呀學語、在教室哭鬧不休,非得要爸爸媽媽陪伴,或是在教室裡自由走動不願受限制,種種稚嫩的行為,撒嬌吃奶階段的模樣,都還深深的印在我腦海裡。如今,他們都在主裡漸漸長大,從幼稚班、幼年班、少年班、初級班到中級班,有的到外地讀大學參加高級班,甚至還擔任契負責的也不少。有的當完兵在故鄉附近找工作,可以回來幫忙宗教教育,也願意花時間陪伴那些小弟弟小妹妹們一起聚會,他們健壯到可以補足我們這一輩,無論在體力上或時代潮流中各樣資訊不足的遺憾。

那種感覺就像以色列民在與亞瑪力人爭戰的時候,當時摩西的手發沉,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了,摩西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見此,我的心中就喜不自勝,似乎看見自小栽種的幼苗,用愛灌溉,在若干年後,他們已漸漸的開花結果成為大樹,甚至還能為人們遮陽、納涼,真的很感動!

宗教教育是個神聖的工作,有好的教育才能做好各樣的傳承。我們不要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了我們原來的初衷。或許在你不經意的付出當中,有許多人就因此受惠,你就如同啟蒙師父一般,帶領懵懂未知的幼兒,導引他們一窺信仰國度的真諦,甚至還影響到一個家族的信仰也說不定,就像以色列國在亡國之後還能重新建國,所憑藉的就是宗教教育,這份力量不容我們小覷,因此,豈能不看重?!


作者: 沉靜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201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