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4期1996年5月)
信仰社會:[青年團契]再思功利主義的反逆現象──生涯出走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姚君穎

工商科技發展極速的二十一世紀,雖造就了人類前所未有的高度文明與富裕生活,卻也導致了功利主義的極致發展。

九○年代美國、日本不約而同掀起一股提倡簡約風氣、崇尚儉樸自然的思潮。在台灣,更有些人選擇「生涯出走」,斷然捨棄對都市生活的眷戀,遠離西部的繁華喧囂,徙居花東山海鄉野之間,過著隱士般的生活。「回歸自然」是現代知識分子對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反思;而遠離都市、遁入山林似乎是找回「本我」的方法。近來許多媒體都不約而同的出現這類報導,歸納起來,「生涯出走」確有其令人蠢蠢欲動的吸引力:

一、簡單生活,輕鬆自在:半隱式的生活,寡居簡約,使人的物質慾求簡化,人際關係也趨於單純化。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人事物之後,人們發現自己的生活「自主性」增加了;原來,緊繃壓抑或自在快活,取決於自己的抉擇,誰說一定要華居佳餚才是幸福?活得自在是個「人」,而不是「行屍走肉」,豈不更重要?

二、感受生活,活出自己:大多數迢迢東移者,多半過著自己勞動的生活,親手築屋、養雞餵豬、耕耘灑掃……,他們咸認為這樣的生活「有一種確確實實在『生活』的感覺」、「還有一種支配自己生命的感動」;不像都市消費掛帥的社會,什麼都是用買的,久而久之,麻木冷漠,對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也越來越模糊了。

三、豐富心靈,天賦乍現:這群「自然人」體會到,當他們揚棄了不必要的物質享受,過著簡樸清平的生活,接近大自然並與其融為一體時,自己的生命竟開始清新、豐潤,而且許多屬乎自己內在的天賦特質也湧現出來,那是種孩堤時代曾出現的靈光,只是隨著年紀增長、環境變化而被隱蔽了。

看了這些報導,您是否也有種「予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覺?但,仔細想想,這種遺世獨立的生活方式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畢竟,生活還是有「必要的」現實的一面。話又說回來,所謂「境由心遷」,「清心」不一定要退隱山林才能獲得,帶著一顆紛亂的塵心走到那裡還是一樣紛亂;倒不如給自己一段時間或空間的「留白」(孤獨又何妨),讓自己的心靈沈澱下來,用點心思觀察體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能為自己的生命帶來一股動力。就像我們的主耶穌,我們看祂的講道是如此地平易、生活化,祂的題裁俯拾即得:天上的飛鳥、野地的花、撒種、捕魚、牧羊、罪人、病患、孩童……,你不能不佩服主耶穌平日敏於觀察周遭的事物,所以祂能體恤、瞭解我們的軟弱,是那麼地深入,充滿靈力地扮演「人子」的角色。

讓我們多一點時間走進「伯大尼」,多一份用心作在「一個小子」身上,也許我們更能心領神會主耶穌所說的:「清心的人有福了」、「若不能回轉像孩童,斷不能進天國」的道
理了。


作者: 姚君穎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