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36期2022年5月)
主題特寫:耶穌一怒,聖殿潔淨

前言

聖殿對於以色列人極其重要,摩西時期,神吩咐建造會幕;西元前960年,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造聖殿,西元前586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毀壞聖殿,直到西元前537年,波斯王古列允許猶太人重建聖殿,並於西元前515年完工。在聖殿存續期間,一直是敬拜神的地方,是信仰活動的中心。

然而,以色列人因為信仰的不成熟與悖離,許多信仰內涵均已偏離,原本的信仰價值,流於形式,有敬虔外貌,卻失去敬虔實意。

異鄉漂流,信仰受到影響,敬拜、奉獻因經濟及地位有別,聖殿中的祭司成為權力象徵,聖殿似乎變成只是眾人聚集約定成俗的地點,聖殿已經不是之前那單純為敬拜神、為榮耀神的聖殿。

主耶穌12歲時曾與父母一起到耶路撒冷守逾越節,在聖殿裡專心地一面聽一面問。30歲之後的服事過程,卻因聖殿當時的情境而大大不悅,且甚發怒。耶穌當時稱聖殿為「賊窩」(路十九46),究竟耶穌為何這麼生氣呢?


 
一、聖殿成為商業中心

猶太人重視律法,宗教節慶時,散居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各地的猶太人,會一同聚集在聖城耶路撒冷,向獨一真神獻祭。按照律法,每一年都需在聖城守好幾個節期與儀式,且僅能在聖殿中,並由大祭司主持進行。在耶穌時代,大祭司及共同利益者,為了與自己同好的一群人積聚錢財,就從眾多的信徒當中抽取稅費,每當遇到三大宗教節日(逾越節、七七節、住棚節),耶路撒冷的人數甚至會暴增到將近一百多萬人,由此推估,積聚的不義之財很多。

約翰福音第二章第15節提到兌換銀錢。當時,某種程度來說,聖殿彷彿是猶太地區商業活動的中心,也是地方上主要的金融機構。因為聖殿只接受聖殿專用的貨幣作為聖殿稅及奉獻,因此有貨幣兌換商在聖殿周圍提供貨幣兌換。而當時因為從家鄉往返耶路撒冷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因此百姓會將擬奉獻的供物換成銀兩,到聖殿後再用銀兩購買牲畜奉獻。但大祭司該亞法卻將聖殿變成錢莊,提高兌換的匯率和手續費,藉此謀取暴利,而販賣牲畜的商人,也哄抬價格,以高價販賣牲畜。大祭司及商人,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賺取不正當的錢財。人的貪婪似乎取代原本聖殿敬拜的本質。


回歸信仰本質

A先生偶然的機會來到教會,參加聚會一段時間後,跟信徒逐漸熟悉,常能在教會看到他。某天喝茶聊天之餘,從袋子中拿出一疊紙張,再一張張發給身旁的人,開始敘述紙上的內容,介紹其上的產品。

原本即對此有興趣的B弟兄,瞪大眼睛彷彿發現寶藏,不斷與A先生討論,幾位弟兄姐妹也加入,大家說得口沫橫飛,精神奕奕。B弟兄開始向A先生購買產品,懷著「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的想法,也常向信徒分享產品的優點,有些信徒認同,也加入其中,在教會形成一個買賣的小圈圈。

產品的使用與效能因人而異,每個人對價格的接受度也有別,信徒之間開始出現各種聲音,矛頭紛紛指向B弟兄及幾位弟兄姐妹,彼此的關係產生變化,教會氛圍不若之前,空氣中隱約出現煙硝味。原本彼此熱絡互動的弟兄姐妹,卻被怨懟冷漠取代,教會聖工受到影響,信徒信仰也漸漸冷淡。


 
二、耶穌一怒,翻桌倒櫃

柔和謙卑又滿懷憐憫的主耶穌,總是扶助軟弱憐憫貧窮。聖殿被祭司長、文士、商人等不當取財者把持,真誠敬拜神的百姓,無法改變這樣的風氣與環境。

主耶穌看到後反應如何呢?

為了回復聖殿敬拜的信仰本質,主耶穌動了義怒,趕出販賣物品的商人,驅趕等待被買賣的鳥與牛羊,並倒出兌換的銀錢,推翻兌換貨幣的桌子,主耶穌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

耶穌所處的時代,許多人從事農業生產,經濟壓力非常大,若遇到荒年,只能借貸度日。但是,真正造成經濟重擔的原因,是當權者制訂嚴苛的稅費、貢品等制度,加大了農業生產的沉重壓力。有些文獻指出,那時代的農業生產總值有將近40%被抽取為稅費,於是導致許多農民完全無法償還欠債或貸款,只能把自己的土地賣掉,然後租自己的土地來耕種,也就是在原屬於自己的土地上,成為佃農。

當時的大祭司,也掌握頗高的政治治理權,經由一些人為的刻意操作,不少商業行為都由大祭司家族,以及其共同利益者把持或影響。主耶穌潔淨聖殿,也是在直接挑戰大祭司的專擅治理所衍生的不公義,並希望讓聖殿回歸信仰本質,去除祭司、文士及商人的貪婪及腐敗權力,使百姓到聖殿能夠歡欣敬拜,不因敬拜而被訛詐,也更能專心在聖殿敬拜。


同為肢體

活潑開朗的H先生,在朋友的邀約下,到教會參加聚會,其中,特別喜愛與信徒交流聊天的時光,感覺溫馨又開心,幾次之後,也跟信徒加LINE好友,網路朋友人數增加不少。

H先生遊走許多教派,認識不少基督徒,只是,對於經文認識與道理查考,似乎興趣缺缺。到教會好像是以人際拓展為主要目的,對信仰不是很在意。看到教會的傳道、長執、負責人上臺領會或報告,H先生以為那是權力及地位的象徵,以為教會是階級制度,傳道、長執、負責人代表教會的高階地位,以為教會如社團、如社會組織,有尊卑之分,以為傳道、長執、負責人是權力角逐而來。好奇地詢問需做哪些事才能爬升到那個位分。

傳道、長執、負責人擁有很大的權力?是教會地位的象徵?一般信徒只是卑微的一群?

教會雖然有組織,有長執、傳道、負責人,但並無地位高低的差別,只有同為神兒女的權利與平等。大家雖如一般朋友,實則為屬靈的弟兄姐妹,互為教會中的肢體,每個人都是神的殿,要被道理潔淨,成為神美好的見證,引人歸主,榮耀主名,同奔天路。

教會異於社會的社團或機關,傳道、長執、負責人也不同於社會的機關主管。如果他們是教會權力地位的象徵,那教會就與世俗社團或機構無異,只是其中的某機構罷了,其神聖的福音使命與信仰內涵則變得毫無價值。




三、聖殿是敬拜的地方

耶穌潔淨聖殿時,引用以賽亞書第五十六章第7節:「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回應當時做買賣的人,宣告確認聖殿敬拜的目的與意義。

聖殿當權者看到這樣的場景,怒火中燒,想要殺掉耶穌,心想,這個煽動者阻礙了發財的途徑,還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有權力潔淨聖殿。但門徒想起了大衛王的話:「我為祢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約二17;詩六九9)。

聖殿是猶太人信仰的中心,是敬拜、禱告的場所,讓百姓可以向神悔改、祈求及讚美神。因為當時的大環境與風氣,主耶穌為當時聖殿的制度與環境焦急,深恐影響百姓專一敬拜神。

敬拜是信仰本質,也是聖殿存在最基本、最重要的意義。百姓到聖殿的狀況,反應出對信仰的重視程度,也看出對彌賽亞的盼望。而當時耶穌潔淨聖殿時,曾回應了令猶太人難以理解的話語:「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約二19)。耶穌以聖殿來比喻自己,預言自己受死後三日復活,完成救恩,拯救世人。而當耶穌斷氣、幔子裂開那一刻,更加確認聖殿是完全開放給所有人敬拜的地方。

在哥林多前書第三章第16節提到:「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說明除了聖殿建築物,我們每個人也都是神的聖殿,需要潔淨,需要成為禱告的殿、敬拜的殿,要榮耀神。


潔淨心殿

每個清晨,J姐妹房間裡總是傳來細微的聲音,他的家人在半夢半醒之間,都能聽到她傾心又清心禱告的聲音。

嚴以律己、重視靈修的J姐妹,積極追求信仰,極其看重與神的關係,經常聚會敬拜神,也透過每日清晨的禱告、讀經,靜思主話,求神引領,讓自己能夠在言語、行為、信心、愛心、清潔上越發長進,追求符合神的標準,效法主榜樣。

然而,生活中、工作上,總有些令人不悅的人事物,心中不免有些情緒起伏。但平時認真聚會、自我靈修又努力實踐信仰的J姐妹,常能依聖經準則處之。曾經,旁人過分的行為觸犯眾怒,也引發J姐妹的情緒。當時,J姐妹脫口說了幾句具情緒的話語,在一般人看來,是合理正常的基本反應,但是,一說完,J姐妹瞬間驚覺說錯話了,心中立馬出現責備的聲音,讓她知道自己不該那樣說,立時心中默禱向神悔改,祈求神的赦免。

J姐妹明白自己基督徒身分的價值,也清楚了解自己就是神的殿,當更加謹慎自己的言行舉止,也需每天靈修,讀經、禱告,省思、檢視自己心中的意念,用神的道潔淨心殿,效法主的榜樣,讓自己在各方面都能蒙神悅納,榮耀主名。


 
結語

聖殿是敬拜神的地方,為頌讚神、祈求和感謝神,也為向神悔改,關乎眾民,何其重要。柔和謙卑的耶穌,為了讓人可以有純淨的敬拜場所,親自驅趕商人和牲畜,並推倒兌換銀錢的桌子,向跋扈把持聖殿權力的專權者挑戰,只為讓人能歡欣敬拜。而祭司長、文士和尊長,看到耶穌驅趕商人及翻倒櫃子,也發動怒氣,動了殺掉耶穌的意念。

耶穌動怒,是為百姓的敬拜及信仰而焦急;祭司長、文士和尊長發怒,卻是因自己貪婪取財途徑被破壞,權力被挑戰。

每個人都會有忿怒的情緒,但發怒的原因及時間合不合理,端看每個狀況而定。昔日約拿向神發怒,卻只是因為神原諒尼尼微全城的人,又因搭棚想坐看尼尼微城傾覆,但神讓遮陽的植物枯槁,導致約拿被太陽曝曬,約拿因而大大發怒。

每個人都會有忿怒的情緒,在教會、在工作場合、在家中,也都會有不如己意的事,但是,需不需發怒、該不該發怒,需客觀評估是否對事情、對人有幫助。如果只為一己之利,或為爭權奪利,或為個人面子而發怒,這實在非明智之舉,不僅無法造就人、造就教會,更會破壞和諧,也無法榮耀主名。

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箴十九11)。發怒與否,取決於個人的見識與智慧,也與個人靈修息息相關。我們當竭力追求信仰,積極靈修,學習以屬靈眼光面對每件事,用屬靈智慧面對每天的生活,潔淨自己,潔淨教會,高舉主名。
PDF 下載

作者: 馬家驎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202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