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T
四、雅各的成長
本文將分信仰、為人與處事三方面探討雅各的成長過程,藉以了解自己未來努力的目標。
1.在信仰上
雅各在信仰上的成長可分為三階段:由理性的信仰,得勝的信仰,再到單純的信仰。
(1)理性的信仰
和大部分的基督徒類似,雅各的信仰剛開始是以理性為基礎。理性有二個基本的特性:以自利為基礎、以事實為依據。一個人的信仰若是基於自利作出發,再根據已實現的事實來決定將來作為,則信仰便是一種人與神之間的利益交換。
雅各在往母舅家的途中,當他睡覺的時候,夢見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頭頂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神站在他旁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那裏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創二十八13-15)
雅各對神的應許如此回應:「神若與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給我食物喫,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親的家,我就必以耶和華為我的神。我所立為柱子的石頭也必作神的殿,凡祢所賜給我的,我必將十分之一獻給祢。」(創二十八20-22)
雅各的信仰多麼理性啊!他首先要得到神同在的證據,其次,要從信仰得到好處。理性的人不會盲目追隨別人的信仰,而是自己要有體會神同在的證據;並且必須先從信仰得到益處,才願意為信仰付出行動。雅各想得到的利益如下:作為要順利。神必須保佑他行路平安,不要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或災害。生活要過得去。神必須給他食物喫,衣服穿。目標要能達成。神必須幫助他平平安安地回到父家。
在雅各選擇信仰後,便有了具體的信仰生活。首先,有崇拜的生活:他以耶和華為神,而且立柱作為神的殿。其次,他有奉獻的生活:凡神所賜的,他必奉獻十分之一。
(2)得勝的信仰
雅各每一階段信仰的成長都有神的帶領,而神帶領雅各信仰過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便是讓他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雅各在回故鄉的途中,是一趟信仰考驗的旅程,因為他必須冒著被以掃殺害的危險。故此,雅各難免產生了恐懼與愁煩的情緒(創三十二6)。
理性無法戰勝恐懼與愁煩,所以神就以恐懼與愁煩考驗雅各的信仰。恐懼與愁煩的關係甚是密切。一個人失去信心的時候就會恐懼,之所以會失去信心,乃因為發現在未來的環境中自己有所缺乏;發現自己缺乏的人往往內心會不安;內心不安的人往往又比別人更努力追求財富、地位、人脈、學問。在解決恐懼問題的過程中,愁煩的事便逐漸增加。愁煩自己的財富無法有效管理,地位無法長久穩固,人脈無法繼續支持,學問越多越發現不足……。
雅各由理性的信仰提升為得勝的信仰,是一連串恐懼與愁煩的考驗。其通過恐懼與愁煩考驗的方法,可歸納為下列幾方面:
a.以神的話為決策依據
信仰之路是先相信,再以行動驗證,最後更堅定。雅各雖然恐懼與愁煩,但是一路上仍然相信神,以神的話為決策依據。首先,神對他說:「你要回你祖、你父之地,到你親族那裏去,我必與你同在。」(創三十一1-3)雖然雅各回故鄉必須冒著被以掃殺害的危險,但是仍必須凡事以神的話為決策依據。這就是信仰進步而且克服恐懼與愁煩的方法。
凡事以神的話為決策依據,這同時也是敬畏神的表現,所以神願意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因為《聖經》說:「誰敬畏耶和華,耶和華必指示他當選擇的道路。」(詩二十五12)、「耶和華與敬畏祂的人親密;祂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詩二十五14)
身為領導者不論多麼努力與謹慎,仍然會遇到魔鬼的陷阱與人的批評。但是不論環境多麼險惡,我們仍應以神的話為決策與行事依據,凡事敬畏神,行事公義,而不是爭權奪利。約翰說:「你們若知道祂是公義的,就知道凡行公義之人都是祂所生的。」(約壹二29)。按《聖經》的教導,行公義是指「說話真實」(彌三5)而且「處事公平」(彌三9-11)。以神的話作為決策與行事的依據,就能成為神的兒女,吃虧只是短暫,因為《聖經》說:「我們行公義在前;神的榮光必作我們的後盾(賽五八8)。」
b.牢記神的恩典與體會
雅各在外二十年,神給他許多的恩典與信仰的體會。雅各對拉班說:「我這二十年在你家裏,為你的兩個女兒服事你十四年,為你的羊群服事你六年,你又十次改了我的工價。若不是我父親以撒所敬畏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與我同在,你如今必定打發我空手而去。神看見我的苦情和我的勞碌,就在昨夜責備你。」(創三十一41-42),可見雅各對神的恩典都不敢忘記。
牢記神的恩典與信仰的體會,對提升信仰的層次很有幫助。所以《聖經》告訴我們:「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分了。」(來三14)
c.隨時體會神的作為
雅各在回故鄉的途中,雖然內心既恐懼又愁煩,但是遇見神的使者時,他認得是神的軍兵(創三十二1-2)。可見雅各隨時體會神的作為。
如何隨時體會神的作為?《聖經》告訴我們二個方法。首先,心中要有真理,「論到你們,務要將那從起初所聽見的,常存在心裏。若將從起初所聽見的存在心裏,你們就必住在子裏面,也必住在父裏面。」(約壹二24)。其次,要有神的靈同在,因為「除了在人裏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二11)。最後,要遵守主道,因為「凡遵守主道的,愛神的心在他裏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裏面。」(約壹二5)
d.不斷向神禱告
禱告除了可以得到神的靈同在,知道神的事之外,還有許多好處。例如雅各打發人先去見他的哥哥以掃,以明白究竟。當所打發的人告訴雅各:「我們到了你哥哥以掃那裏,他帶著四百人,正迎著你來。」雅各就甚懼怕,而且愁煩。理性的人面對懼怕與愁煩的方法是降低風險。雅各便把那與他同在的人口和羊群、牛群、駱駝分作兩隊,說:「以掃若來擊殺這一隊,剩下的那一隊還可以逃避。」(創三十二7-8)。
人的理性無法消除內心的恐懼與愁煩,唯有信仰才能產生面對恐懼與愁煩的力量。雅各便向神禱告:「耶和華我祖亞伯拉罕的神,我父親以撒的神阿,祢曾對我說:『回你本地本族去,我要厚待你。』祢向僕人所施的一切慈愛和誠實,我一點也不配得;我先前只拿著我的杖過這約但河,如今我卻成了兩隊了。求祢救我脫離我哥哥以掃的手;因為我怕他來殺我,連妻子帶兒女一同殺了。祢曾說:『我必定厚待你,使你的後裔如同海邊的沙,多得不可勝數。』」(創三十二9-12)。雅各向神禱告的方法仍是相信神的話,以神的話禱告。最後他得到相信自己不會死的力量。
基於信心的禱告不但產生力量,也產生新的智慧。當夜雅各就從他所有的物中拿禮物要送給哥哥以掃:母山羊二百隻,公山羊二十隻,母綿羊二百隻,公綿羊二十隻,奶崽子的駱駝三十隻,各帶著崽子,母牛四十隻,公牛十隻,母驢二十匹,驢駒十匹;每樣各分一群,交在僕人手下,就對僕人說:「你們要在我前頭過去,使群群相離,有空閒的地方」;又吩咐儘先走的說:「我哥哥以掃遇見你的時候,問你說:『你是那家的人?要往那裏去?你前頭這些是誰的?』你就說:『是你僕人雅各的,是送給我主以掃的禮物;他自己也在我們後邊。』」
又吩咐第二、第三,和一切趕群畜的人說:「你們遇見以掃的時候也要這樣對他說;並且你們要說:『你僕人雅各在我們後邊。』」因為雅各心裏說:「我藉著在我前頭去的禮物解他的恨,然後再見他的面,或者他容納我。」於是禮物先過去了(創三十二13-20)。雅各的智慧有《聖經》根據:「人的禮物為他開路」(箴十八16),「暗中送的禮物挽回怒氣」(箴二十一14)。
基督徒不要為禱告而禱告,將禱告變成形式。基督徒的禱告要基於信心,在禱告中學習智慧的成長。彼得說:「你們卻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後三18)。藉由不斷向神禱告,不但得到解決問題的力量,也使理性的智慧得到成長。
e.堅持要得到神的賜福
禱告不是口號或型式,而是得到神賜福的必經歷程。禱告要有目標,最重要的目標就是神的賜福。雅各夜間起來,帶著兩個妻子,兩個使女,並十一個兒子,都過了雅博渡口,先打發他們過河,又打發所有的都過去,只剩下雅各一人。有一個人來和他摔跤,直到黎明。那人見自己勝不過他,就將他的大腿窩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窩正在摔跤的時候就扭了。那人說:「天黎明了,容我去罷!」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那人說:「你名叫甚麼?」他說:「我名叫雅各。」那人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於是在那裏給雅各祝福。(創三十二22-29)
雅各的經驗可作為我們學習面對恐懼與愁煩的榜樣。首先,我們要學習雅各凡事敬畏神,以神的話作為決策依據。其次,我們要學習雅各,牢記神的恩典,不斷回想過去神同在的體會。第三,我們要學習雅各隨時體會神的作為,在人生的旅途中認出神的軍兵。第四,不斷向神禱告,持續提升自己的力量與智慧。最後,要相信神的話,堅持得到神的賜福為止。
最後雅各與以掃兩兄弟在和諧的氣氛下相見(創三十三),驗證得勝的信仰將帶來美好結果。就如大衛的經驗:「我終身的事在祢手中;求祢救我脫離仇敵的手和那些逼迫我的人。」(詩三十一15)
(3)單純的信仰
在理性信仰階段的雅各,以利益為決策依據;在得勝信仰的階段,以神的話為決策依據;然而信仰的最高境界是單純的信仰,將神的話內化在生活中,使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而不是憑著眼見(林後五7)。保羅說:「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羅一17)。從信心而得到神賜給的利益,再因信心而堅持神的話,願意放棄一切的利益。
從一個人臨終交待的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價值觀。雅各臨終時最關心的是,自己的信仰與信仰傳承的問題。當雅各的死期臨近了,他就叫了他兒子約瑟來,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請你把手放在我大腿底下,用慈愛和誠實待我,請你不要將我葬在埃及。我與我祖我父同睡的時候,你要將我帶出埃及,葬在他們所葬的地方。」約瑟說:「我必遵著你的命而行。」
一般人的努力以死期為終點,但是有信心的人死後仍然有影響力。例如亞伯因著信,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來十一4)。雅各的信心與亞伯一樣,所以對約瑟說:「你要向我起誓。」約瑟就向他起了誓,於是以色列在床頭上(或作:扶著杖頭)敬拜神。」(創四十七27-31)《希伯來書》作者詮釋雅各的作為是信心的表現(來十一21)。
我們要隨時反省自己的信仰與服事神的動機是否單純。保羅說服事神的動機有兩種,有的人傳基督是出於嫉妒分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誠意)。因此產生兩種不同的行為,出於好意的人以愛心對待努力服事神的人;出於嫉妒分爭的人,結黨而且不誠實,目的是苦待努力服事神的人。對信仰單純的人而言,這些都沒有關係,只要基督究竟被傳開了就歡喜(腓一15-18)。
2.在為人上
雅各在為人上的成長,可從《腓立比書》的一段話加以說明:「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4-5)
(1) 單顧自己的事
當以撒年老,眼睛昏花,不能看見的時候,就叫了他大兒子以掃來,說:「我如今老了,不知道那一天死。現在拿你的器械,就是箭囊和弓,往田野去為我打獵,照我所愛的作成美味,拿來給我喫,使我在未死之先給你祝福。」(創二十七1-4)
利百加聽見以撒對以掃說話,就要求雅各拿美味給以撒喫,使以撒在未死之先給雅各祝福。謹慎的雅各知道欺騙父親的困難及未來的影響,就對利百加說:「我哥哥以掃渾身是有毛的,我身上是光滑的;倘若我父親摸著我,必以我為欺哄人的,我就招咒詛,不得祝福。」可見雅各一開始並不贊成欺騙父親。
利百加對雅各說:「我兒,你招的咒詛歸到我身上;你只管聽我的話,去把羊羔給我拿來。」既然母親堅持,而且欺騙父親可以使自己得到祝福,又不會招到咒詛,靈巧的雅各當然全力以赴。最後雅各騙得以撒的祝福。單顧自己事的人雖然不願意犯錯,但是當別人犯錯可以對自己產生利益的時候,卻樂觀其成。
(2)也要顧別人的事
雅各在家中只單顧自己的事,後果是離鄉背井,遠離親人。凡事只顧自己的人,不會有真正的朋友。學會顧及別人的事,方可享受人與人之間長期的互助關係。雅各遠離親人之後,因為他知道除了自己的事之外,也要顧別人的事,便在為人的事上開始成長。
如何顧別人的事?雅各採取四個步驟。首先是觀察。當雅各來到東方人之地,先善用觀察法瞭解別人的事。他看見田間有一口井,有三群羊臥在井旁;然後,他發現人飲羊群都是用那井裏的水,井口上有大的石頭。最後,他觀察到常有羊群在那裏聚集,牧人必須把石頭轉離井口飲羊,隨後又把石頭放在井口的原處。善用觀察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環境。
其次是詢問。雅各運用詢問法了解自己無法觀察的事。他先主動向牧人請教:「弟兄們,你們是那裏來的?」再詢問:「拿鶴的孫子拉班,你們認識麼?」最後又關心:「他平安麼?」雅各也運用詢問法幫助自己了解不知的事。例如雅各主動提出疑問:「日頭還高,不是羊群聚集的時候,你們不如飲羊,再去放一放。」所以得知:必等羊群聚齊,人把石頭轉離井口才可飲羊。
第三階段是貢獻。觀察與詢問是學習與了解的方法。學習是為了貢獻;了解是為了協助。雅各看見拉結和母舅拉班的羊群,就上前把石頭轉離井口,飲他母舅拉班的羊群。
第四階段是犧牲。當雅各與拉班相認之後,就和他同住了一個月,並作服事的工作。雅各愛拉結,願意為拉結服事母舅七年。他因為深愛拉結,就看這七年如同幾天。當日期已經滿了,雅各就要求拉班把他的妻子拉結給他。拉班竟不守信,反而將女兒利亞送來給雅各。雅各為愛拉結,最後又服事了拉班七年。雅各學會犧牲,為愛無怨的長期付出。
(3)以神的心為心
懂得顧別人的事之後,事業就會開始發展。事業發展後,就會有爭議的事。例如雅各事業發展之後,就聽見拉班的兒子們有話說:「雅各把我們父親所有的都奪了去,並藉著我們父親的,得了這一切的榮耀。」也看見拉班的氣色向他不如從前了。雅各以神的心為心,立即採取下列措施。
首先,雅各將一切的成就歸給神。雅各打發人召回拉結和利亞,對他們說:「我看你們父親的氣色向我不如從前了;但我父親的神向來與我同在。你們也知道,我盡了我的力量服事你們的父親。你們的父親欺哄我,十次改了我的工價;然而神不容他害我。他若說:『有點的歸你作工價』,羊群所生的都有點;他若說:『有紋的歸你作工價』,羊群所生的都有紋。這樣,神把你們父親的牲畜奪來賜給我了。」(創三十一1-9)
其次,雅各以神的話為決策依據。雅各說:「神的使者在夢中呼叫我說:『雅各。』我說:『我在這裏。』他說:『凡拉班向你所作的,我都看見了。我是伯特利的神;你在那裏用油澆過柱子,向我許過願。現今你起來,離開這地,回你本 地去罷!』」(創三十一10-13)
最後,雅各得到拉結和利亞的認同,依神的吩咐行事。保羅提醒我們:「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麼?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加一10) (下期待續)
|
| |