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8期1998年5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把剩下的零碎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張基順


收拾起來耶穌對門徒說:
「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
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三、四月間,逾越節近了,耶穌帶門徒暗自渡過加利利海,到伯賽大的曠野休息、禱告、靜思。眾人察覺時,便尾隨著甚至趕先到來。耶穌憐憫並接待他們,對他們講論神國的道,也醫治那些需醫治的人。約午後四時左右,耶穌為免去眾人借宿找吃的奔波,藉由孩童奉獻的五個大麥餅和二條魚,主動祝謝分遞給排排坐在草地的五千名男人吃(另有小孩和婦人也吃,但未算在內)。

眾人都隨著自己所要的取用,並且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於是收拾吃剩的碎餅碎魚,裝滿了12個籃子(路九10-17;約六1-13)。

這一件神蹟,單就主所吩咐「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這句話進一步深思,在信仰生活與教會事工上,提供了幾項啟迪:

樂作永續的見證


剩下的零碎經過收拾,裝滿在12個籃子內,或許在群眾吃飽之後,已不用再吃到,卻可作為主耶穌所行神蹟的確證,即使沒有親赴盛會,也無可推諉!就像昔日約櫃中擺設的「亞倫發過芽的杖」、「盛嗎哪的金罐」,並「兩塊約版」(來九3-4),要用來對後世子孫作永續的見證。

見證魚煎熟了,麥餅烘過了,耶穌有權柄叫它顯大、增多、餵足。見證人類傳續原罪而生命已死已腐敗,透過奇妙者耶穌的寶血,如實地重獲再造與更新,出黑暗入光明,充滿聖潔仁義;透過耶穌的話語規模和聖靈進住發用,教會得了醫治全體的良藥──生命之糧、得救印記。

聯屬基督,每一天、每一處、每一件都充滿著主恩,身體可以健壯,靈魂可以興盛,行事可以亨通,永續到主來。時時細細數算,便發現神離我們各人不遠。

我們不論是傳承自上代的信仰,或是本身被選召也不論是人在臺灣,或是身處異鄉,都要記取此一「永續見證」的莊嚴使命,不將這些事向子孫隱瞞,要將耶穌的美德和祂的能力,並祂奇妙的作為,述說給後代聽(詩七十八4)。

為子孫「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他們心裏,成為「真道上的大丈夫」(加四19;林前十六13)。父母們不因自己事業忙碌、事工繁多、生活違拗、風氣開放,或兒女課業重壓,都能用心經營。當聽到「你心裏存真理,你的兒女們按真理而行」,將是你我最大的喜樂(約叁3-4)

同享夠用的恩典


參加這次盛會的群眾很多,除了男人之外,還有婦人和小孩。依當地習俗,婦孺是不可以和男人共餐的;但在主的晚餐中,卻人人有分,各取所需。並且是等大家都吃飽了,才收拾剩下的。原來神的國不分種族、性別、年紀、先來後到,都同得福音的好處;聯屬於這團契,主都給予每個人夠用的恩典,隨自己的信心支取。

若比對兩次變餅,同是主的祝謝,五個大餅和二條魚讓五千人吃飽還剩12籃,七個餅和幾條魚讓四千人吃飽還剩7筐,證明與會人數越多,主的能力越顯,主的美名榮耀也越大(太十五35-38;可八6-10;箴十四28)。主再來的日子已近,祂願意全人類都得救,福音早日廣傳各國,白白賜恩給呼求祂的人。

然而檢視教會增長的歷程中,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蒙主光照又故意犯罪的多,如同裝入破漏的囊袋,徒然虧缺神的榮耀!神的恩典並非不夠用,神的膀臂並非縮短。因此,教會試圖在質、量上都能增長,對內牧養上,像大兒子的信徒,雖然恆常來到教會,要能棄掉埋怨、自義、嫉妒、沒親情、謗讟、不解怨……等隱而未現的過錯,才能得到天父的一切賞賜。而像小兒子的信徒,遠離神的教會,要趁未病死前從迷失中轉回,參與事工、簡樸生活、謙卑受勸、惜福感恩、親愛弟兄、等候應許、趁幼事主……。

天父要復賜他慈愛、地位、權柄、平安和恩典(詩十九12;路十五11-31)。對外開拓上,不管得時不得時都要傳,特別在教會財政不算寬裕之際,要靠聖靈做最妥善的運用。尤其是神學的訓練要普及,則人人都是基督精兵;神學的培育要純正,則教會都是天國的好種;教會不變質、不腐化,將來才能滿載滿載送入天倉(太十三27、37-38;提後一13-14)

常存感恩的回饋


主賜給眾人先用的都是若干完整的魚和餅,而要求他們及時收回的卻只是些吃剩不用的零碎。「及時」、「吃剩」,點明主賞賜的恩惠豐盛純全美善,但主卻不願信徒一直像嬰孩般一味地接受,要學會長大,及時感恩回饋。至於回饋的多或寡,主並不想造成信徒的壓力,只要是盡心、盡性、盡力愛主,就都蒙悅納。即使有「當納十分之一」的嚴格規定,主也以「敞開天窗、傾福滿溢」背書(申六5;瑪三8-10)。

彼得蒙主指點,撒網便網得153條大魚,主只要他拿幾條來分享嚐鮮。主借用西門的船一次,便回贈他兩船的魚(路五3-7)。窮寡婦投了二個小錢,便得耶穌稱許悅納,因為她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打破玉瓶把香膏澆主頭上的女人,知曉不常有主,耗盡至貴的寶物;主樂意四處推介她的美事以為記念。

其實,眾人所吃的,何嘗不是來自於主?既是主提供了需用,眾人將剩下的送回給主,怎可算是回饋?奇妙的是,眾人「只將不用的送回給主」,這一動作主就當成是眾人的一番感恩,若是有人獻上最好的呢?可惜信徒中多有「健忘」的,亨通時便認為是自己行,富裕時便專顧獨享;除非管教臨到,人財兩失!十個人長大痲瘋蒙主醫治,回來感謝的卻只有一位!更甚的有亞拿尼亞夫婦,原本輕省而自主性的奉獻,為抵死愛面子,頓時成了自己掙脫不開的禁錮;未得主的悅納,反因欺哄聖靈,先後斷送靈命。

愛惜領受的器物


主吩咐門徒收拾剩下零碎,「免得有糟蹋的」。凡物經主祝謝後,都是聖物,是祂榮耀的彰顯、權柄的宣示,就好比聖餐餅、葡萄汁,要按理領受,按規矩而行。即使用剩的,亦當合理合情處置,不可隨意丟棄,否則便是糟蹋,明明羞辱主、褻瀆神;罪刑極重!(林前十一23-31)

此外,我們從主領受有許多的恩賜,像:時間、錢財、智慧、生命……,要用來效力教會,叫愛神的人得益處。若以此自誇、貪愛世俗、專顧自己,便是糟蹋恩賜(林前四7;羅八28) 。進一層言,神造萬物,命立就立,說成就成,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因為神的智慧蘊藏在萬物之中;意欲人類在享用之時,認識天地主宰,述說造物者的永能和神性(箴八22-31;羅一20)。但因人類罪的牽累,神使其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勞苦歎息,仍然指望掙脫敗壞的轄制(羅八20-21)。

因此,舉世物慾橫流,肚腹為神,揮霍享受,濫捕濫墾,人類正無知地替代真神「終結地球」(人類受託管理萬物,雖有「享用權」,卻無「自主權」、「所有權」),致引發大自然無情的反撲。環保團體雖奔走呼籲,猛醒者仍少。其實,信徒若回歸經訓,當明白一切生活器用,都領受自神。

不論在家在外或在教會,感謝領受之際,要「敬虔」(心存感恩)加上「知足」(凡事節制),才是大利(免得糟蹋)(提前六6)。尤其今日教會公物中,諸多重疊購置、汰換頻仍、水電浪費、聖器俗用、閒置耗損……等現象,都要收拾歸位,節制愛惜。期勉從教會中率先倡行,作忠心的管家、蒙愛的信徒。

(原[青年團契]1998年05月號)


作者: 張基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