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33期2022年2月)
信仰社會: 與青少年同步Level up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總算熬過了第一學期,好奇怪,這半年怎麼感覺特別漫長?」辦公室裡一位資深教師說。

「應該是因為接手新生吧?」我回應她。

「嗯,有可能。新生什麼都要教,確實較花費心力。」老師們不約而同下了結論。


 
心累是因為有所期待

即使是在教育圈服務多年的教師,面對國一新生,僅相處半年即感疲憊,那麼他們的父母呢?每天與青少年相處的家長,不就更煎熬了?

我所任教的學校,學生並不算難帶。之所以會有上述對話,我想這也是老師們與自身過往經驗相對比,有感而發。這感觸裡同時也隱含著導師對自己班級的期許,簡言之:師者,父母心。

話說回來,老師再有教育愛,也只能陪伴學生一陣子,父母與孩子的親情可是一輩子啊!某天Line群組傳來一張圖片,生動傳達:寒暑假一到,媽媽們都頭疼;寒暑假一結束,將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的瞬間如釋重負。我開玩笑地回覆:這叫我們當媽媽又是老師的人,情何以堪啊?(搭配大笑表情貼圖)

身體疲勞,睡一覺可以改善;心靈疲憊,正視它才能解決。無論為人師表或為人父母,之所以心累,都是因為有所期待。

期待些什麼呢?期待他們能變得更好、更優秀,不ok的能ok,原本A的都能變A+;但卻往往忽略,這都是預設了一套已被量化的標準值(如:成績、等第),或可描述的樣式(如:言行舉止、才華展現)。

當被評鑑者未達標,存有期待者會產生一種失落感,覺得需要努力去做些改變(如:督促孩子要再用功些,要為他們多補充資料等);若改善,會感到「嗯,這就對了!」若無進展,就再要求(因為期待很深)。幾回合後,進則喜,退則憂,心情隨成績起伏,班級或家庭的氛圍也隨之或喜或悲。


 
接納先於責備

相信上述的景象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大多數的我們也是如此成長的,所以我們應該很能體會孩子在學校的競爭壓力。然而,人是善忘的,走過的路,常常就是忘了自己當初怎麼跌跌撞撞地來到現階段。所以,當孩子表現不如我們預期,很直接的一句:你怎麼這麼笨!就脫口而出了。換個立場,這句話若是別人罵我們呢?感覺很受傷,對嗎?只要是人,都有較不擅長的部分,也會有相對優勢的地方,身為父母的我們,是否都能接納他們的不足之處?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愛與隸屬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是屬於高層次需求,說明了友情、愛情與隸屬感(群體歸屬感)的重要性。我在教學經驗的觀察中也印證了:當一個人被自己所屬的群體(如:家庭、班級、團契等社交圈)所接納,獲得關懷,產生自我價值感,感知到「我的存在是有意義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試想,當一個人不被接納,會是如何沮喪?又如何提起精神重新振作呢?

接納先於責備,功效也優於責備。何況孩子的未來有無限可能,進步是一種需要長期觀察的動態過程。學習的路程,抱持「成長心態」(天分只是起跑點,努力不懈才能抵達標竿)的人,才能不被現有困境侷限住,並且愈走愈穩。


 
行動勝過千言萬語

這並不是說不能指責,而是進一步去思考除了情緒化地責罵外,可以如何做才會更好?現狀需要改變,但該如何改變,才能朝著所期望的方向走呢?達到雙贏(你好我也好)的目標,才是我們需要去著力的。

無論是叮嚀或陪伴孩子讀書,養成其學習的良好習慣,都需要身為成人的我們確實參與,平時以身作則,遠勝於碎碎唸一小時。

若小學時已能於固定時段讀書,學會找出文章重點,嘗試運用於生活中,青少年時期就無須太擔憂;若小學時養成的是固定時間收看電視,毫無讀書習慣,到了國中要唸書,自然難以靜心閱讀,就是桌上放了書,也如同擺飾,翻開書亦不知從何讀起。這時,與其厲聲責罵,或是訂出每科要達到80、90分的標準,還不如落實在餐後半小時開始讀書,每讀完一篇文章或一個段落,要能說出或寫出所讀的內容,並試著用一句話來說明重點。當然,建立作息規律需要時間,但長期下來,不只能讓孩子專注於閱讀,更能訓練表達能力。

多年前考教師甄試,曾請教學長,如何順利考上正式教師後又考上博士班。他的回答很簡潔,他說:「我每天無論多忙,回到家多累,都會專心唸書一至兩小時。」成功沒有捷徑,平時點滴累積,用別人看電視的時間來投資自己,漸進式的成就自己。聖經也教導我們:「諸般勤勞都有益處;嘴上多言乃致窮乏」(箴十四23)。趁孩子年幼之時,花些時間與心思為他們培養良好習慣,將來受益無窮。


 
與青少年同步升級

每天陪伴孩子閱讀時,也彷彿重回童年。睡前花個十分鐘讀聖經給孩子們聽,為了讓年幼的他們能懂得內容並喜愛讀經,自然會去思考如何講述才能較淺顯易懂,與孩子一起背聖句,心靈同得力量。

青少年需要的陪伴時間不長,但當他們感受到父母願意放下「過去我們都是如何如何」的心態,改為傾聽,換他們說,就不一樣囉!多展現一些好奇心:「現在素養課程跟我以前學的應該有一些不同?是不是變得複雜難懂?」、「你們在學校有什麼新課程?」、「這些我都快忘了,想聽你說,我也可以複習一下。」等話語,給他機會「當我們的老師」。當他講得好,自然有成就感,會更努力;若有講不清楚的部分,也請記得正向鼓勵:「明天到學校再問老師、同學」或陪他一起翻課本找答案。對孩子來說,為考試而學習,壓力大又很枯燥,但我們可以發揮創意讓它變得很有趣。

或者會有人說:「每天工作這麼累,回到家都癱了,還要找時間督促孩子讀書,有心無力啊!」別忘了,我們還有一位天上的父,做我們隨時的倚靠,凡事只要向祂祈求,祂必幫助。「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
)。

再疲累也要抽出時間,睡前全家一同向天上真神禱告,懇求神帶領孩子一生的腳步。我們信主後,在教會中所聽、所讀的道理,都是一生行道的基礎。既已領受也銘記於心,就當依此而行,並帶領自己的孩子(主的小羊)同行。「你已經服從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你知道是跟誰學的,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0、14-17)。

心力充足時,多為孩子禱告,帶他們讀經,相信這樣會和我們的青少年「同步升級」,對基督化家庭來說,將獲得全方位的造就。
PDF 下載

作者: Deigratia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2/01/202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