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37期2022年6月)
宗教教育:幼童、青年宗教教育之我見

前言

教會的宗教教育,必須與家庭的教育互相配合。因此,教會要看重成人宗教教育,讓家長體認到基督徒家庭教育與宗教教育密不可分,是主重大的託付;此應成為教會牧養的工作要項之一。宗教教育系的教學是輔助的,為要幫助家庭的宗教教育,以達成更有成效的教育系統,雙管齊下、相輔相成。教會編制從幼兒班到高級班,配合總會的教材,讓孩童自小開始接觸聖經的道理,能有系統地接受完整的教育,並且配合事工訓練來學習服事,讓整體的宗教教育基礎更為紮實。


 
班負責的重要性

班負責可以說是班級的靈魂人物。

教會的宗教教育系裡,大部分的教員可能是有課、有時間才會到;而班負責應該是每課必到、從頭留到尾的人;因為,班負責所投入的時間最多,了解學員的狀況也會最清楚。班級的經營、教員的帶領、與家長溝通的窗口等,這些重要的事務中,很大部分會落到班負責的肩上。班負責要能承接職務會(教育股)的年度目標,放在每季的課程規劃中執行。藉由班級教員的分工,透過每次的教員會議、季末會議檢討改善,讓計畫在合作中達成目標,或能持續執行,可收日起有功之效。

班負責很容易影響教員,對於營造班級的氛圍、整體的教學目標,都有著領頭羊的作用;特別是對見習教員,更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因此,班負責對於見習教員的輔導與協助,絕不可馬虎以待。當知,該教員於此階段的學習,將決定他未來成為正式教員的表現。一開始的形塑非常重要,班負責在這件事上必須用心,切不可放牛吃草、任其自由發展。

有些教會的班負責一任數十載,教育股、系負責人都換過好多位,他依然堅守崗位;這樣的班負責會讓班級穩定,所規劃的目標亦能循序漸進達成。一位富有經驗的班負責是很棒的,其長期投入事奉的決志與愛心,也很值得鼓勵與敬佩。然而,有些教會卻是因為找不到人,或有顧忌的緣故,不願意更換班負責;好像人員異動代表否定的意味,或擔心引來非議:人家做得好好的,幹嘛無緣無故換下來,難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若著眼於此因素者,則要特別留意長年沿襲不變所造成的負面效應了。有些事一旦久了,就可能會失去初衷、熱情,容易產生僵化的思維、固執的態度;加上環境變遷,學校教學的方式也不斷在更新、改變,只要稍不注意,很容易處於「不食人間煙火」的謬誤中。

其實,教會的幼兒、青少年宗教教育,只要和聖經的真理沒有違背,與敬虔的原則沒有扞格者,適當調整教學上的做法是可以接受,甚至是需要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固然容易得心應手,但效果如何就有待商榷了。無奈,偏偏這又是「資深」教員最容易犯上的毛病之一。

曾聞某位班負責的情況不佳,無法接受教員及家長的建議,堅持長久以來的做法,不願改變、很難溝通。在了解之後發現,這位同靈擔任班負責的時間久矣,中年的年紀,論經驗則確實豐富;可惜,其觀念與教學的方法並不能與時俱進。他很在意學員上課中的坐姿,卻鮮少對教員講課的內容、教學的品質做出要求與指導;班級的教員以大學生居多,教員間的互動卻不熱絡,整個班級的師生關係感覺也偏沉悶。這位班負責沒有具體的年度教學目標,也鮮少召開教員會議來討論班務;季末會議中的檢討與計畫常以「正常」、「照舊」來帶過,甚至認為如沒有特別的事,根本不必開季末會議……。

職務會、教育股負責人不應便宜行事,認為教會的事工有人願意做就不錯了,不必要求太多;其實,這是鄉愿、不負責任的想法。教會宗教教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班負責又是主導一個班級教學的關鍵人物;尤其,每年的見習教員,大都由初、中級班的班負責所推薦,影響整體的宗教教育品質甚鉅,主事者怎能以逸待勞、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態度呢?

如果,教員的數量足夠,教會應該讓班負責流動,其任期可以視地方教會的需要設定,三年或六年都可以規劃。一者,可以讓其他教員有歷練的機會,為擔任其他事工幹部的培育鋪路;再者,則可收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之效,避免尸位素餐者。但要在此強調的是,教會不必為流動而異動;各個教會的資源與實況不同,重點在於擔任該職務的同靈,要能用心負責任,照著主的心意來餵養祂的小羊,則其年齡、任期並不是問題。


 
教員資格與職能提升

有些教會對於教員的任用資格很鬆散,不具教員資格的、「萬年見習教員」、「臨時講員」充斥,大概是師資不足下的權宜之計;不過假以時日之後,就會蕭規曹隨、見怪不怪了。即便有人以為不妥,誰願意改變或停止呢?以前的負責人都可以,換你來做就不行?通常都是退一步想,相安無事也就好了,幹嘛跟自己、跟別人過不去呢?反正要做的事還很多,不一定要著眼於此!

總會在協助教員的資格問題上,特針對滿22歲的非在學生,採取了分段式教員講習的做法,地方教會應鼓勵有志於服事的同靈參加。然而,預算及資源有限,各區恐要數年才能舉辦一次,似乎供不應求;建議總會可以評估以提供教材的方式,交給教區協助找講員、資源,然後交由各小區來舉辦。小區舉辦的成本當然比大區的成本高,但是能開辦的難度比較低;況且,課程規劃及教材是總會所提供,找到適才適所的人來講授應該不困難。

另外,也可以評估遠距、函授的講授方式。現在的網路普及,不一定要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講習;除非是需要測驗、試教評定的項目,再以集中或分批的方式進行。否則,以直播、隨選視訊或網路學習(E-Learning)的方式,都可以克服因規模之門檻才能舉辦的難題。雖然,初期的建置成本可能會比較高,但以長遠來看則未必不划算,值得研究看看。
教員的工作是服事,多是大專生、高中學生,並非人人都是專職、專業。總會或教區應定時提供教學的應用及分享,協助其改善教學能力。所分享之教材可以是檔案、影像視頻,也不一定要在每季的進修、靈修會才進行。教會應建立起資料庫,收集適合的材料,經過篩選、分類,並透過宣導、更新,讓地方教會的教員知道有哪些資源可以運用。

教會裡如有教師擔任教員者,這是極寶貴的資源,班級要定期舉行教學觀摩,並要求所有的正式、實習及見習教員出席,由專業的教師教員擔任教學,會後提出討論。另一種模式是實習、正式教員擔任教學時,其他人負責記錄其優缺點,並於會後提出檢討,教學相長,以改善教課的品質。

教會的宗教教育教學,未必要像學校班級那個「樣子」,不要覺得人數少就輕率地採取併班上課了事,除非真的捉襟見肘;否則,要盡量維持各班的運作。一旦併班解決了師資不足的難題,也會鬆懈於教員的培育。除非真到了迫不得已、確有必要的地步,此舉應該慎重、慎重、再慎重。也有對於青教組採取「跨教會併班」者,這固然可以解決教員短缺的問題,也有讓學員獲得聯誼的效果;但是,班級的歸屬感將因此而喪失,學員不易得到教員應有的關注,這是初、中級班學員在此階段亟需的空間,教會不要忽視了!


 
重視孩子自小在教會的服事

教會要重視孩子在教會的服事,不要認為他們年紀小、做不了太多事,而忽略了參與的重要性。可以透過設計,讓不同年齡的學員參與不同的服事,從小體驗教會服事的過程與喜悅。看到有教會的會訊中,融入了兒教組孩子的童言童語;不要輕看這些小事,它對孩子的影響不一定很及時、很具體;但是,改變通常在潛移默化、日積月累中進行著,宗教教育的精神也應著眼於此。

教育股要重視孩子奉獻的教導,特別是兒教組的學員,要讓他們自小養成奉獻的習慣,不要想等到青教組再來勉勵,肯定是來不及了。當然,教會也要要求家長配合,不論金額多寡,總要讓每個孩子,在參加每次的兒童聚會時都能奉獻。

教會要重視敬虔的紀律,不要以為小細節無關乎敬虔,沒啥要緊;也有主張討好的方式,不敢對於孩子做出要求,免得他們不想來教會,或未信的父母藉此阻止來聚會;甚至,有認為敬虔的事,長大以後自然就會懂了的。所謂見微知著,從孩子在教會裡的表現、細微的跡象,就能知道他往後的發展趨勢。紀律的養成絕非一蹴可幾,需要長時間的努力、操練。一旦養成便能成為習慣,內化成價值、能力,難以撼動或改變,這可是宗教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無論兒教、青教,教會都要格外重視學員祈求聖靈的事。宗教教育系的課程中,每季安排一次禱告會,會中得聖靈者很少;靈恩會一年兩次,每回有數次祈求靈恩的禱告,惟得聖靈者也不多。教會與家長要多多鼓勵孩子參與學靈會、少特班聚會,並於與會期間努力祈求聖靈。試想,教會的見習教員、班負責、事工組組長、領會人員、負責人等,這些事工都需要有聖靈者才能擔任。如果,我們的孩子疏於祈求聖靈,不但在信仰路程上、靈程上難以長進,也將嚴重影響教會服事與事工組織的人力,直接阻礙了聖工的發展;所及層面深遠,切勿等閒視之。


 
尊重教員的教學

教會要尊重各班教員的教學原則,切不可便宜行事,造成教員的混淆。譬如:每個教會對於幼兒班入學的年齡、不足齡的旁聽等事項,有著不同的認定,只要事前協商妥適、規範清楚就好。職務會通過之後,就要給予教員尊重、支持,不可因人設事,影響班級教學與運作。

有些教會訂定四足歲始得進入幼兒班,也不接受不足齡的學員旁聽。一旦有此規範,就應照著進行,信徒也就能有所依循。不要為逢年過節、偶爾回來,或外地到訪的同靈所影響;因人設事將失去原則,造成教員困擾。整堂教學課程,教員變成為家長托嬰的保育員、本末倒置,恐讓宗教教育失去意義、教員失去熱情。有些家長喜歡干涉班負責的教學規劃、教員的教學方法,以為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好;甚至,有家長堅持留在班級「陪伴」孩童,順便「關心」教員的教學內容,這些都是極度不尊重教員的作法。

餵養主的小羊,這是教員對主負責的工作,所有人應該都是戰戰兢兢、盡心盡力地盡責任;家長要信任教員的用心、體貼他們的辛勞;職務會也要做班負責、教員的後盾,主動協助其排除無謂的困擾,不要讓他們陷入爭議或承受無謂的壓力。


 
結語

有研究評論指出,家長是學校教育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們無法配合,甚至扭曲了設計之用意、破壞了立意良善的目標,導致與學校、主管機關三者,各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永遠兜不到一塊去,將學校教育搞得千瘡百孔、每況愈下。

宗教教育為教導神的兒女、餵養主的群羊,絕不可走向教改的後路。教會、家庭及教員,是宗教教育的鐵三角,像三股結合在一起的繩索、牢不可分。只要同心合意、目標一致、互相搭配,則孩子自小可在正確、完整的宗教教育環境中成長,認識聖經的真理,體認這位造物主、所敬拜的真神,能樂意做神所喜悅的子民,這便是我們所有人應盡之責矣。
PDF 下載

作者: 僕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2022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