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83期2001年4月)
主題特寫:蘭嶼醫宣有感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小辣

多年來常在台灣的報章雜誌上,讀到有關早期外籍宣教士和教會組織在台灣東、西部偏遠落後地區進行醫宣工作;在《讀者文摘》、美國有線電視CNN和國家地理頻道等外國媒體節目中也常看到世界各地的醫護義工組織或無國界醫生等人道醫療團體,在第三世界貧困落後地區進行醫療關懷的工作。個人對於這些犧牲自我、默默耕耘的各國醫護人員,百年來對台灣民眾和世界各地貧困地區民眾的付出、關懷與耕耘深感敬佩。

參與動機


1.一篇《青契》的報導

1999年12月底在當月的《青年團契》雜誌看到一篇有關醫療與宣教理念的文章,對文中所提到的醫療宣道理念和做法深表認同,因為這樣的理念和構想存在心中多時,樂於見到真教會有人站出來呼籲並且付諸行動,便按照文後所附的e-mail帳號與台灣的「醫宣團契」聯繫,希望給予他們正面的支持與鼓勵。

很快地,2000年1月初,「醫宣團契」有了回音,並來函邀請一起參與四月初即將在蘭嶼進行的醫療宣道工作。

2.為了多加

1998年台灣北部地區一些同靈自發性組成了一個名為「多加愛心團契」的組織,呼籲同靈支持並關懷印度、沙巴內陸等第三世界國家貧困落後地區同靈及教會的需要,效法聖經中的女信徒多加「賙濟貧窮、廣行善事」,以有餘補不足的精神及實際的做法,去關懷貧困落後地區同靈及教會的需要。

由於個人在1997及1999年訪問印度及沙巴內陸土著教會時,親眼看到貧困地區同靈在身心疾病上的軟弱和痛苦,許多人卻是因為缺乏經濟能力而無法就醫,便決定以實際行動來參與蘭嶼醫宣的工作。一方面是想以實際行動來支持鼓勵這個在真教會屬於開創性的團體;二方面則是想了解「醫宣」實際運作的情形,或許將來時機成熟時,我們的「醫宣團契」也能夠跟「多加團契」合作,一起到海外貧困落後地區去,以實際行動關心飽受貧窮、病痛所苦的同靈,同時對非信徒進行醫療宣教的工作。

基於以上的動機與理由,便毅然報名參與2000年春假在蘭嶼舉開的醫宣工作。

我見我聞

印象雅美

蘭嶼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機場好小、好可愛,很有當地原住民雅美族的特色;那裏的碧海藍天、碎石沙灘和和獨木舟好美,彷彿世外桃源!只是從台北飛到蘭嶼的機票貴得嚇人,那裏的旅館及物價也貴得離譜,物價幾乎比台北貴上兩三成。由於蘭嶼的飛機每班只有十幾個名額,預定舉辦義診的班機早在三、四個月前就被本會同靈預定客滿。未免向隅,只好提早一天報到,一來可以幫點忙,有機會的話也可以環島看看這個嚮往已久的地方。

駐牧蘭嶼的曾傳道夫婦早已經提早抵達準備,靠近機場的教會正在蓋會堂。同靈的家在另外一個村落,交通接送不便,只好暫住離機場不遠的旅館。從旅館走到海邊只需要兩三分鐘路程,碎石沙灘上,蘭嶼特有的獨木舟輝映著不遠處的海天一色。

這裏大多數同靈都是初信徒或慕道者,沒有什麼聖工經驗,傳道和傳道娘是「校長兼打鐘」,既要包辦所有訪問、牧養及領會的工作,平常還要跟傳道娘一起找機會去和慕道者談道。由於島上公共汽車僅有早晚兩班,無法跟聚會的時間配合,因此,平常晚間聚會或安息日聚會,傳道跟專程從東南區派來協助聖工的負責人充當司機,到各村落載信徒到教會聚會。

島上大部分的居民至今仍過著世外桃源般的傳統生活,白天上山種植島民最愛──蘭嶼大芋頭或下海捕魚,飯後三五好友坐在海邊的涼亭看海、吹風及閒聊,遇有傳統祭典時則以傳統的飛魚祭和頭髮舞來慶祝分享。四月剛好是島上的飛魚季節,許多人家門口都曬著一尾又一尾的飛魚乾。

由於缺少就業機會,居民普遍較台灣本島貧困,從台灣運來的各項物資又極為昂貴,過著自耕自種、自給自足的生活,一般人多以自種自收的芋頭或出海捕魚為生。

想不到一個人口不到三千人的迷你小島竟然看得到反核宣言,聽得到極為強烈的自主意識,居民普遍對台電的核廢料與補助金很有自己的看法及想法。

蘭嶼教會

天主教和長老會早已經在此深耕多年,各據一方。雖然島上居民普遍貧困,然而卻可以看到部分其他教派的會堂高大華麗,據說都是他們的神父及牧師們到台灣本島和海外募款而得。周弟兄說其他教派的神父和牧師們大多受過專業神學訓練,有些甚至派出國去進修碩士和博士。已經在蘭嶼深耕多年的神職人員結合當地仕紳與住民的自主意識,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由於島上幾乎沒有什麼就業機會,因此人口外移嚴重。信徒跟島上的人口結構一樣,也以中老年人居多,年齡層偏高。

缺少經濟活動和就業機會的蘭嶼,以老年人為主的人口結構,加上居民普遍缺少現金收入及儲蓄觀念,因此教會的牧養和建堂經費大多倚賴台總及東南區同靈支持幫助。蘭嶼的真教會好像剛出生的小嬰孩,開拓至今只有幾年歷史,仍需要台灣同靈多多關懷、支持與鼓勵。

一般說來,信徒的教育水準不高、道理懂得不多,聖工經驗也不足,但是大家熱愛聚會、禱告及讀經,有一顆單純渴慕道理的心,也追求信仰的體驗,部分同靈服事的熱誠甚至高過台灣信仰較為冷淡的教會。未來,相信在東南區傳道長執、同靈的愛心帶領、關懷之下,蘭嶼教會將會逐漸走上軌道,自立自足、堅強茁壯。

醫療義診

「想不到生病的人這麼多!」看到排隊等候填寫報名資料的隊伍,以及一車又一車從各村落載來準備看病的人潮,感嘆富裕的台灣竟然也有這麼多人生病、需要看醫生。

原本以為他們只是來湊熱鬧,或者藉免費醫療的機會隨便看一看、拿個藥。想不到幫忙填寫資料、詢問他們生什麼病,同時事後詢問醫生們的記錄,這才發現:他們是真的生病,而且生病的人真的是超乎我們想像的多!或許,這些正是住在都市,醫療及各項資源不虞匱乏的我們所難以想像、始料未及的吧!

所有醫護人員、協助的義工及當地同靈們,每天打從清晨吃完早餐一直到深夜回去睡覺,大夥兒可說是忙到幾乎沒有時間上廁所、聊個天,更不用說是到島上迷人的風景區去觀光了。就連大家想要下車到島上著名風景點觀光拍照的心願,一直到離開時都還沒有機會實現。

統計起來,蘭嶼風溼病、關節炎、感冒及口腔疾病和齒科的病號特別多。醫生們說當地由於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氣候長年寒冷潮溼,以及島民長年背負重物上山下海,加上嗜吃檳榔、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諸多因素導致上述病症特別多。

「幸好我來了!」看到生病的人這麼多,想到那些在印度和沙巴內陸為病痛所苦,卻又沒有機會就醫的困苦同靈,驚訝富裕的台灣外島竟然也有這麼多人生病需要看醫生!慶幸自己能夠在最需要的時候幫上一點忙。

醫宣有感

貧病一家親

看到那麼多人生病,想到「貧、病一家」的說法。貧窮與疾病相伴,醫療及各項資源缺乏,幾乎可以說是第三世界、落後貧困地區的真實寫照及共通現象。然而,住在富裕國家、享受豐富醫療資源的我們,可曾想過要為這群飽受病痛折磨的困苦同靈們做些什麼?

參與蘭嶼醫宣讓我看到了富裕台灣的另一面,看到即便是富足的社會也會有落後偏遠地區在物質、醫療資源及人才匱乏的問題;讓我想到第三世界國家落後偏遠地區,國家動盪不安、民生物資和醫療資源缺乏的貧困同靈。

1999年在印度鄉下Chengalpet教會訪問時,親眼看到好多同靈生著大小不同的病,有些同靈甚至連坐車到城裏看醫生的錢都沒有,遑論醫藥費。在印度Tinurilai教會訪問時,親眼見到一個清晨上門請求教會負責人幫忙按手禱告、求主耶穌幫她解除病痛的瘦弱婦人;看到蘭嶼就醫的人群,想到婦人消瘦無助的面容,和海外那一群身心飽受病痛折磨的同靈和他們無助的眼神……。住在富裕國家的我們有健康保險、有健全的醫療設施和各種社會資源,而第三世界、貧困社會或落後偏遠地區的他們卻是一無所有,他們唯一能夠倚靠的只有耶穌。

參與醫宣團契蘭嶼行,想到無國界醫生組織和台灣路竹會醫療團在偏遠地區的醫療義診服務。真教會在全台各地也有許多醫護專業人才,只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的醫護專業人員才能夠勇敢站出來、團結一心,暫時拋下自己屬世的一切,到落後貧困地區去,為真教會同靈和苦難同胞盡一份心。

需要的人手真不少!

到蘭嶼時,剛好也是自己教會靈恩佈道會期,弟兄們聽到我要到蘭嶼幫忙醫宣工作,眼中出現不解的神情,彷彿在說:妳又不是醫護人員,到那邊去湊什麼熱鬧?只是為了要了解醫宣工作的方式和可能的困難及問題,為了「多加團契」未來可能的需要和發展,為了海外那一群飽受病痛貧困折磨的可憐人,為了諸多非私人的理由和動機,便再也顧不得弟兄們不解甚至誤解的眼神。

其實,不單是為了未來多加團契的可能需求,也是為了幫這個新成立、具有開創性並且極有意義的團契加油打氣。任何人只要有願做的心,一定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只要不挑剔工作性質,只要甘願吃苦、親手做工,沒有什麼事不能做的。不論是發傳單、清潔打掃或是煮飯、陪談等,都不嫌人手多啊!何況一切經費全部自理,並不會增加教會或其他人的負擔!

只是,到了蘭嶼才發現,需要的人手還真不少!不要說是事前的訪問宣導和會堂的清潔打掃,就連義診的部份,都需要好多外圍的工作人員來搭配、幫忙,更不用說是詩歌佈道和預備場地、清潔打掃以及廚房善後等工作了。

幸好有許多東南區青聯會幹部、忠誠詩班及傳道夫婦的親友等阿美族同靈熱誠參與,否則單要依賴台總派來協助的賴傳道及駐牧的曾傳道夫婦和人數不多的本地同靈,根本是不可能成事的。

專業醫護人員雖是義診不可或缺的主角,然而外圍協助義診順利進行的義工們卻是缺一不可。雖然大多數的義工並非專業醫護人員,能做的事情不多,但是單單幫忙準備場地、協助掛號以及候診病患個人資料的登記、初步的關懷和訪談,協助記錄及包藥等,就已經忙得前後場協助的志工們暈頭轉向了,何況是接續義診之後的詩歌佈道,更需要大量人手幫忙協助。

醫宣只是一個開始

其實,「醫宣」只是一個開始,藉由對陌生村民的醫療關懷,以便建立後續探訪、邀請對方繼續慕道的契機。忙碌的醫療義診和詩歌佈道幾天就過去,然而,對駐牧的傳道和當地的長執同靈來說,後續不厭其煩的去探訪、真心的關懷、追蹤輔導及跟進,才是更加重要的一件事。

1.當地事工人員的配合最重要

不論是事前的宣導、慕道者、陌生村民和可能就醫者的邀請等,都需要本地教會事工人員的參與配合,方能達到讓更多村民和街坊鄰居有機會接受義診、聽到福
音的果效。

2.後續的關懷探訪與跟進工作,比醫宣本身更加重要

除了表達對貧困弱勢地區居民的關懷之外,醫宣其實只是一個傳福音的媒介;因此,後續關懷工作需要當地長執同靈繼續不斷關心探訪,若對方接受,才有機會進一步與其分享信仰、談論道理,也才能收醫宣初衷、並達事半功倍之效。

3.蘭嶼需要培訓各種事工人才

由於蘭嶼教會同靈多為初信徒,教會缺少各項事奉人才,故比其他地方更需要積極規劃、長期培養各項事工人才。藉由人才培訓、事工教導及制度建立等,幫助地方教會自立自養。

醫宣小建議

1.候診時間是關懷陪談的好機會

因就醫人數多,等候時間較長,然而,這也正是主動付出關懷、陪談的好機會。

2.非正式、簡單的詩歌佈道可同步進行

由於很多人不耐久候,有些病人則是對義診有興趣,卻對正式的詩歌佈道興趣缺缺,故可讓需要久候的病人到隔壁去等,同時以非正式的詩歌演唱、短歌教唱、聖經猜謎、信仰機智問答及福音短講……等,把握機會讓更多人認識耶穌與教會,也讓彼此有更多互動交流的機會。

3.專為兒童舉行的小小佈道會

當地方教會人才或義工人手足夠時,或許可以另外在義診旁邊專門為等候就診的小朋友開闢兒童教室,為孩子們講述聖經故事、兒童見證,教小朋友唱詩歌等,以即興、多元互動的方式引起小朋友的興趣,讓小朋友和家長有更多機會接觸耶穌、認識教會。

醫宣與關懷

醫宣是關懷的媒介,也是後續關懷的開始,不單是對偏遠地區非信徒及慕道者的醫療和福音關懷,同時也是藉此讓整體教會進一步了解偏遠地區教會的需要,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注意。

1.關懷靈魂從肉體開始

靈魂的需要是無形,肉體的病痛卻是有形且直接,因此,大多數病人對於醫護人員和志工們的真誠傾聽、細心的關懷感受有加。藉由醫護人員及義工們的接觸,讓他們願意接受邀請、進一步追求真理,因為,惟有發自內心、真誠的關懷能使人感動接受。

2.需要長期關懷跟進

醫宣只是一個開始,後續關懷跟進比醫宣更重要。目前醫宣是以宣教為重、醫療為媒介,後續的跟進也多以談道及宣教為主,對於就醫者肉體病痛的關懷較少,再度前往義診的時間也可能間隔很長,加上醫療團隊並未另外保留醫療記錄的做法,可能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義診的意義和詩歌佈道的宣傳效果將會大打折扣。或許台灣路竹會醫療團定時定點、定期深入偏遠山區,並保留醫療記錄的做法值得我們參考學習。這不單為了後續的關懷與醫療追蹤,也是為了後續的跟進探訪工作,真正達到醫宣並重、關懷與佈道兼具的意義與目的。

3.對偏遠落後教會的關懷

以中老年信徒為主,缺少青年及兒童的蘭嶼,未來前景堪慮。然而,蘭嶼教會其實還是有部份同靈及慕道者家中有年輕兒女或孫子女可以鼓勵培養成為教會的生力軍。建議當多多鼓勵蘭嶼信徒及長期慕道者,帶領下一代一起參與聚會及事奉;台灣的山地輔導和宗教教育的跟進關懷則是當地未來最迫切需要的支持。

4.需要外圍的支持贊助

「醫宣」是新的嘗試,不論是台灣本島或海外貧困地區的教會,都需要同靈們的鼓勵認同、經費支持與關心代禱;缺少事工人才的偏遠地區教會更需要有義工去參與、幫助支持他們。

結語

1.醫護人才站出來

將近九十年前,史懷哲放下自己在歐洲所擁有的一切名利地位和成就,跟妻子兩人到充滿疾病和瘴癘之氣的黑暗非洲,去幫助當時貧病無知的黑人。他說:「擁有先進醫療知識和技術的我們猶如聖經中富有的財主,如果財主不能設身處地幫助飽受貧病折磨的拉撒路、關懷他們在肉體上的軟弱和痛苦,那麼,神賞賜我們這些先進的醫療知識及技術,又有什麼意義?」

今天真教會也幸運地擁有許多專業醫護病理人才,只不知道,我們是否也願意效法耶穌基督和史懷哲關懷貧病弱勢的精神,甘願犧牲自己的榮華富貴,每年撥出一點時間,自願自費到落後貧困地區去服務?解除窮乏人的病痛?關心他們肉體和心靈的需要?

2.同靈大家一起來

對非醫護專才的同靈來說,也許我們在醫護的領域幫不上什麼忙,然而,我們卻是可以用代禱及奉獻來支持這份有意義的工作;我們可以自願自費,一起到落後貧困地區去幫忙掃地、清潔、預備場地、炊事、發傳單、關懷陪談、接待、安撫候診病人、幫忙照顧小朋友、包藥……等,有好多工作可以做的!即便是背後有教會好朋友和龐大組織支持的史懷哲都需要有人手來幫忙煮飯、打掃診所及處理雜務,何況是貧困地區的教會!

醫宣需要你我的支持與鼓勵,需要外圍許多義工協助處理瑣碎雜物,幫忙詩歌佈道的工作!但願未來能有更多同靈認識這個極有意義的團體,並且自願自費加入這個可同時關懷人的肉體與靈魂需要的團契。


作者: 小辣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01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